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等式与最大(小)值的具体内容?

大概讲下!!!!

基本不等式2005-10-04 10:58:15
(5)对基本不等式的文字叙述,编写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在数学中有三种语言,即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当注意对学生进行上述三种不同语言的表述训练.另外,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数列,把基本不等式与数列联系起来,目的是要强调一种联系综合的观点.
(6)综合本小节几个不等式,可得到一个不等式链:
当a、b均为正数时,,除借助基本不等式与几何图形证明外,还可借助函数的单调性给予证明,如构造函数f(x)= ,可证明f(x)在R上为单增函数,则由f(1)≥f(0)≥f(-1/2)≥f(-1),即得,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予以介绍.
阅读材料:
对本小节的阅读材料的编写目的,主要是考虑学生对几何平均数这个概念是第一次碰上,给出实际背景和直观形象的解释,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个概念.
  3.2 基本不等式与最大(小)值

【教学目标】

1、本小节的内容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小)值;本小节的教学要求是能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小)值.
2、本小节的教学重点是命题的具体运用.难点是变形.关键是理解掌握本小节说明中的三点注意.

【设计思路与教学建议】

(1)本小节一开头给出了一个具体的铁丝弯成矩形的例子,编写的目的是使学生先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引出后面的命题作一些铺垫,对命题并未给出严格的证明,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开头的具体例子中抽象概括就行.
(2)本小节这个命题可以看作是基本不等式的一个直接推论,在求些些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时,很有应用价值.本小节的例2、例3、例4、例5就是直接应用命题求最大(小)值的问题.其中的例2、例3是两个纯代数问题,例4、例5不是单纯的求最大(小)问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详细地分析,并对说明进行必要的强调.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对说明可用“一正二定三相等”来概括,所谓“一正”,就是要求两个数x,y为正实数;“二定”就是和x+y,或积xy必须是定值;“三相等”就是看等号能否成立.应用命题求最大(小)值时,上述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以往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最容易在这类问题的求解出现失误,在本小节的教学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例4、例5是两道实际应用题,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对以下几点引起注意:
①正确理解题意,设变量,设变量时,一般可把欲求最大(小)值的变量视为函数;
②建立有关函数关系,把实际问题转换为求函数的最大(小)值问题;
③在允许的范围内,求出最大(小)值;
④根据问题实际写出答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