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审之于己 毁誉听之于人 得失安之于数”是谁说的,出自于哪?

如题所述

这是岳麓书院讲堂中一副对联的前三句,此联出自清代的旷敏本之手完整的对联是: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的言行是对是错,要用自己的良心去衡量;自身被赞誉或受诋毁,要听任别人去评价;一生得到的或者失去的,要听从命运的安排。

拓展资料:

旷敏本(1699—1782)乾隆十九年(1754)受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并撰书此联。原件毁于抗日战争时期,1983年由颜家龙补书重刻。上联告诫治学者应明辩是非,淡于利害关系,努力攀登知识的高峰,自会感知朗月清风,自会领悟万物派生的本原。下联围绕朱熹手书的忠孝廉节四字,启发学子应在这些方面下工夫,寻得归宿。此联构思精辟,用语巧妙,读来韵味悠长。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东面山下,是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建筑,属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

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并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 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现为湖南大学下属学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1

作者及出自:

《岳麓书院》,旷敏本。

原文片段: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片段翻译:

自己的言行是对是错,要用自己的良心去衡量;自身被赞誉或受诋毁,要听任别人去评价;一生得到的或者失去的,要听从命运的安排。

作者简介:

旷敏本(1700~1784)字鲁之,晚年自号岣嵝,清代湖南衡山县人。传世的主要著作有《周易旁训》、《岣嵝易述》、《岣嵝鉴撮》、《岣嵝杂著》、《岣嵝韵笺》、《删余诗草》以及《南岳志》、《衡州府志》等。

作者生平:

童年随父就读,17岁即离家远游。雍正元年(1723)中秀才,翌年被举贡进京入国子监深造,旋被考选充任景山内廷教习。刚莅任即奔父丧,服满后仍出任各方幕僚。雍正七年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选庶吉士。不久,因病告归。筑室南岳舜洞下,署曰“岣嵝精舍”。乾隆十九年,被聘为岳麓书院山长,任职约三年,又遇母丧,遂离职还乡守制(习称丁内艰)。在此期间,曾应聘兼任《清泉县志》总纂,并出任石鼓书院山长。因学问精湛,出类拔萃,倍受时人称颂,士子争以出其门下为幸。工古文诗辞,日以著书为事,著述等身,在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世称岣嵝先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1-29
自己的言行是对是错,要用自己的良心去衡量;自身被赞誉或受诋毁,要听任别人去评价;一生得到的或者失去的,要听从命运的安排。
这是岳麓书院讲堂中一副对联的前三句,完整的对联是: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此联出自清代的旷敏本之手。
第3个回答  2017-11-29
是非审之于心,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自己的言行是对是错,要用自己的良心去衡量;自身被赞誉或受诋毁,要听任别人去评价;一生得到的或者失去的,要听从命运的安排。
这是岳麓书院讲堂中一副对联的前三句,完整的对联是: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此联出自清代的旷敏本之手。
旷敏本(1699—1782)乾隆十九年(1754)受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并撰书此联。原件毁于抗日战争时期,1983年由颜家龙补书重刻。上联告诫治学者应明辩是非,淡于利害关系,努力攀登知识的高峰,自会感知朗月清风,自会领悟万物派生的本原。下联围绕朱熹手书的忠孝廉节四字,启发学子应在这些方面下工夫,寻得归宿。此联构思精辟,用语巧妙,读来韵味悠长。
第4个回答  2019-12-22
这是岳麓书院的讲堂中的一副对联。
这个对联的意思是是非审之于己: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是非,是非面前,能自我省思谨慎判断就好了;毁誉听之于人:事情尽心尽力完成就好,至于褒贬毁损那是别人的事,由他们去吧;得失安之于数:至于得失成败都是天定的,命中注定,安然接受就好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