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阐述和分析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及特点

最好1000字左右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论文

美国伸手南海 邻国发难中国
  2011年以来,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问题上态度强硬,中越、中菲之间摩擦不断,冲突升级。中国海上邻国有"合纵连横",共同制衡中国的趋势。美国宣布在新加坡部署一艘近海舰,在澳大利亚部署海军陆战队,标志着越战以来美国首次在太平洋地区扩大长期军事存在,其矛头直指中国。菲律宾和越南的强硬立场和行为很大程度上源自美国承诺和支持的鼓舞。在11月举行的东亚峰会上,除柬埔寨、缅甸外,其余16个国家都谈到了海上安全问题,其中大部分国家表达了对南海问题的关切。
  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随着航母的试航进一步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和关注。应对中国崛起引发的地区力量失衡,已经成为美国与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课题和挑战之一。周边国家安全上依靠美国、经济上力图分享中国经济成果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南海争端既是美国加大亚太战略投入的抓手,也是周边国家平衡中国影响力和塑造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手段。南海主权争议已经成为中美战略较量的焦点。
  2011年,中国不再高调宣布南海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但是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不可能改变。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中国官方首次明确界定了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就可以发现,西沙、中沙、南沙的岛礁归属因涉及主权纷争,显然是中国的核心利益。
日本外交显同心圆排序 美日同盟继续强化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特大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三重灾害。日本大地震的国际救援行动以及日本接受救援的情况,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日本对外关系的亲疏远近排列次序,
即日美同盟为中核;
第二层次为间接盟友,主要是美国同盟旗下的英、法、韩、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第三层次为与日本历史渊源甚深且有共同价值观的东南亚地区各国;
第四层次为能够对中国实力起制衡作用的俄罗斯、印度、蒙古等国。
具体来说,处于中核的日美同盟关系在快速协调应战能力方面彰显了无以伦比的优越性;
第二层次的间接盟友也发挥了快速集结的配合救助优势;
第三层次的关系主要体现了"情感投资反哺回馈"的良友关系;
第四层次则主要起平衡手的作用。而上述四个层次均具有明显针对和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虽然中国在大地震后对灾情深切关注,在物质方面予以大力援助,但是日本在选择接受中国的援助时相当谨慎。从日本领纳其他国际赈灾救援的态度上,充分显示了其"远交近攻"的策略。
  日本的特大震灾也加速了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调整。灾难进一步加强了美日同盟关系。2010年,来自冲绳的强烈反对阻碍了日本政府执行关于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的协议。日本大地震发生后,驻日美军迅速、大规模的救灾行动使日本民众看到美日同盟的效用,虽然冲绳受地震、海啸和核危机的影响不太大,但是美军的救灾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日本民众对美军基地的情绪,弱化了冲绳对基地搬迁的反对声浪,有利于同盟关系的稳定。灾后上台的野田首相视美日同盟为日本外交基轴的立场,也有助于美日同盟的深化。从灾后日韩两国的互动来看,双边关系已经摆脱了因历史问题纠缠不清、双方均试图改变对方的混乱期,正朝着承认不同、开始倾听的整合期阶段发展;俄日领土争端在灾后也暂时得到缓解;但救灾外交对消弭中日两国不信任作用甚微。
防御性国策难消周边国家担忧 本地区掀起新一轮军备竞赛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国家的军费开支整体上都 保持了增长态势,这种态势可能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目前,美国是全球绝对的军事霸主,带给全球最大的不确定性;俄罗斯正在不断巩固军事强国地位;印度推动全方位进攻性军事战略,成为中国周边的"上升性威胁"因素;东南亚各国纷纷加强军备建设,尤其是海军军备。从长期来看,各国军费开支不断增长的态势不利于亚太安全互信的建设,可能使亚太地区陷入军备竞赛的"恶圈"之中,使业已存在的安全困境更加恶化。
  在周边国家眼里,中国军费开支的增长幅度过快,而中国的意图有很大不确定性,由此带来焦虑感上升。中国"军事威胁论"随着中国军力的增长而被放大。虽然美国军费开支和军事实力远远高于中国,但绝大多数周边国家对中国的防范意识更强。这主要表现为:澳大利亚已将军事防御重心放在中国;东南亚国家尤其是与中国有领土领海争端的菲律宾和越南,对中国的防范意识普遍较强;日本将中国列为主要防卫对象;更为重要的是,周边国家加强军事合作,联合制衡中国的意图越来越明显。
  美国是亚太地区绝对的军事霸权国家,对亚太地区的安全结构和政治格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未来一段时间内,东亚是美国军事战略关注的首要地区,中国是其防范的重点。在美国的战略部署棋盘上,东南亚是其战略依托之地,战略部署已经成熟稳定,而中亚和南亚是其势力重点拓展之区。从地缘角度看,美国正在加强从东亚、东南亚到南亚和中亚的战略链条连接力度,一旦连接顺利完成且加固,则环形包围圈构建完毕,在欧亚大陆就形成对中国半环形的包围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