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长的环境为话题的作文600字数

如题所述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杨慎的《临江仙》中的一句。古往今来,真正有英雄气概的有哪几个呢?他们都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的呢?
  中国古代有个故事叫“孟母三迁”,讲的是一位孩子的母亲为了能让孩子在好的环境中学习,一连搬迁了三次,直至最后在一所学堂旁安居。最后,这位小孩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他就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他的故事便被后人传颂。
  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很大。
  随手翻开一份报纸或杂志,都报道陕西的一名女子杨丽娟为追星,父亲在香港跳海自杀,留下遗言,只求香港明星刘德华能见上女儿一面。
  杨丽娟本来是陕西省的一名初中学生,在16岁时迷上香港明星刘德华,并开始了她的追星之路。她曾5次去过北京,3次去过香港,目的都只有一个,只为观看“华仔”的演唱会。最后一次去香港,只和刘德华合影,但她要求单独和刘德华谈1个小时,被他拒绝。事后,杨丽娟父亲在香港跳海自杀,写下遗言,只求刘德华能见上女儿一面。这件事当时在媒体引起了轩然大波,有许多人都批评杨丽娟“回头是岸”,当她却执着不肯“回心转意”。当媒体采访她的母亲时,她的母亲承认当时家里人都反对她追星,再后来没有说什么,最后转变为支持,才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其实大家何不妨反过来看,如果当时杨父杨母都不答应这件事情,或许不会落得像今天这个下场。
  可见,不利的环境对个人的成长及其他方面影响都很大。
  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成就一个人,不利的家庭环境可以毁掉一个人。可见,环境的影响对人都是很大的。我们要学会寻找好的环境发展自己,避开不利的环境。这样我们才可能成就属于我们自己的成功!

论《平凡世界》中典型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恩格斯的“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的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所谓环境,就是那
种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们行动”的客观条件.在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给我最直接的震撼就是那些跃然于纸上的人物形象,他们鲜活的就如同在眼前.孙少平
的坚韧不拔、自尊自强;孙少安的孝顺和自我牺牲;田晓霞的知性美无疑都让我们为之动容.但在我们被他们所吸引的时候是否想过他们每个人独特的性格是怎样形
成的呢?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让它的人物在环绕着他们的特殊环境中形成的.
《平凡的世界》中“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孙少平,就是环绕着他的典型环境的产物.自小生长在农村,家庭贫困,父母都是无知识的农民.本来孙少平和千千万
万的少年一样,但是在60年代这不平凡的岁月里,家里却让他这样一个大后生不挣工分白吃饭,让他到县城来上高中,就如书中所说,实在不容易.孙少平的大哥
少安高小毕业,初中未考就回家务农,大姐更是一天书没念.按常理说孙少平也应当参加劳动以减轻家中的负担,但在这里有一对尖锐的矛盾出现,那就是孙少平家
道的极贫和他要继续念书.孙少平家庭环境怎样呢?我们来看,“老祖母年近八十,半瘫在床上:父母亲也是一大把岁数,老胳膊老腿的,挣不了几个工分;妹妹升
入公社初中,吃穿用都增加了;姐姐又寻了个不务正的丈夫,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幼小的孩子,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他们家经常接济一点救命的粮食.家里实际只有
大哥一个劳力,这多少年来庄家苦没少受,家里年年缺空,一年比一年更穷.”孙少平比谁都了解家里的光景现在已临近崩溃.况且在班上有钱的同学不少,给他造
成无形的压力,偏偏贫困又使他过分的自尊,他对一切家境好的同学内心中有一种变态的对立情绪.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孙少平很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丧失对生
活的信心.但转折也就在这儿出现了,城市里无数新奇的所见所识对他精神产生了影响,使他对生活有了莫大的兴趣.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所有不和谐的影响就这
样烟消雾散.而孙少平有了探求新世界的欲望,这种欲望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就像婴儿对外界的探求一样.如果说外部环境是驱除他内心自卑的良药,那么让他自
强起来的应该是他在这段时间所养成的看课外书的习惯.孙少平看到的第一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很幸运,看到了这样一部关于描写如何在斗争与艰苦考
验中锻炼的英雄的著作.我们永远无法衡量这部书给他人生带来了多大的效力,也许很多人看过这书,但是对于一个从未涉世的孩子,内心的大门突然敞开继而被金
色的阳光所照耀,这样的经历很罕见.书中写道“宝儿·柯察金,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就是这些外部的还有内部的环境(心理的变
化)使他朦胧的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从此他也迷上了读书.孙少平性格中应该培养起来了探索的东
西,这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从后文可以看出,孙少平结束了在双水村教书的工作,来到了大城市黄原.黄原对于孙少平来说是“新大陆”,虽然对于陌生环境
有些不适应,但他并没有退缩.孙少安在分家时提出让少平回村,少平也没有同意,我们姑且不忍认为这是他探求性格的表现.但再往后来,孙少平明确的表示了,
尽管离家,哥哥又一次劝他一块合伙经营砖瓦厂,但他还是拒绝了.既然已经离开了老窝,就决心在外面的世界闯荡下去.要是一辈子呆在双水村,就是发家致了
富,他也会有一种人生的失落感.明显的孙少平性格中已经有了渴望探索的东西,正式由于这种东西才能使他赤手空拳的开始生活,不屈于大城市的震慑.
从中我们看出所谓环境,就是那些形成人物性格的客观条件.而典型即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罢了.故环境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
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孙少平的成长在典型环境的激化开始了飞跃,由于姐夫王满银卖耗子药而被公社拉到工地上劳教,而家
中的主心骨孙少安却不在家中.众人心里都没了依托.典型环境将孙少平推上了复杂纠葛家庭事务的舞台.严酷的现实要求他立刻成为这个家的临时主事人.孙少平
在此刻自然而然的对家里担其责任来.从书中的描写,“以前,每当生活的暴风雨袭来的时候,他一颗年幼的心总要为之颤栗,然后迫使自己硬着头皮经受捶打.一
次又一次,使他的心脏渐渐地强有力起来,并且在一次次的磨难中也尝到了生活的另一种滋味.他觉得自己正一步步迈向成年人的行列.他慢慢懂得,人活着,就得
随时准备经受磨难.他已经看过一些书,知道不论是普通人还是了不起的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经受许多磨难.”现在的孙少平已经长大了,他也镇定的开始为家
里张罗一切,这一切也让孙玉厚老汉既欣慰又惊奇.孙少平在环境逼迫下不断改变着自己,自觉地亦或是不自觉的.和他相比,很多同龄人此时还处在家庭的庇护伞
下,享受着一切美好.直面生活的严峻,挑战生活所给予的艰难早早的成为了他的必修课.孙少平不断的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命运让他在汗水和碱水中一次次的
浸泡.
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性格无疑是令人惊叹的,就像沙漠和荒原用它严酷的自然条件淘汰了大部分植物的时候,少女般秀丽的红柳和勇士般强壮的牛蒡却顽强的生长来
一样.在这真实而又平凡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遇到的具体的环境不一样,但总是有会艰难的时候.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要敢于面对,我们就能培养起刚毅的性
格,在平凡的世界展现出不平凡的自我.
另一方面,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孙少平来到黄原后,首先来到北关阳沟大队书记家干活,本来他应该
和别的劳工一样,甚至不如别人.孙少平干起了最重的活——从沟道里的打石场往半山坡箍窑的地方背石头.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块,从那道陡坡爬上去,人简直连
腰也直不起来,劳动强度如同使苦役的牛马一般.但他经受住了牛马的考验但是后来的一系列事情却让少平得到了主人的信任,一度希望把女儿嫁给他.这恰恰体现
人物对环境的反作用.后来发生的事情更好的例证了这一点.年轻的孙少平来到了铜城煤矿,少平的朴质得到了师傅一家的关爱,他的文化和以前练就的刚毅体格和
脾气使他完全能胜任新的工作.孙少平提供的提高出勤的办法更是得到全矿的采纳,他得到了“青年突击手”的称号受到了表彰.这不得不说是对自身所处环境的一
种改造.当然这一切都和孙少平独特的个人魅力有关,毕竟还有很多人仍然平庸.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典型人物的刻画是离不开典型环境的,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发展的现实
基础,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言谈、行动甚至心理都失去了依据,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典型环境是以典型人
物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系统.如果失去了典型人物,这个系统便失去了中心,失去了关系的纽带,环境成了一盘散沙,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形成的可能.
孙少平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出了他这样一个能吃苦、能忍耐、对人真诚的人一点也不突兀.因为环境练就了他的性格.还是那句老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
苦寒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12
寂寥的秋千散落着零碎的记忆,望着夕阳下铺满落叶的长廊,回首眺望,我成长的路上撒满金色的种子……时间的年轮已悄然转过十二个春秋,生命的丝线也拉扯了十二个年头;成长的岁月,记载着我的欢声笑语,记载着我的些许伤感,些许迷茫;成长的路上有我深深浅浅的足迹……
成长中的我,是一个努力学习,热爱班集体的好学生;是一个能帮老师组织各项活动的小助手;是一个能为同学排忧解难的好朋友;是一个能为困难同学伸出援手的好同学,我为自己的变化而自豪!
成长中的我,不再是那个整天只会叫“妈妈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娇娇女了,而是常常看到镜中渐渐脱去稚嫩外衣的自己,想着怎样帮助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何才能不让父母太操劳。成长的滋味是理解。
成长中的我,不再是那个作业有时马虎,不该错的错了、让老师失望的我,却常常对老师那沾满粉笔末的手指充满感激。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无私的奉献,让我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了更深的理解,于是便有了心无旁骛,俯首案旁,孜孜不倦的刻苦。成长的滋味是感恩。
成长中的我,有一双勤劳灵巧的手,一颗善良、淳朴的心,我总是愿意帮助别人,以助人为乐。这样的生活才过得充实有意义。成长的滋味是友爱。
成长中的我充满欢乐,充满自信,充满成功,但也充满烦恼,充满无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不仅个子渐渐长高了许多,而且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成长中的岁月像流水,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但在每一个象我一样的孩子身旁,都有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成长中的快乐,有吗?噢,有的,学校里组织的春游秋游,玩得好高兴啊!参加学校的军训,虽然苦点,但我收获了快乐;竞赛得奖的时候;交到新朋友的时候……想到这里,原来我成长的快乐这么多。
成长中的烦恼,是喜是忧?每样东西都有不足之处,也正是这瑕疵造就了真正的完美。是烦恼让原来多彩的成长之路更加绚丽。我也经历了许多害怕、讨厌的事,有时不被人理解,我的烦恼数不清、理不齐。可正是这些烦恼教会了快乐不能给我的知识:坚强,理解,宽容……它就像一杯茶,刚品时苦涩,可回味无穷。不管是快乐还是烦恼,都灌溉着我的成长,都是我需要的营养!成长的滋味是成熟。
成长的滋味是地上的一颗小树苗渴望长成参天大树。
成长的滋味是海中的一条游鱼渴望跃过龙门,遨游沧海。
成长的滋味是天空一只小鸟渴望自由自在地飞得好高好高,云海任由搏击。
成长的滋味,自己体会。那似酸又甜,似辣又咸,似烦恼又快乐的滋味,萦绕着我度过了十二个春秋,十二个年头后,直到永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