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知识不等于能力?

如题所述

大学学习是一种与未来职业需要直接挂钩的、层次更高、需要进一步发挥积极主动精神的学习。学习要以应用为本,通过读书、听课、人际交流、实践等方式获得知识,如果不把这些前人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的成果应用于客观实践中。

去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知识就不会变成能力,这些知识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被遗忘。在某种程度上说,能力的大小也可以说是知识应用程度的多少,并且只有将知识转变为能力,用户的知识才可能对职业生涯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扩展资料:

在学习书面文化时,还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其一,要了解所学知识的来源及其发展变化,掌握一些概念、公式或原理的基本含义及其推导论证过程,正确认识这些概念、公式和原理在该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法学方面许多人认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观点是来自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倡导。

其实早在古希腊时期,政治家伯里克利就提出了这一观点。对于西方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很多人都大谈泰纳的《艺术哲学》,而不知道柏拉图就已经具有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萌芽;对于文艺起源的“游戏说”,很多人不知道其理论萌芽可以肇始于德谟克利特。

其二,还应该努力发现和掌握书本之间、学科之间、书面文化和非书面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所学到的书面文化融会贯通起来,而不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碎片和一些死的教条。

比如在艺术领域,达·芬奇把在解剖学中学到的人体结构和透视学的原理运用于绘画;在管理学领域,人们可以把数学方法运用到经济管理和人事管理,可以把模糊数学和物理学上的测不准关系(亦称测不准原理)用于社会分析,以揭示事物的复杂性和模糊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