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餐桌文化礼仪(论文)

要包括四点(2000字左右)
1.中国的餐桌文化
2.西方的餐桌文化
3.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总结

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 ZT
【基本差别】

入座的位置
中方
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西方
一般说来,面对门的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之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女主人左边的座位是第三主宾席,男主人的左边的座位是第四主宾席。

上菜顺序
中方 ①汤②主食③餐酒④水果
西方 ①菜和汤②水果③餐酒④主食⑤甜点和咖啡

餐具
中:杯子、盘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等几种。
西:刀、叉、匙、盘、杯等,刀又分为食用刀、鱼刀、肉刀、奶油刀、水果刀;叉又分为食用叉、鱼叉、龙虾叉。公用刀叉的规格一般大于使用刀叉。匙又分汤匙,茶匙等。杯的种类更多,茶杯、咖啡杯为 瓷器,并配小碟;水杯,酒杯多为玻璃制品。

表示停餐方法
中: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
西:略事休息时,刀叉的摆法。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

衣着
中方
在中国,人们在餐馆用餐的穿着可以随便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裤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才穿得隆重一些。
西方
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不可以穿休闲服到餐馆里用餐(即使再昂贵的也不能)

入座的方法
中:人们入座时并没有西方那么讲究,大多是按自己的意愿而入座的。
西:由椅子的左侧入座.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

餐巾
中:传统的中餐并没有餐巾。只是在用餐完毕时才用温热的湿毛巾来擦洗一下便完了。
西: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开。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的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摺三分之一,让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领口。

喝酒的方法
中:会喝酒的人饮酒前,应有礼貌地品尝一下。可以欣赏酒的色彩,闻一下酒香慢慢品味。不要为显示自己的海量,举起酒杯看也不看,便一饮而尽,使酒顺着嘴角往下流。也不必矫揉造作地在举杯时翘起小手指,以显示自己的优雅举止。不宜一边饮酒,一边吸烟。鉴于酒后容易失言和失礼,故在涉外活动中饮酒的酒量要控制在自己平日酒量的一半以下。不要一看对方的盛情或美酒佳肴,便忘乎所以了。有教养的饮酒者饮酒时是不会让他人听到吞咽之声的,倒酒时只宜八成满。
西:喝汤也不能吸着喝。先用汤匙由后往前将汤舀起,汤匙的底部放在下唇的位置将汤送入口中。汤匙与嘴部呈45°角较好。身体上半部略微前倾。碗中的汤剩下不多时,可用手指将碗略微抬高。如果汤用有握环的碗装,可直接拿住握环端起来喝。

餐具的使用方法

中:
如何用筷子。首先中指和无名指分别放在两只筷子的下方,大拇指按在筷子的上方,食指紧贴着大拇指,小指向内曲。筷子开合幅度可用中指的活动来调整。
西:如何使用刀叉。基本原则是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若有两把以上,应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内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汤匙则用握笔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觉不方便,可以换右手拿叉,但更换频繁则显得粗野。吃体积较大的蔬菜时,可用刀叉来折叠、分切。较软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注意事项】

另外,在用餐时还有一些小问题应该注意一下:

如筷子: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使用筷子也形成了一些礼仪上的禁忌:

一忌敲筷:即在等待就餐时,不能坐在餐桌边,一手拿一根筷子随意敲打碗盏或茶杯。

二忌掷筷:在餐前发放筷子时,要把筷子一双双理顺,然后轻轻地放在每个人的餐桌前:相距较远时,可以请人传递过去,不能随意掷在桌子上。

三忌叉筷:筷子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放在碗的旁边,一根是大头一根是小头。筷子要摆放在碗旁边,不能搁在碗上。

四忌插筷:在用餐中途因故需暂时离开时,要把筷子轻轻搁在桌子上或餐碟边,不能插在饭碗里。

五忌挥筷:在夹菜时,不能把筷子在菜盘里挥来挥去,上下乱翻,遇到别人也来夹菜时,要注意避让,谨防“筷子打架”。

六忌舞筷:在说话时,不要把筷子当作刀具,在餐桌上乱舞;也不要在别人用菜时,把筷子戳到别人前面。这样做是失礼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