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能台州发电厂的简介

如题所述

GOOGLE地图坐标:28.69614,121.460574
30年风雨,走过辉煌五期
1979年3月25日,前所(当时属临海县管辖)海滨工地,开山平基第一炮打响。在人来车往、隆隆炮声中,台州发电厂正式开建,初期建设规模为25万千瓦。
台电,从工程开挖到首台机组发电仅用了3年9个月,创造了浙江省大型火电厂建设的新纪录。台电的建设,不仅就近彻底解决了台州地区用电需求,而且从根本上形成了浙江全省东西南北相连的统一的环形大电网,彻底改变了全省用电局面。此后,台电迎来了高速发展——
1985年,二期扩建工程建成投产,工期分别提前125天和210天,实现一年双投的任务。1987年10月和1988年4月,三期工程5号、6号机组分别投产发电,工期提前119天和151天。至此,昔日荒凉的海滨变成一座装机容量为75万千瓦的现代化火力发电厂。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台电着手扩建两台33万千瓦机组(即四期工程)。1994年9月正式开工,1997年2月和12月,7号、8号机组分别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动态移交试生产。至此,台电总装机容量达141万千瓦,由此跨入特大型电厂行列。
2007年至2008年,是台电人骄傲的两年。在这两年中,五期9号、10号机组(30万千瓦)相继投产发电,工程同时带动四期两台机组同步实施脱硫改造。在增加了装机容量的情况下,却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作为浙江省最早的火力发电厂之一和目前全省拥有机组台数最多的火电厂,台电不断创造出辉煌业绩:一期工程获国家银质奖、6台机组在国家10万千瓦机组竞赛中获一等奖……
不懈努力,追求脚步不停
改革开放30年,台电经历五期工程建设,现装有10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207万千瓦。自1982年首台机组发电至今,截至2009年8月30日,累计发电1757亿千瓦时,为台州乃至浙江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新机组的投产,机组容量的不断增加,生产管理越发显得重要,保证机组安全、经济、稳发、满发成为安全生产的重点。1989年,台电开展企业升级工作;1991年,在巩固企业升级成果的同时,开展“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工作,制订“治理整顿”、“设备治理”、“文明生产”规划,实行定置管理,成为浙江省首家部级达标企业;2000年,在此基础上,又顺利通过国家一流火力发电厂的检查考评。
30年的不懈进取,台电人始终坚信——发展的动力在于人。从建厂至今,台电已对外输送700余名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被誉为“电力人才培养的摇篮”。如今,台电检修人员已具备承担60万千瓦机组的检修能力,并努力扩展100万千瓦机组检修市场,不仅承担本厂10台机组的运行维护,还承担着龙湾燃机3台10万千瓦机组和凤台电厂燃煤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
主动关停,推进节能减排
9月2日下午3时48分,在轰隆的爆破声中,台电1号、2号冷却塔被爆破拆除,这标志着4台13.5万千瓦机组已顺利关停退役,继而迈出了6台13.5万千瓦机组整体关停分步实施的实质性一步。浙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沈志云指出,台电“上大压小”,既是省能源集团推进实施“大能源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全省节能减排,实现产业升级的重大举措。纳入此次关停的共有一、二、三期工程的6台机组,均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6台发电机组一直是浙江电网的主力机组,在过去20多年里共发电1177亿千瓦时,被誉为浙东南经济腾飞的“翅膀”。但从发电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看,这些机组在综合能耗、资源利用等方面,与国内先进的大机组相比已显落后,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控制和减排方面也不适应要求。
根据安排,这6台机组采取“整体关停、分步实施”的方式关停和拆除。其中,首批关停的2、3、4、5号机组已于8月31日相继停机并与电网正式解列,并从9月2日起开始拆除;第二批关停的1、6号机组将在稍后完成停机、解网。
6台机组整体关停后,台电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可减少2.8万多吨,这对台州市及浙江省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对建设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台州发电厂五期工程10#机组一次通过168试运行
2008年4月4日上午10:00整,浙能台州发电厂五期工程10#机组一次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配套的脱硫工程也一起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标志着台州发电厂五期2×300MW工程建设圆满结束,正式移交商业生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