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如题所述

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计算机控制和传感器技术的,它们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计算机控制和传感器技术的,它们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反应,然后根据预设的规则和法来做出相应的决策,最后通过执行器来控制机器人的动作。机器人的工作原理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将会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那就是感知、决策和执行。

感知是机器人获取外部信息的过程,通过传感器来感知周围环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气味等,这些传感器可以将感知到的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传输给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决策是机器人根据感知到的信息做出决策的过程,它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分析和处理传感器传来的信息。执行是机器人根据决策执行任务的过程,通过执行器来控制机器人的动作,例如电机等。

机器人的发展阶段

1、第一代机器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1947年,为了搬运和处理核燃料,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遥控的机器人。1962年美国又研制成功PUMA通用示教再现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通过一个计算机,来控制一个多自由度的机械,通过示教存储程序和信息,工作时把信息读取出来,然后发出指令。

2、第二代机器人:感觉型机器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对于外界的环境没有感知,这个操作力的大小,这个工件存在不存在,焊接的好与坏,它并不知道。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研究第二代机器人,叫感觉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拥有类似人在某种功能的感觉。

3、第三代机器人:智能型机器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明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带有多种传感器,可以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判断及决策,在变化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中,自主决定自身的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