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青年女性总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

青年女性,尤其是20到30岁的女性。无论在那个时期、哪个国家,总是最能吸引人们注意力的一群人。
红颜活水、红粉骷髅一类的说教,我们听得都腻味了。
几千年下来,我们早就知道看东西不能看表象,而要看本质。
但是为什么这个现象依然存在。
即以我自己为例。虽然道理知道很多,但是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影视中,当看到青年女性时,仍然会心中一动。
反观各种各样的广告,也大量应用青年女性的形象。说明,这应该不是某几个人的问题,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请从比较严肃的角度来回答我。
(比如生物学上的本质,或者其他方面。)
不要无理头式的答案。
谢谢!
sp1:谢谢大家的回答。
看了这么多,大部分说法都和美学、健康、繁殖能力,联系在一起。
但其中还有个问题,这三者并不是同时存在的。
病态的美(黛玉、西施、睡美人等等,人们追求细腰、金莲等等),并不体现健康,也不体现繁殖能力。但我们还是能够欣赏,并趋之若鹜。为什么?
sp2:发现有些人有点误会。我这里所说的青年女性,所指的是大部分青年女性,不只是指美貌者。其相对的是人群中的男性及老幼,更能吸引大部分人的目光。

这是人本身的生物属性决定的.生物最根本的属性是什么?是生存!生物者,生也!生物总归是要积极生存,必须保持不断繁衍.自然选择淘汰了消极于此的生物.如果某个人只顾惊叹欣赏于这世间之精美,只顾孤芳清高视人性之性这个根本自然属性为恶而不作为的话,只能终遭灭绝.因此这世界必然首先是性的世界,然则色的世界.20到30岁的女性,有最好的繁殖能力,能够保证新生儿最好的健康状态且有能力保证幼儿期的生存.因此,长期进化的本能,促使繁衍期的男性(---这个繁衍期的确相当的长,大部分男性,即主导社会的力量,皆处此期),对之心动.

关于楼主的问题补充,涉及到美学欣赏的基本面问题,需要更加专业化的解释,在这里先引一段以前写的东西看一下.
"为了生存,需要各种趋利避害的行动,如进食,逃避敌害,繁衍后代等。生存选择的一个极其有趣的结果就是,产生了一种奖惩机制来激励生物采取上述行动。如能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就会感到虚弱和饥饿,这可的确是很难受的感觉,它促使生物去努力捕食,而进食则能产生美妙味觉感受,如我们吃富含能量的糖会享受到甜的美味;遇到伤害时,会感到疼痛,促使我们避免受伤,如此等等。奖惩机制的控制因素是快感,虚弱和饥饿等难受的感觉可以理解为快感的负方向,美妙的味觉等是快感的正方向。
在满足各种生理感觉的反复行动中,生物记住了哪些是满足生理感觉的行动,又哪些行动不能满足,并逐渐认识到生理感觉从满足到满足的变化过程,能够预测生理感觉如何产生和消除,需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满足,怎样行动是最小代价、最便捷和最可行的方式。记忆使生物知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而预测使行动偏移目标时得以及时纠正,使行动效率大大增加,避免了盲动造成损害。在获得记忆与预测能力之下,生物开始努力试图避免可能到来的负的快感,寻求获得正的快感,并试验新的有效行动方式,期望,也可以说是欲望,由此产生。期望使生物追逐生存的资料,并扩大行动的范围,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它是如此重要,象能量不足就以饥饿来激励生物进食一样,期望最终成了以快感来激励的对象。当我们达到和超出期望的结果时,我们会感到快乐无比。在见底的小河里钓到一百斤重的大鱼,满分一百分的考卷老师误给了一百零五分,做梦讨到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四个老婆,都会让我们会笑得合不拢嘴,直不起腰。
生物生存在环境之内,处在环境的包围之中,生物的能量、营养和水分均来自与环境,危及生存的危险也来自于环境。生物需要逃避环境的不利影响,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这需要生物对环境加强认识,与环境互动。因此,学习,不仅是对行动的学习(如上所述可知,对行动的记忆和预测可理解为对行动的学习过程,它增强了行动效率),特别是对环境的学习探索,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鼓励生物的学习行为,学习探索也成为以快感激励的对象。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中开篇明义:“人天生求知。”的确如此!我们天生好奇,对新事物有着无穷的探究兴趣,并在对未知的疑惑获得解答时感到不可比拟的快乐。
生物的生存在环境中还面临着异类和同类的竞争,为了使生物努力获得优势,竞争也发展成为激励的对象。例如,当我们超过别人时,会高兴和自豪,当我们不如别人时,会很难受,并产生嫉妒和愤怒心理。我们总是希望能超过别人,竞争激励可看作是期望激励的一种。盛大的足球比赛中,破门得分时,队员和观众都会欢呼雀跃,激动万分。没有这种激励,足球场上将没有欢呼,当然,也不会有没有未达到期望产生的失望与愤恨——这是期望激励的负方向,不会有足球流氓的肆虐,甚至也不可能出现足球这些娱乐活动。发泄,我还不知应该归为激励的哪一类,看到它引出的层出不穷的集体疯狂和竭斯底里,我认为那些深有体会者更具有定义的权利。
由快感激励的行为还有很多,但产生这些激励的原因及这些行为的最终目的,对生物来说,只有一个,那就是生存。生存是根基,所有行为都围绕它而展开,为它服务。而各种行为之间的关系,有“途径变目的”一说,这是鲁晨光在《广义信息论》中提出的。我把“途径变目的”改成“行为变目的”,以与前述内容一致,且更便于理解——希望鲁晨光能原谅我的篡改,不要只为着严谨而瞋目。“行为变目的”认为实现目的的行为本身会演变成行动的目的。比如,把生存看作最终的目的,吃是实现生存的行为,人们为了吃而去捕猎,是把吃当成了目的。人们为了能够捕猎,而进行挖陷阱、结网等行为,又把捕猎当成了目的。这些行为层层相叠,由不同层次的快感予以激励。食物的美味促使人们去进食,这是最低级的快感激励,建立在初级的生理感觉之上;更高级的快感如快乐和满足,建立在行动是否符合期望的情绪之上,目的的完成程度与之息息相关。另两种高级快感,如崇高感和美感,按鲁晨光所说,可以通过行为变目的的方式来解释,如崇高感是促使人们对完成艰苦、不屈或牺牲等行为的激励,而美感——鲁晨光定义为由视听活动引起的快感,产生的原因是使人们接近所喜爱的对象。"

这个解释比较长,但不这样说则解释恐怕不会清楚.
按此段结论所述,可以把黛玉弱不经风病态的美引申理解为一种为了使人类作为一个物种进行集体生存延续产生使人们倾向于帮助怜惜他人产生的快感,此快感还与促使人们生成繁殖欲望的快感混合在一起着.而对于金莲等这种玩意,类上所述,是促使人们接近自己创造出的这类荒诞玩意(只是现在的人们会觉得是荒诞的,不见得一开始就是荒诞的,它的出现在当时也可能会有其合理性的,大家都知道的,有这样一句,存在即合理)产生的快感,剩下的就不多说了,认为这样解释合理的自己去琢磨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15
你知道为什么会异性相吸吗?

人体始于一种概念,由分裂的细胞发展而来,人体匀称表明一个人具有良好生存能力的基因优势;体形也是个重要方面,具有0.7腰围与臀围比例(表明臀部比腰要细得多)的女性最令男性心驰神往;另外,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面部结构洞察其生育能力;身体对称的男性散发的体味对女性更有吸引力,更令人渴望,尤其是在女性处于月经期时,她们的这种感觉更加强烈;相似基因在人们建立友情和择偶过程中起到34%的作用,性格相似性将会让夫妻的关系更加牢固...以上吸引力规则可能影响到我们最初的好坏决定,但永恒的关系不仅仅只涉及我们所能看到和所能闻到的,行为才是关键。有关吸引力最古老的理论之一便是:情生情,爱生爱。
人们是如何选择伴侣?爱情究竟是什么?异性为何相互吸引?科学家一直在试图解开这些谜团。据《生活科学》报道,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已经测算了人类面孔的外形和棱角,研究了舞蹈演员身体的对称性,通过对《花花公子》杂志模特的身体测量,他们列出了“吸引力”方程式及吸引男女两性的品质和个性。虽然仍有许多未知领域,但“爱情游戏”的科学规则“清单”却正在显现出来。

第一发现:对称之美

人体始于一种概念,由分裂的细胞发展而来。如果每次分裂都能进行完美,其结果就是一个身体左右侧如同镜像的婴儿。但大自然不会按照这种方式造人。基因变异和环境压力使对称发生变化,其结果具有终身意义。人体匀称表明一个人具有良好生存能力的基因优势,这有益于健康。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进化生物学家兰蒂·特霍西尔说:“这表明择偶过程中利用对称变化性很有道理。如果你选择对称完美的伴侣,并与她繁衍后代,那么你们后代拥有对称性身材的几率就会很大,能更好处理情绪不稳。”

特霍西尔过去15年一直在从事对称性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特霍西尔将不同人的面孔和身体用扫描仪录入电脑,以测定对称比。男女两性均认为身体对称性更好的异性更具吸引力,健康状况更佳。这种差异很小,只有几个百分比,虽可以感知,但并不明显。

此外,通过向志愿者提出问题,特霍西尔还发现,对称性更高的男性比会对称性低的男性拥有更性感的伴侣。特霍西尔对LiveScience网站说:“除了对方的吸引力,女性的性伴侣数量还要依赖于其它方面。由于人类性系统特殊的工作方式,女性是十分挑剔的。她们要在性方面展开竞争。她们身边可能会有大量追求者,需要经得起诱惑。”

第二发现:臀部之美

当然,体形也是个重要方面。科学家用一些数字证明了这一点。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心理学家德文德拉·辛格对人的腰围与臀围的比例(WHR)进行了研究。具有0.7腰围与臀围比例(表明臀部比腰要细得多)的女性最令男性心驰神往。科学家对《花花公子》杂志模特和美国小姐参赛选手的体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女性中多数都拥有0.7以下的腰围与臀围比例。

辛格在2004年的一项研究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一般而言,腰围与臀围比例在0.67至1.18之间的女性对男性最有吸引力,而腰围与臀围比例在0.8至1.0之间的男性对女性也最有吸引力,同时,男性宽肩也更能引起女人性欲。

精确的臀部比率到底应该是多少?臀部可提供有关此人是否将有足够能量抚育子女的线索。脂肪堆积在身体什么部位是由性激素决定的:男性的睾丸激素和女性的雌激素。如果女性所分泌的雌激素数量和混合物适当的话,那么她的腰围与臀围比例自然属于有吸引力的范围。男性的睾丸激素也是如此。

研究表明,属于理想臀部比率范围的人(无论其体重多少),更不易得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而且属于此范围内的女性在怀孕时遇到的困难会更小一些。辛格在一次电话采访中表示:“这一思想是,美传递着有关一个人健康状况和生育能力的重要信息,所以,我们都渴望美丽和潇洒。”

第三发现:面部和体味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面部结构洞察其生育能力。特霍西尔解释说,雌激素限制女性下脸庞和下巴的骨胳生长,使它们相对短小,同时这种激素还控制着女性眉毛的生长,令其更加突出。男性则受到睾丸激素的影响,这种激素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下脸庞、下巴和浓眉。

特霍西尔说,拥有这些特征的男女两性被看作更具吸引力,因为它们预示着生殖健康。特霍西尔还谈到目前急速发展的“nip-n-tuck”行业(主要是从事改善人的对称水平),借此作为人们视对称性具有吸引力的有力证据。另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对称性高的舞蹈演员被认为更具吸引力。

上月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在某月的某些时候闻上去、看上去都对男性更有诱惑力。身体对称的男性散发着令人心醉的体味。特霍西尔从不同男人当中借了一些有汗渍的衬衫,然后让女性分别闻一闻,并让她们回答对这些体味的感觉。女性很轻易就发现身体对称男性散发的体味更有吸引力,更令人渴望,尤其是在女性处于月经期时,她们的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大家可能正在考虑我们对此的认识到底有多深。显然,吸引力规则有时似乎在我们下意识中产生。在一些情况下,参与特霍西尔研究的女性报告说她们闻不到衬衫上有体味,但仍表示她们被其所吸引。200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更喜欢一些具有不同寻常基因男性的体味。

第四发现:信息素的影响

这些下意识的体味可能与信息素有关,信息素是人体分泌的传达生育质量的化学信号。人类基因组包含有1000多个嗅觉基因,而眼睛光感受器则有大约300个基因,所以,信息素受到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科学家和香水生产商的广泛关注。但信息素在人身上的作用目前尚存在争议。

信息素显然在动物世界起到性引诱剂的作用。例如,上了年纪的雄性大象具有超乎寻常的性能力,这种性能力具有一系列年轻公牛所不能聚集的化学分子。美国印地安那大学信息素研究所米罗斯·诺沃特尼的研究表明,雄性老鼠分泌的特殊分子能吸引雌性老鼠,同时排斥甚至激怒竞争者。其它研究已发现动物王国普遍存在着类似反应。

然而,许多研究人员对这些无味化学分子在人类相互吸引过程中发挥作用提出质疑。美国密歇根大学进化生物学家张建志(音译)就是质疑者之一。2003年,张教授研究发现,大约2300年前在非洲和亚洲灵长类动物(被认为是人类祖先)中间发生变异的一种基因能使它们看到颜色。这可以令雄性注意到,一旦雌性准备交配,它们的头顶就会变得鲜红。

张教授说:“随着性颜色的发展,我们并不需要信息素的敏感性去感知雌性猴子是否准备交配。利用视觉线索而不是信息素对它们而言更加有利,因为从远处就能看到这些线索。”然而,去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信息素以相似方式影响女性和男同性恋大脑中涉及性的区域。

像其它气味一样,信息素也能通过空气附到其它颗粒上,例如水珠。不过,它们一般在距离地面10英寸处悬浮着。所以,信息素飘入人的鼻子、增加夜总会中顾客“性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你观察一下向半个街区远的女性吹口哨的建筑工人,就会发现视觉线索有多么的强大。尽管信息素能像其它气味一样进入人的鼻孔,但在那里它们的比较活动就会停止。信息素的目的地是一个称为犁鼻骨器官(volmeronasal organ)的特殊器官,人类现在还没有这种器官。从这里,信息素顺着神经通道进入大脑。进化在此时也会发挥作用。

张教授表示,在我们开始看到颜色后,一种对信息素信号通道十分重要的基因遭受了有害变异,使这种气味信号不可能到达大脑。我们可以将这一过程看作是一列从洛杉矶开往纽约的列车发现圣路易斯的路轨遭到破坏。尽管东半球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的信息素通道机能不全,但其分泌信息素的机能仍能发挥作用。部分科学家认为,人类信息素可能会通过正常的嗅觉通道影响我们的决定。

吸引力规则可能让我们最初的决定或好或坏。但永恒的关系不仅仅只涉及我们所能看到和所能闻到的。行为在此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同时生物学也是令人感兴趣的起作用因素。有关吸引力最古老的理论之一是,情生情,爱生爱。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已婚夫妻有时看上去十分相似的说法。

第五发现:结合之谜

去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鲁什顿对人类基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根据一系列可遗传个性特征的不同,相似基因在人们建立友情和择偶过程中起到34%的作用。鲁什顿表示:“主要理论是,部分基因在相互结合后会发会更大作用。如果这些基因结合后作用更大,那么你就不希望过于频繁地分裂基因。找到具有相似基因的伴侣将有助于确保这一点。”

譬如,如果你的配偶与你的基因相似,那么你们更有可能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研究表明,一旦基因相似性高,虐待儿童比率就会相对较低,此外,你们还会更无私,更愿意为那些与自己基因更相似的人做出更大牺牲。

因而,我们更有可能与具有相似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结合,这与爱荷华大学心理学家埃娃·科洛南2005年针对新婚夫妇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这些特征更明显,更容易被其他人所感知,能够在最初的相识阶段发挥作用。研究人员发现,一旦恋人完成爱情长跑,性格相似性将会让他们的关系更加牢固。另外,幽默感也会有助于维持双方长久关系。加拿大麦克马司特大学的埃里克·布雷斯勒表示,幽默对男女的重要性各不相同。布雷斯勒200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更会青睐能令自己经常欢笑的男性,同时,男性更喜欢被自己玩笑逗乐的女性。

我们所有人都希望,吸引力以及性能在一定阶段升华到真爱。但哪些因素能真正促使我们的关系升华?令人感兴趣的是,科学家对最近刚刚坠入爱河者的大脑扫描揭示了更多与爱情而不是性有关的活动。罗格斯大学人类学家海伦·费舍尔表示:“浪漫爱情是人类所有体验中最有力量的体验之一。毫无疑问,爱情要比性欲望更有力量。”

吸引力规则已构成了长长一个名单。不过连科学家都不清楚这一名单的顺序。但接近榜首的品质可能是在寻找完美伴侣时需提前考虑的方面。尽管存在差异,但男女两性全都对一个品质给出了高度评价,那就是诚实。

美国康奈尔大学斯蒂芬·埃姆伦及同事对近千位年龄从18岁到24岁不等的年轻人进行问卷调查,让他们将身体吸引力、健康、社会地位、抱负、诚实等品质和特征进行排列。将自己列为长期伴侣的志愿者尤其在意潜在伴侣的这些方面。仅次于诚实之后的重要特征是相貌、家庭奉献、财富和地位。埃姆伦说:“父母对孩子良好教导、奉献、性忠贞是人们挑选未来伴侣的标准和条件。”

参考资料:http://tech.china.com/zh_cn/science/life/1032/20061123/13762382.html

第2个回答  2008-07-15
漂亮的人会引起积极情感(Johnston&Oliver- Rodriguez,1997),而且我们知道积极情感导致吸引。但是为什么外表吸引会引起积极情感呢?这里有两个基本解释:(1)我们有与生俱来的这种偏爱,或(2)我们在我们的文化的不同来源中学会了这种偏爱。现在还不能获得确凿的证据来证明我们该接受哪种观点。那么有什么证据呢?

从进化决定因素的观点来看,女性美被认为会对于男人产生性吸引,因为美丽是与年轻、健康、能生育相关的。也有研究支持这种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却并不是那么强有力(Kalick et al.,1998;Shackelford&Larsen,1999)。这种对美关注的一方面的作用是,女人——比男人——更多地寻求美容术,为的就是“看起来像感觉的一样年轻”(Grant,2001)。

需强调的是,有关魅力的一个具体方面是,发现头发长度、年龄、健康和吸引之间存在着关联。男人喜欢拥有长头发的女人(Jacobi&Cash,1994),而且,健康的、有光泽的、有力的头发是年轻和健康的标志(Etcoff,1999)。另外,年轻的女性比年长的女性更愿意留长发,而且对自己的头发质量自我报告更好,健康状况感觉更好(Hinsz, Matz&Patience,2001)。

进化论的一般观点认为,如果男人被年轻、健康、生育能力强的女性吸引并与之结合,会增加他们繁衍成功的可能性(Johnston&Franklin,1993)。因此,数十万年以来,喜欢与年轻漂亮的女性结合的男性,比那些与毫无年轻漂亮可言的人结合的男性更可能将他们的基因传给下一代。事实上,女性较少考虑男性是否年轻,而用来解释魅力的事实是,女人拥有相对有限的可生育年龄段,而男人通常从发育期到老年一直可以生育。对于史前女性来说,对于多产男性的选择是不重要的,因为无论年轻与否,男人均可生育。相反,选择一个具有提供资源能力和保护她和她的后代的男人是至关重要的(Kalick et al.,1998)。……研究支持了这种观察,既一位男性的收入是与他的可取性成在相关的,尤其是作为伴侣(Kalick et al.,2001)。

这种有关男性和女性偏爱的进化理论似乎是非常合乎逻辑的,但是这种解释是效力又如何决定呢?基本的趋势是很容易建立的,但是最终的解释却很难证实。对许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研究表明,就像进化理论预言的一样,男人以身体属性为基础衡量女人的性吸引力,而女人对男人的性吸引力的评价却是以社会地位为基础的(Townsend&Wassermam,1997)。

另有研究发现,男性对年轻、健康的女性的偏爱是非常普遍的,而且不受文化差异的影响(Buss,1994,1998),而且这与生物学解释相符合。这些相同数据也表明,女性对男性的喜欢是建立在他们的资源上的(这与进化论一致)。但是(与文化决定论一致)这种偏爱在女性没有得到良好教育且在观念和家庭规模上拥有较少控制权的文化中表现得最为强烈(Kasser& Sharma,1999)。

另有一些证据与进化解释相一致,在一些男女征婚启事中,男女提供了不同的信息。女性征婚者描述她们的外表,而男性则集中在物质资源上(Deaux&Hanna,1984)。接下来看一下这些广告中的成功者(Baize&Schroeder,1995)。对于女人来说,年龄在广告中的表明与回复的数量成反比……女人的年龄越大,她得到的回复越少。男性广告中却相反……年纪越大的男人得到的回复越多。当然,这取决于男人的年龄以及是否对女人仍有吸引力。这种局限性在研究中并未涉及,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几乎很少90岁的男人登征婚广告。同样发现,女人更倾向于选择较高收入和高学历的男性,但同样的这些因素在女性广告中却与得到回复的数量无关。因此,大多数给人印象深刻的男性广告是表明自己是一位成熟、富有、高学历的男人,而给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广告则仅仅是说自己非常年轻。

对于生物理论来说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就是发现男同性恋者的征婚启事暗示自己要找一个年轻的男性伴侣,同样异性恋者更愿意找年轻的女性伴侣(Kenrick et al.,1995)。这些发现可以解释为传统男人和同性恋男人都受到强调年轻的漂亮重要性的文化的影响。很显然,生物学解释不能以繁衍成功作为基础。然而,可能这种偏爱在异性恋的男人中出现与在同性恋男人中出现的几率是一样的,尽管这种偏爱只是与异性恋的基因延续有关。

有关征婚广告内容的证据同样被解释为,这种跨文化和跨性向的偏爱,仅反应了媒体对于女性年轻美丽与男性年长富有的重要性的宣传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类似的这种观点在历史神话故事中很常见。例如,《美女与野兽》,以及其它一些现代电影。比如,Gallo和Byrne(2001)证实,近几十年来几乎所有票房收入很高的电影中,男演员一般都会搭配一位浪漫的女性伙伴,而且这位女演员都会比他年轻(通常非常年轻)。年长的女性与年轻男性搭配的例子非常少见,再者,这类发现可以同时用生物或文化两种理论解释。第三种可能性是,控制电影业的年长男性存在着个人偏见,鼓励年长男性对女性更有吸引力这一观点。

有些证据很难用文化术语来解释,例如,1岁大的婴儿喜欢美丽的成人,而且他们与漂亮玩具在一起的时间比和普通玩具在一起的时间多(Langlois et al.,1991;Langlois&Roggman,1990)。没有充分理由说这些婴孩的偏爱已经受到了文化的影响。也许在这一点上,更可信的结论是人类很可能受基因影响而对魅力作出积极反应,而且这类偏爱受到文化因素强有力的鼓励和支持。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wgyi/blog/item/cf8d56d9847f962810df9b6a.html

第3个回答  2008-07-15
眼神是心灵之窗,心灵是眼神之源。眼睛是人体中无法掩盖情感的焦点。《人体秘语》作者莫里斯对人类的“眼睛”下这样的定义--它直径大约2.5厘米,但却象是从石器时代以来就有的最复杂的电视摄影机。在眼球后方感光灵敏的角膜含有1.37亿个细胞,将收到的信息传送至脑部。这些感光细胞,在任何时间均可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这就说明,即使是一瞬即逝的眼神,也能发射出千万个信息,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向,泄露心底深处的秘密。所以,眼球的转动,眼皮的张合,视线的转移速度和方向,眼与头部动作的配合,所产生的奇妙复杂的眉目语,都在传递着信息,进行着交流。

古代孟子认为,观察人的眼睛,可以知道人的善恶。他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膫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庚哉。”这说明,人的心底是善是恶,都能从无法掩盖的眼神里显示出来。

现代研究发现:眼睛是大脑在眼眶里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象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活动等,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从眼睛中反映出来。瞳孔的变化是人不能自主控制的,瞳孔的放大和收缩,真实地反映着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若一个人感到愉悦、喜爱、兴奋时,他的瞳孔就会扩大到比平常大四倍;相反的,遇到生气、讨厌、消极的心情时,他的瞳孔会收缩得很小;瞳孔不起变化,表示他对所看到的物体漠不关心或者感到无聊。

事实上,通过眼神来传情达意,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自然而然地运用眼神,来表达对周围一切事物的复杂情感。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会从微妙变化的眼神里真实地流露。

眼神传递的心理,在两性关系上尤为突出。古时候,当两性相爱时,曾有“心许目成”,“暗送秋波”之词,来表达他们的情花爱果。当今,两性较前复杂,使用的词语更丰富,比如“眉来眼去”、“含情脉脉”、“眉目传情”、“一见钟情”等等。因此,眼神虽不是有声语言,但恰似有千言万语万语千言的随心传播。任何青年恋人,必然闪烁着双双美秀而深遂的眼睛,从中相互窥探会意对方内心深处的奥秘。正如古罗马诗人奥维特所说:“沉默的眼光中,常有声音和话语。”

男女用眼神来传情达意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对异性只看一眼,就故意将视线移开的人,恰恰表明其渴望与异性交往,这是心理的反向作用。凡是目不转睛注视对方,而不将视线移开的女性,流露出她内心隐藏着某种秘密。男女双方不时地对视,是将对方引导到自己心上,会情达意的交流。在使用眼神上,女性常优于男性,她只要流波转盼,就可以传达“我们可以一起走了”。其含情脉脉,尽在不言之中,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男子的长时间的目光注视,仔细地观察女子的体形和外表,那是寻找着心理上接近的融点。女子用近似调情的眼神,捕捉着男方眼睛里隐藏着的喜讯,有时还会用眼部化装,来增强它的效果。双方深深地注视,瞳孔会迅速扩大,各自为对方的魅力所吸引而激动不已。浪漫的约会,往往是在较暗的地方,以便双方瞳孔尽力扩张,使两颗爱心得以抚摸、渗透、交织、融合。
第4个回答  2008-07-15
OK 最简单的可以这样说:

是DNA。

年轻女性通常给我们健康的形象。
不管受过何等程度教育的男性,或者甚至是没受过教育的男性,在一个形象健康“年轻美丽”的女性面前,DNA控制他的荷尔蒙,DNA控制他的眼球神经,DNA控制他的潜意识。
瞬间 他会有如下判断:她是美的,我喜欢。
人都是有占有欲的,看到美的东西,即使得不到也会一直看下去的。

而事实上,他的潜意识为这个“美”,分析了很多。
“她五官似乎更符合进化标准,她健康,她生命旺盛,她是适合为我延续DNA的,就是她了。”

但是人又是受社会影响的,教育背景、家庭环境等等都决定每个人对美的标准不一样,同一个美女,有的人看了几眼就觉得平常,有的人却念念不忘,所以我们只能说-瞬间,人们都会被年轻健康的女性吸引。

女人也被同类吸引,除了本能的向优越靠近,也受其社会影响。

可以这样说,
男人被吸引,是因为男人的基因想通过这个女人得到最好的繁衍。
女人被吸引,是因为女人想得到或是模仿这个女人的优越而获得更多吸引。

楼主
病态的美.欣赏的人是有限的.这个个人喜好问题是不同的社会背景成长环境造成的.

一个人如果受过某些影响或某种刺激,也许以后他就只会被病态的女人或是某种特定气质的女性吸引.

第一眼吸引,我想,有着健康形象的年轻女性是毫无疑问的视线焦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