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心理问题?

如题所述

1.\x0d\x0a周期\x0d\x0a\x0d\x0a这个不得不说,任何一个人的心理活动都是有一个周期的。这个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形式还有效率上。比如,我们在某一段时间内,可能精神和心理都很集中,而且做工作,处理事情的效率也很高,而又在另一个周期里,我们的心理却变得脆弱,或者是处理事情不是很容易,这都没有什么。就如,白天我们精神好,晚上我们精神坏是一样的道理。若是,你的周期正好反过来了,那么证明你至少在心理活动上是异常的。这点,需要加以重新调整,\x0d\x0a2.\x0d\x0a适应与康复\x0d\x0a\x0d\x0a任何一个人,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或者是突发事件下,都会有一定的心理疾病的产生,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有积极的适应能力,也得有完善的康复能力。因为我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生活经验,所以,适应与康复的周期和能力都不一样。但,用最短的时间达到适应与康复,是心理健康的标准的又一个检测方向和方面。\x0d\x0a3.\x0d\x0a抵抗\x0d\x0a\x0d\x0a这个社会,有很大的压力,我们的压力越大,心理承受的担子就越重,可是面对如此大的压力的时候,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抵抗能力,用顽强的心理精神能力去面对这些本身不应该属于我们的痛苦。所以,高度的抵抗能力,会让我们的精神和心理能力更加坚强,而且也会保护我们的身体和意识不受到伤害伤害,是心理健康的坚韧表现。\x0d\x0a4.\x0d\x0a意识\x0d\x0a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你的思想的高度和水平,例如,我们在工作,或者是情感上,有高度的注意力,而且专注,专心,那么对于事情的解决是很有帮助的。如果一个人心理不健康,例如,易分散精力,或者是注意力易被其他所吸引的话,那么证明这个人心理上一定存在问题的。只有高度的意识水平,才是心理健康的一种积极表现。\x0d\x0a5.\x0d\x0a自信\x0d\x0a自信心,是这个社会每一个都值得拥有的,对于我们在这个社会打拼来讲,自信是相当重要的。所以,你只要给别人自信的感觉,别人就会觉得你这个人上进,阳光,有前途。而且,自信也是自我认知,自我肯定的一种方式,更是你思维表达方式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因素。这种自信的能力,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后天要提高的,这是健康心理的一大最优势表现。\x0d\x0a6.\x0d\x0a交往\x0d\x0a\x0d\x0a一个有健康心理的人,在社会或者是人际交往上是不会有困难的,即使偶尔遇到令人厌烦的人也会很快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实际上,我们看一个人,就要看他与他人的交往程度上,这点能反映出他的精神状态。当一个人不愿意和他人进行交往的时候,喜欢自闭的时候,就证明心理不健康了。而一个人过分地热衷于某种社会交往活动,则证明他有躁狂状态,也是不适易的。所以,正常的社会交往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x0d\x0a7.\x0d\x0a控制\x0d\x0a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并且更易于下面的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的。因此,当你的心理活动非常的自然而自如的话,那证明你的心理是健康的,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表现得能表达出恰如其分的情感,能让周围的人也觉得如沐春风。这个时候,你的外表也会随你的心而阳光灿烂。所以,懂得控制情绪是心理健康的表现。\x0d\x0a8.\x0d\x0a暗示\x0d\x0a好的,我们的心理,多是受周围的环境影响而影响的。所以,一个人的心理是不是健康的,就要看他受自身周围的环境暗示影响大不大。所谓波澜不惊,就是指一个人受外界的环境影响不大,可以自如控制周围发生的一切的能力。有些人的情绪易被引起例如恐慌,害怕,恐惧等症状,也是自然的。但是,过分地表现强烈,就成为了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5
中科院心理所的郭念锋教授提出了判定心理健康水平的10个标准(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的区分):
1、心理活动的强度。在遭遇精神打击时,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反应强烈,并容易遗留下后患;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强烈,不会致病。
2、心理活动耐受力。生活工作中长期遇到的慢性精神刺激,可以使耐受力差的人处在痛苦之中,在经历一段时间后,便会出现心理异常,个性改变,精神不振,甚至产生严重躯体疾病;而对耐受力强的人来说,他们虽然也体验到某种程度的痛苦,但最终不会在精神上出现严重问题,甚至还会在逆境中做出更大成绩。
3、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不太高,但晚上就很有效率,有的人则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经常处在紊乱状态,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都可以说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
4、意识水平。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则要警惕心理健康问题了。
5、暗示性。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因为一些无关因素而引起情绪波动和思维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不易受暗示的人则相反。 6、康复能力。即指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常态水平的能力。因为在生活工作中,谁也不可避免遭受精神创伤,在精神创伤之后,情绪极大波动,行为暂时改变,甚至某些躯体症状都是可能出现的。但是由于每个人各自的认识能力、经验不同,从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康复水平高的人恢复得较快,而且不留什么严重痕迹,而康复水平低的人则需要很长时间。当再次回忆起这次创伤时,他们的情绪表现也不同。
7、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思维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他的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的表达恰如其分,辞令畅通,仪态大方,不过分拘谨,不过分随便。这就是说,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可以判断其心理健康的水平。
8、自信心。当一个人面对某种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务时,首先是估计自己的应付能力。有些人可能估计过高,有些人可能估计过低。过高的自我评估,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因掉以轻心而导致失败,从而产生失落感或抑郁情绪;过低的自我评价,常会畏首畏尾,因害怕失败而焦虑不安。一个人是否有恰如其分的自信,是评定其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准。
9、社会交往。一个人能否正常与人交往,也能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当一个人毫无理由地与亲友和社会中其他成员断绝来往,或者变得十分冷漠时,这就构成了精神病症状。如果过分地进行社会交往,与任何素不相识的人也可以“一见如故”,也可能是一种躁狂状态。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多见的是心情抑郁,人处在抑郁状态下,社会交往受阻较为常见。
10、环境适应能力。一个人为了生存和自我发展,就必须适应环境。而环境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变动很大,这就需要采取主动或被动的措施,使自身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这一过程就是适应。有的人面对急剧变化的生活环境时,感到无能为力,只是忍耐、韬晦,而不做出改变;而有的人当生活环境突然变化时,很快地采取各种办法去适应,并以此保持心理平衡。能否积极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平衡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9
感觉你现在的状态不是很好,似乎把自己锁了起来。心理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判断的,现在生活的压力很大,很多人都会有一些困扰。如果感觉到这些困扰已经扰乱了日常生活,可以去做心理咨询,如果必要,咨询师会建议你去看心理医生。 追问: 好强我这样的情况,会很严重吗 ?该怎么办? 回答: 放心,你只是累了而已。看了你对别人的追问,你对自己的描述,让人觉得你应该是一个比较内向、孤单的人。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几个信得过的朋友,如果有,你对他们应该会有一定程度的依赖;如果没有,那么你必须学会一个人的坚强,不是强撑。很多人说人是群居的动物,那是因为人不能独立于社会存在,独立于所有人之外。如果你选择了独居,那么你必须让自己足够坚强,足够支撑起一切,足够面对一切。如果你做不到,那么就要从现在开始,慢慢走近人群。多听听长辈、前辈们聊天,多听听孩子们的笑声和笑脸,多想想未来,为自己的将来做规划。过去想的再多,也没有办法改变。而将来,从现在、此刻起步。相信自己的力量。 追问: 好象没有,因为我从对别人缺乏信任 ,所以我不会去相信任何人 ..这也是心理问题的征兆吗`? 回答: 不是。心理问题这个概念很笼统,你现在是个正常人,放心。对别人缺乏信心,可能会追溯到你以前的生活经历,这个心结需要你自己打开。就目前来说,你要做的是慢慢走进人群。不喜欢交谈,可以做个旁听者;在必要的时候必须发言的场合,努力的走出去;无法信任别人,那么就先做个玩伴……重要的是,不要固封住自己的脚步。想外面走出一步,你感受的会多一分。不可否认,这个世界值得信任的人不多,美丽的事物也不是太多,但只要有那么一些,你的生命就会多一分精彩。最后,一定记住: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你可以。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1-16
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只是程度多少的问题,你是不是压力太大了,所以觉得烦。可以去发泄一下,运动和音乐都能起到一定缓解压力的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第4个回答  2019-11-22
其实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在专业的询问,如果真的需要,可以向心理医生求救。如果只是自己感觉到情绪状况不佳,那可以做些让自己愉快的事情,转移掉坏的情绪。顺便说一下,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容易感到快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