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经济学原理中的“消费者剩余”及“边际效用”的通俗解释!要通俗易懂的,最好能举几个例子

如题所述

消费者剩余:就是同一个价格下,消费者的需求量超过生产者的供给量,这部分剩余的消费量x价格就是消费者剩余。比如说3元一斤的苹果,你想买5斤,而摊子上只有3斤,这(5-3)x3=6就是消费者剩余。边际效用:多一个商品购买量导致的效用的变化量。比如,你吃100个馒头,在第22个馒头时,你的效用是36,而第23个馒头时,你的效用是18,我们就说在第22个馒头的边际效用为18-36=-18。
我再补充一下,消费者剩余是指你所期望的价格减去实际的价格。比如说你能够承受并期望的的一支笔的价格为2元,而现实中笔的实际价格为1元,那么消费者剩余为1元。比较形象的比喻就是你赚了的钱:本来你是准备要花2元的,但你现实中只花了1元,那你就赚了一元。相反,如果实际价格为3元并且你购买了,那么你亏了1元,消费者剩余为-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6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购买一种物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买完后实际支付价格的差额 举个例子 你逛街看上一双鞋 你只愿意用100元买 经过了你和老板的讨价最后用了90元买回来 那么消费者剩余就是100-90=10元 边际效用:我先给你解释“效用”吧 经济学中的效用指的是一种商品能满足人愿望的能力 换句话是该商品对消费者的满足程度 比如说 现在天凉了 你在学校没带厚衣服 你想买一件衣服御寒 那么 你买的这件衣服所起的作用就是效用 边际则是你购买物品的增量 那么边际效用就是 消费者在新购买一件商品所新增加对自己的满足程度
第2个回答  2017-07-20
消费者剩余
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
在自愿交易的条件下,消费者通过选择最优的消费数量可以使得自身的情况得到改善。借助于上面推导的消费者需求曲线可以很好地说明如何度量经济交换多得的好处。
首先,从改变对消费者需求曲线的理解开始。需求曲线不仅表示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在购买特定数量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但对消费者而言,市场价格是给定的,所以在其支付愿意与实际支付之间存在一个差值,这就构成了一种“心理剩余”。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被称为消费者剩余。[1]
消费者总剩余可以用需求曲线下方,价格线上方和价格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表示。
边际效用
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即总效用的增量。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称为边际效用。
在经济学中,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在对这种"满足程度"的度量上,分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两大派别。基数效用论者采用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序数效用论者采用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
递减规律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越来越小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人们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