如何加强村级干部作风建设

如题所述

如何加强村级干部作风建设

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在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干部作风的好坏,决定着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各项决策能否真正落到实处,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情况。在此农村干部一定要做到:

1、强化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农村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质上是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的综合反映。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心系农民。只有在思想深处和老百姓融为一体,才能做到事事为民着想,努力把农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2、建立制度,规范职权。作风建设要以制度为保障,没有制度的约束,仅靠个人的道德良知是远远不够的。要不断建立健全基层相关制度,规范基层干部的职权行为,逐步形成用制度约束,靠制度管人。

3、强化监督,约束权力。加强基层民主,强化民主监督。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凡是涉及到群众利益的问题;

如土地征用与补偿、退耕还林还草、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以及村级财务等,必须坚持公开,让群众知情,对群众提出的疑问和质询,及时作出答复或解释,接受群众监督。

依据管理办法: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是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证党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法规。

1999年2月13日,《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自1999年2月13日起实施。


拓展资料:

一、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干部作风建设的建议:

应该肯定,村级干部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发展、维护稳定的基石,也是执行政策的标杆,他们代表党和政,即是干部又是群众,既是官又是民,责任大,工作苦,报酬低,多数村干部能起带头示范作用,拥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和真正的村民威望但也有部分村干部宗旨观念。

开会迟到早退,法纪意识淡薄,掌权即谋私,得热就霸道,能人变红人,红人变恶人,恶入变罪入群众敢您不敢言,领导能管不愿管;

具体表现有不少村干部掌权后不民主、搞团伙、优亲友、贪占挪、住豪宅、开豪车、坐上席,一般干部瞧不起,村民更不放眼里,有的甚至明知故犯顶风违纪,大操大办化整为零,弄虚作假忽悠上级,吃喝爆赌恶习不改,贪腐恶劣影响极坏等。

学习新民风不认真,行动不积极,很多村对上级文件重视不够,传达宣传不到位,当做软任务,可搞可不搞。

十九大精神和两学一做结合不力,群众知晓度不高,村级带头执行不力,没有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村规民约,或虽制定但流于形式,应付上级。关键是村干部怕触犯自家利益,自己不能带头,如过事耍排场、请愙送礼、弄虚作假、挥霍赌博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1
村级干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是村(居)各项事业发展的带头人,是村民致富奔康的领路人,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宣传者和具体执行者。村级干部的作风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和谐发展。 当前,村级干部的作风建设整体是好的,但仍有一些村级干部在作风建上存在问题。笔者通过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和分析,就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村级干部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庸。一些村干部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责任感缺乏,对工作消极应对;在新形势下,不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工作没思路,缺乏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工作原则性不强,对分管的工作不敢抓不敢管;工作畏难、能力不足,有困难就躲,特别是遇到如计划生育、宅基地纠纷、土地山林争议等棘手问题时,不是积极解决,而是设法逃避,致使工作中缺位、错位、越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懒。一些村干部工作不主动、不积极,贪图安逸、拈轻怕重、工作效率不高;对决策部署不执行或消极对待,执行不力,影响工作正常开展;政策落实不全面、问题处理不及时、实施监管不到位等原因影响工作进度;对职责范围内的事能解决而不及时解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妥善处理。 三是散。一些村干部组织纪律性差,自由主义严重,作风散漫,上班不定时不定岗;在处理问题时主观性太强,缺少理性思考,凭经验办事,瞎指挥,乱表态;缺乏民主意识,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搞“一言堂”;在未实行一肩挑的村(居),存在着个别村“两委”班子拉帮结派、不团结、各自为政,相互扯皮的现象,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不够,工作合力不强;无故不参加会议或迟到、早退、请人代替开会,开会不守纪律;作风漂浮,不能真正深入群众,工作不细致没耐心。 四是奢。财务管理制度缺乏,个别村干部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严重;监管制度不到位,在处理村务上优亲厚友,甚至假公济私。 二、村级干部作风建设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目前村级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其存在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能力不足。素质不高,处事能力不足。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村干部只有初中文化程度,高中或大专以上的村干部相当少;二是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较低;三是业务知识水平不高;四是法制意识不强,法律知识缺乏,学法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五是处理应急事情、化解矛盾冲突方面能力不足;六是对村干部的思想教育流于表面,不到位、不深入。 2.积极性低。待遇偏低,生活缺乏保障。首先是村干部的工资薪酬偏低,仅靠工资,一些村干部的家庭生活难以维持。其次是卸任退休后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一些村干部工作了二三十年,如今自身的生活都难以保障。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监管不力。制度不健全,勤俭意识缺失。一是村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村干部不能带头执行相关制度;二是监管机构不健全,对村干部的监管力度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管,造成有些村村务、财务不按时公开或不公开,不接受村民的监督;三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物质诱惑影响,勤俭节约意识缺失。 三、加强村级干部作风建设的措施 1.强化学习意识,提高干部素质。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格按要求执行上级政策,为群众服务;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知识水平。三是加强对新形势、新任务的学习和认识,增强为民办事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制度。作为山区乡镇的村居,村情实际决定了村干部很难定时定岗上班,因此,各村要结合实际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两委”班子分工,做好定岗分责;二是要制定并严格执行村干部轮值班制度,在无法保证所有干部在村(居)委会办公的情况下,安排每天有人值班,方便群众办事;三是实行外出预知制度,所有干部外出时须提前告知,并留有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以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和办理事情。 3.强化法纪意识,坚持为民宗旨。做好党务、村务公开,主动接受村民的监督;讲文明,树新风,接待群众要热情,为群众办事要细心、耐心,不说“硬”话、“脏”话和“粗”话,切实解决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的问题;加强党章党纪的学习,不断提高党性认识,着眼于大局,团结合力,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提高协调能力,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4.强化节俭意识,确保清正廉洁。进一步完善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增强透明度,加强群众监督。进一步完善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职能。勤俭节约、清正廉洁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作为在基层第一线工作的干部,更有责任和义务去秉承这一传统,提升我们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村干部要做到厉行节约,“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把每一分钱用在该用的地方,杜绝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各种行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总之,加强村级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农村干部廉洁从政意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对于促进农村各项政策落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单位:广东省新丰县回龙镇纪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