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组工信息和调研文章

如题所述

如何写好组工调研文章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结合《组工通讯》所需文章的采写要求,谈一谈如何做好组工调研宣传工作的问题。由于水平有限,我也不可能提出很高明的见解,我主要是想谈谈关于如何做好组工调研宣传工作的几个常识性的问题,供同志们参考。

  (一)为何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调查研究是一种工作作风,也是重要的工作方法,是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第一,搞好调查研究是我们实现科学决策的前提。大凡明智的领导,都非常重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准确的情况,实现科学决策。但是,调查研究和决策不仅领导干部有,就是我们普通干部也会经常会遇到,可以说调查研究和决策就在我们身边。在座的有很多是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同志,要参与干部选拔任用。而干部选拔任用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调查研究和决策形式。因为选拔任用干部我们要进行考察,并根据考察情况作出是否提拔任用。考察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决定是否任用就是决策。我们只有做好考察工作,准确地掌握干部的情况,才能作出是否任用干部的正确决策。在新形势下,组织工作要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中心,完成党的建设的各项任务,就必须拿出新思路、新对策、新举措。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吃透上情,把握下情,出思路、出实招,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进一步加强宏观指导和推进工作的力度,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第二,搞好调查研究是抓好工作落实的有效方法。不抓落实,讲得再好也没有用。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把今年定为“落实年”。前段时间,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到我市调研时,也一再强调要扑下身子抓好工作的落实。要抓好工作的落实,调查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好调查研究,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到谋划于前,督促于后,并且在工作落实过程中才能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工作的落实。同时,才能把上级的要求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工作更好地得到落实。

第三,搞好调查研究是提高我们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调查研究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其涉及的领域宽,知识面广,政策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因此更能锻炼人,更有利于提高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通过做好调查研究,一是有利于我们掌握大量的信息和材料,从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二是做好调查研究,对工作中创造的新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有利于提升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三是做好调研工作,不仅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有助于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搞好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文字材料工作的基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调查研究是我们获得写作素材的基本途径。即使你的写作水平很高,但如果没有掌握足够的素材,也难于写出好的文章。我们作为从事组织人事、办公室工作的同志,经常要跟文字打交道,比如撰写考察材料、撰写工作总结、撰写情况汇报等。如果我们不注重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我们就会头脑空空,就写不出好的文章。

搞好调查研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以丰富的调研成果为基础,才能提出观点正确、分析深刻、切实可行的咨询建议,履行好职责。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不断推进工作上新水平、新台阶,就必须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

(二)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

各部门、各行业都需要调查研究,但具体情况却各不相同。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党委政府部门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从中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我们提高调研成果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从工作性质和基本职能的内在要求看,党委政府部门的调查研究工作有以下一些重要特点:

1、政策性。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我们开展调查研究,根本目的就是要为领导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服务。与此相联系,衡量党委政府部门调查研究工作质量的高低,关键要看有多少调研成果进入了决策,变成了具体政策,以及这些决策和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可以说,政策性是党委政府部门调研工作的最基本特征。

2、针对性。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千头万绪,有数不尽的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因此,调查研究要围绕中心工作,考虑决策需要,关注重点热点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实践表明,党委政府部门的调查研究工作只有忙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才能富有成效,事半功倍。如果脱离中心工作,远离决策需要,其调研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3、应用性。党委政府部门的调研工作,既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也有别于具体的工作部署,而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对策性应用研究。它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深刻的理论思维,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尤其强调“研以致用”。具体来说,调研选题必须紧扣现实工作需要,出发点是为政府工作提供急需、有效的对策建议;调研成果必须有实用价值,落脚点是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古人云:文可载道,以用为贵。我们的调研成果只有被领导者作决策时所采纳,直接或间接地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才能真正称为上乘之作。

4、超前性。党委政府的许多决策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特别是一些重大决策更是如此,作出这样的决策首先要预知未来。为此,调查研究必须有战略眼光,既立足当前又面向未来,注意瞻前顾后。这是为决策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把视野放得更宽一些,眼光看得更远一些,既能预见潮流所在和大势所趋,又能看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才能提出有真知灼见的建议。

5、操作性。党委政府部门提出的对策建议不能笼统含糊和空发议论,务必做到符合实际、思路正确、措施具体。经济社会生活极其复杂,有些对策建议看似正确,却因无实际操作办法,只能成为书柜之物。一项好的建议必须兼顾需要和可能,应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6、时效性。对急迫问题以及领导机关关注的重要问题,必须集中力量,及时调查,快速反应,适时提供情况和建议,才能适应和满足决策者的需要。“文当其时,一字千金。”倘若时过境迁,工作重心转移,才慢腾腾地拿出调研成果,即使写得全面、正确、深刻,也为时已晚,难有大用。事实上,对多数调研成果而言,时机因素至为重要,“生逢其时”才能“谋当其用”。

  (三)如何做好调查研究

既然调查研究很重要,那么,我们如何结合工作实际做好呢?我认为,关健要要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我们在座的各位,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涉及到人,涉及到人的事情都比较有敏感性,所以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显得尤其重要。只有掌握了科学的调查方法,我们才能掌握到真实的情况。调研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主要有如下几种:

1、开调查会。开调查会、座谈会是社会调查最基本的方法,它的优点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较多的知情人,了解较多的情况。

2、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调研者到实地,与被调查对象进行接触,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去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实地考察是获得第一手材料的最好途径。

3、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出少数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的一种调查方法。其优点在于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灵活机动、具体深入、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等。

4、问卷抽样。这是国际通行的从事民意调查的办法,比较著名的如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近些年,在我们国家从事社情民意调查的单位多起来了,各级领导对这些调查也开始重视起来了。这种调查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设计好问卷后,选择对象,用电话或网络调查,了解结果;一是问题设计后,用通讯方式发给被调查人,定时收回。

5、零存整取(积累法)。有时候有些问题很需要调查,但又没有相对集中的、完整的时间。可以采取零敲碎打办法,有一点时间就干一点,多次零散时间,完成一个侧面、一个局部、一个子课题。经过若干个时段的积累,有了若干个局部,一批预制件,然后再相对集中一点时间,把各个局部,各个侧面,多种预制件,装配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材料。

究竟采用哪种方法,要视我们的调查内容而定。如果是搞经验调查,大可以召开集体座谈会,到实地进行考察。但如果是开展找问题的调查,那就要非常讲究调查的方式方法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还缺乏讲真话、实话的气氛和环境。有的人担心提了问题会得罪人,有的人怕遭到打击报复。要搞好问题调查,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引导谈话对象。(举例)2006年搞课题《规范县级党委一把手用人权监督问题研究》,因为涉及到县委书记的用人权,所以这个问题很敏感。为此,在召开集体座谈会或进行个别访谈时,我们并不直接问你这个县的县委书记在行使用人权上存在什么问题。如果你直接这样问,别人肯定不会回答。因为要指出县委书记的问题,谁都有一点怕怕的。对此,我们从外围入手,先了解这个县在选人用人方面存在什么问题,然后直接或间接地了解县委书记行使用人权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先了解目前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程序存在什么漏洞,再触及县委书记选人用人是否会利用制度、程序上的缺陷搞任人唯亲,等等。通过调研,别人虽然没有直接反映县委书记在行使用人权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但这些问题很自然就浮出了水面。

调查研究既是科学,更是艺术。搞好调研工作,必须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积累经验、丰富技巧、提高能力。比如,调查的提问方式就有多种,或开门见山,直来直去;或投石问路,先做试探;或竹笋剥皮,层层深入;或枯井打水,一竿到底;或耐心开导,循循善诱;或旁敲侧击,弦外听音。究竟采用何种方式,必须因情而定,随机应变。

(四)如何写好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调查活动的最后一道工序。它既是检验调查研究工作好坏深浅的一个标志,也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指导改进工作的一个依据。如何写好调查报告?其中既有一般写文章的共性问题,也有它自身的特殊性问题。特殊性,即必须有三个要素:有情况、有分析、有解决办法。调查报告有它鲜明的特点。写好调查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占有丰富的材料。材料是调查报告的基础。这是由调查报告靠事实说话这个特点所决定的,调查报告要揭示事物内在规律,而没有足够的必要的材料,事物的规律是不可能揭示出来的。为此,要做好调查的前期准备工作。明确采取什么调查方法,要设计好问卷,查阅有关资材。要在调查环节下足功夫。现在,有的同志调查环节花的力气不足,搞调研不深入,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只求得一知半解。有的甚至"闭门造车",仅凭平时积累的一些情况来研究问题。这样调查得到的情况,不是片面的就是空洞的,结果写出来的调查报告显得轻飘飘,不真实,难有说服力。那么,怎样深入调查呢?上面我已经说了,就是要注意调查方法。

  2、概括提炼主题。主题是调查报告的宗旨。这个宗旨,是从广泛、深入调查所得的材料中,经过分析归纳,揭示出来的事物内在的基本规律。调查报告主题的确定,由三个因素决定:调查研究最初的目的;调查研究中得到的基本材料;现实生活中所提出的需要回答的问题。要善于找准问题。在调查的基础上,对获得的大量素材进行深入分析,认真提练,做到出观点、出思想、出思路。 尤其要注意不能把问题和原因混为一谈,问题是一些表象的东西,而原因是一些较深层次的东西。比如思想认识、制度、机制、体制等,这些一般来说都应该属于原因,而不是问题。要在找准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对策。

  3、结构布局合理。写调查报告,材料是基础,研究是灵魂,主题是核心,结构布局就好比是建筑设计的蓝图。这个蓝图必须以主题为中心,以研究为指导,以材料作根据。所谓布局,实际上是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一是递进式结构或纵式结构。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报告清楚,使人既了解事情全貌,又得到方向性、指导性的经验或教训。这种形式的调查报告,多用于专业性、专题性事件的调查。二是并列式或横式结构。在主题形成之后,把为说明主题的材料,组织到几个观点中来,然后按照这几个观点同主题之间的关系,以及观点与观点之间的关系,依照一定的内在联系的次序排列起来。这种形式,适用于内容丰富、背景广阔、综合性比较强的调查报告。三是纵横交错式。这种结构兼有纵、横两式的结构特点,它是将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结合起来一起运用。有的以纵式为主,横式为辅;有的以横式为主,纵式为辅。四是因果式。在报告主题的指导下,先把调查的结果、结论告诉读者,然后再叙述这一结果、结论的由来,从几个方面分析形成这个结果的原因。这种调查报告,多用于总结典型经验。

  4、观点和材料统一。首先,精心选择最典型、最有代表性、最有普遍意义的材料来说明观点。其次,善于运用不同的材料,从比较中说明问题,阐明观点。第三,善于运用数字来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既要有面上情况的说明,还要有点上典型例子的剖析。(举例:《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问题研究》)。文章结构和行文要讲究逻辑性。问题、原因、对策各部分的每一个层次的观点之间应当大小对等,逻辑关系必须是并列或递进的,而不能是重叠或包容的。(“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与“加强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这个问题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不光是调研报告要求这样,就是撰写其他类型的文章也要注意这个问题。切忌一篇文章观点与观点之间有重叠或包含关系。

5、反复修改定稿。“多改”,是做好文章、写好调查报告的极其重要的环节。从三方面改:改立意。看主题是否鲜明,指导思想是否得到体现。改结构。做到思路清晰,层次明确,逻辑严密。改文字。做到“文无累段”、“段无累句”、“句无累字”。
  6、多读、多写。要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唯一办法是多读、多写。先说“多读”。多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努力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到写调查报告“理有所据”。多看一些优秀的调查报告,特别是革命导师的经典调查报告,研究它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做到“体有所摹”。多读一些文学作品,也要多收集、学习一些群众语言,掌握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知识和技巧,做到写调查报告“语有所取”。再说“多写”。熟能生巧。这可以说是锻炼提高做文章、写调查报告基本功的唯一途径。就平时而言,写工作日记,写学习心得,写读书札记,都是好办法。写多了,就掌握了规律,运用自如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