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的基本含义

如题所述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个性的核心部分,最能表现个别差异。具有复杂的结构,大体包括:
(1)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的特征,如诚实或虚伪、谦逊或骄傲等。
(2)意志特征,如勇敢或怯懦、果断或优柔寡断等。
(3)情绪特征,如热情或冷漠、开朗或抑郁等。
(4)理智特征。如思维敏捷、深刻、逻辑性强或思维迟缓、浅薄、没有逻辑性等。
所谓态度是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括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避等方面。态度表现在人的行为方式中。
《辞海》解释:
主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个性的核心部分,最能表现个别差异。具有复杂的结构,大体包括:
(1)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的特征,如诚实或虚伪、谦逊或骄傲等。
(2)意志特征,如勇敢或怯懦、果断或优柔寡断等。
(3)情绪特征,如热情或冷漠、开朗或抑郁等。
(4)情绪的理智特征。如思维敏捷、深刻、逻辑性强或思维迟缓、浅薄、没有逻辑性等。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2005版1528页)
主要表现每个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开朗、刚强、懦弱、粗暴等。 性格是什么呢?性格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巨大吗?这些问题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可要进行实际的分析,还是一个蛮复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性格的成因复杂,同时性格的表现也是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它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长期的精神状态,心理咨询师即是通过对求助者性格进行分析,进而研究产生相应行为的特点和现实状况。  性格的心理学释义为人在对现实现象的态度以及对此做出的相应的行为表现方式的综合体现。它是社会属性最重要的表现方式,也是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的体现,正是因为它的重要性,故一直以来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范畴,故需要根据性格的特征分析性格的表象方式,进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际效果。
性格形成的因素很复杂和细碎,如果概括出其形成的主要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基因遗传因素,成长期发育因素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可以说它既有来自于本身的因素,同时也具备着相应的环境影响。从这个角度分析,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可需要大量量变之后的质变作用。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分析得出结论,心理咨询师研究其实际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用途,首先是通过对当事人的性格进行分析,进而了解产生心理困惑的性格因素,同时根据性格的特点,指导当事人去规范自己的性格,进而解决心理困惑。 1.开放性:描述是否愿意与人交往,注重和谐发展;
2.完美性:描述追求完美,重视目标计划的程度;
3.较真性:描述对事物的钻研和完善程度;
4.认知性:描述是否重视积累知识,包括聪明程度;
5.成就性:描述是否注重成就的程度;
6.力量性:描述是否愿意支配和影响他人;
7.浪漫性:描述浪漫程度;
8.给予性:描述是否愿意给予他人,包含仁爱,慈孝,正义等;
9.活跃性:描述情绪的兴奋和活跃程度;
10.形体性:描述形体特征的状况以及重视享受的程度;
11.疑惑性:描述是否倾向于探究他人的动机;
12.随和性:描述和平、随和与安静的程度;
13.传统性:描述对传统的坚守程度;
14.自由性:描述重视自由的程度;
15.智慧性:描述创造能力,智慧程度;
16.想象性:描述重视想象,追求至善的程度。
17.多面性:描述性格复杂程度;
18.多变性:描述机敏的程度。 东方古语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 ,西方也有名言:“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对性格形成的看法都一样,那么什么是性格?尧谷子认为人的性格就是人性决定的人格。性格是人格的表现。
相对均衡主义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有失衡型、离衡型(发散型)、趋衡型(集中型)、均衡型四种相对均衡类型。这是从事物的变化关系讲,从事物发展的程度讲,这四种类型表现为低、较低、较高、高。任何事物包含四种状态,人性的十八个层面,每一个层面包含四个质的不同的特点,这样共有72个性格,行为可分为积极、较积极、较消极和消极性;形体可分为美、较美和较丑丑以及健康、较健康和较差差;情感可分为热情、平易、冷漠、冷淡;认知可分为优、良、中差;精神可分为坚韧、坚强、脆弱和懦弱;目的可分为明确、较明确、较不明确和不明确,历史有至善,未来存至美。每层依据标准不同划分不同的质,因此,描述人的质的词语非常之多,比如聪明伶俐,善解人意,风趣幽默,思想开放,积极进取等等。性格是人性发展的格调(级别或程度),18个人的性质,每个有4个级别,这样共有72个性格。
72性格测试表
列的内容为18个人性,行的内容是人性发展的4个级别,这样人共有72个性格类型。 18人性72性格 低(0) 较低(1) 较高(2) 高(3) 1.开放性     2.完美性     3.较真性     4.知识性   2  5.成就性   2  6.力量性   2  7.浪漫性   2  8.给予性   2  9.活跃性     10.形体性     11.怀疑性     12.忍耐性   2  13.传统性     14.自由性     15.智慧性   2  16.想象性     17.多面性    3 18.机变性    3 很多朋友认为,血型与性格存在一定的关系,这样的认知是错误的,血型与性格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血型只是和年轻人喜欢玩的星座算命一样,纯属娱乐范畴。
其实长久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血型与气质、性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得出了很多规律性的结果,例如,多数学者认为:A型血崇尚完美主义,具有牺牲奉献的精神,擅长协调;B型血喜欢感情用事,个性爽朗、心肠软;AB型血天生自信,但内心矛盾,做事有些“另类”;而O型血追求浪漫主义,内心善良、 嫉恶如仇……
但是血型究竟并没有成为判断性格特征的依据。因此,单纯以血型论性格,的确有些偏颇。甚至可以不客气地说,这是一种没有根据的“血型歧视”。
关于血型和性格是否存在实质关系,记者询问了问渠心理网的专家孔自来老师,他表示,“这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也没有心理学的理论做为支撑,这只是一种归纳经验,从众多的血型中找到性格的共性,而去忽悠他们的个性,跟所谓的星座与性格都差不多,并不科学!”
他指出,“人的性格是人的一种行为表现,而性格属于精神范畴而不属于物质范畴。由于性格不是遗传基因物质,因此不存在遗传性。人的性格只是在人出生以后,受环境等诸多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如人生经历,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现实的刺激等等所影响,并非“本性难移”,而是具有可塑性的。因此无论从理论上或是事实上,都说明血型与性格之间不存在任何必然性的联系。 开放性:个人接受创新及思想开放的程度。
亲和性:个人关心人际融洽、维持和谐的程度。
勤勉性:个人对完成目标的专注程度。
情绪性:个人感受情绪的敏锐程度。
外向性:个人活泼外向或内向害羞的倾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4

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如同电脑的软件。)它可以离开人的肉体,离开人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而独立存在在人类的精神文化维度里。
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人格是指一个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是法律上做人的资格,是自然人法上的概念。是自然人主体性要素的总称。人格在法律上不得转让和剥夺。
民法领域的人格是指自然人主体性要素的总称。人格关系是自然人基于彼此的人格或人格要素形成的关系。人格要素是自然人人身不可分离的,没有直接经济内容的要素,包括生命、身体、健康等物质性要素以及姓名、肖像、荣誉、名誉、隐私等精神性要素。人格在法律上基本不能抛弃、转让和褫夺。但是,荣誉权例外。依据民法通则和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法人也享有一定限度的包含名称权、荣誉权和名誉权在内的人格权。法人的人格权可以依法抛弃、转让和褫夺。
什么是人格?在历史上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格作出了相应界定。总体而言,从心理学角度对人格所下的概念有以下五种。
(1)罗列式概念。通常采用”人格是…的总和”的形式来描述人格,显然有助于确定人格的外延,但无法构建外延之间的关系,而且外延的边界有多大也难以说清楚。
(2)整体性概念。强调人格是个人各方面属性所组成的整体,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罗列式概念的缺陷。
(3)层次性概念。在整体性的基础上,层次性概念把人格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起来,把人格特征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和统一性,而最高层次的属性或特征具有统合的作用。
(4)适应性概念。此类概念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把人格看作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
(5)区别性概念。如果说前面四种概念都反映了人们在人格上的共同性的话,区别性概念更多地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性,更强调个体人格的独特性方面。
人格是人类独有的、由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禀承的内外信使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代表人类灵魂本质及个性特点的性格、气质、品德、品质、信仰、良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尊严、魅力等。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人格的特征!
人格的特征主要有四个,它们分别是人格的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1.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有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但是,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毫无相同之处。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既有生物因素的制约作用,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特质,既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相同的方面,如每个民族、阶级和集团的人都有其共同的心理特点。人格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统合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出现人格分裂。
3.功能性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愤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据此根据其特征我们可以在心理学上将人格定义为: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它由个人在其遗传,环境,成熟,学习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并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4.稳定性
人格具有稳定性。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格。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人格。人格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

第2个回答  2021-04-01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但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塑性的。

性格不同于气质,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

态度是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一种反应倾向性,它是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组成。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表现在他在生活中追求什么、拒绝什么,即表现在他都做了什么上面。

第3个回答  2021-03-30
性格 :xìnɡ ɡé
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核心部分,最能表现个别差异。具有复杂的结构,大体包括:(1)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的特征,如诚实或虚伪、谦逊或骄傲等。(2)意志特征,如勇敢或怯懦、果断或优柔寡断等。(3)情绪特征,如热情或冷漠、开朗或抑郁等。(4)情绪的理智特征。如思维敏捷、深刻、逻辑性强或思维迟缓、浅薄、没有逻辑性等。
第4个回答  2021-03-2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