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找到一名律师职业发展的方向?

如题所述

01
建立“恰当”的职业期待
坦率地说,在收到法学院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从未考虑过若干年后会成为一名律师。

在法学院学习期间,随着脑海里对“朴素的法感情”的启蒙,开始逐渐形成对未来职业最初的期待——做一名或是在法庭上旁征博引、或是在交易中独当一面的律师(即便那时不知道律师行业竟设有如此多的专业分支)。

学生时代为数不多的律所参访机会和实习经历为我打开了这扇职业之窗。正是这些交流和“沉浸式体验”让我近距离看到了律师的工作方式,意识到自己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方向的业务,进而想到未来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记得2015年到金杜北京办公室参访时,我第一次和证券律师近距离接触。前辈们分享的工作体会令我印象深刻,在我心中种下了未来职业生涯的种子。2016年,我如愿获得了到金杜金融证券部的实习机会。团队律师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状态加深了我从事证券业务的信念,让我从此立志要努力成为一名资本市场的“把门人”。

回想起收到事务所正式录用offer时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那是我的职业期待第一次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兑现,也意味着自己终于踏上律师行业的起跑线,有机会向着期待中的样子飞奔而去。这是多么鼓舞人心啊!而这份喜悦也让我在开始工作时激情满满、乐在其中。

当然,在建立职业期待的同时,要尽可能确保这些期待是“恰当”的。即,通过亲身调研和体会,在众多的专业分支中找到适合自己并有意长期发展的方向。

是从事争议解决,还是债务重组?是金融证券,还是知识产权?选择自己感兴趣(至少不厌恶)的领域才能做到乐此不疲。这点对于初入职场的新手律师尤其重要——因为不适的工作体验可能会直接动摇对职业期待的基础判断。

当然,一次选准“赛道”并不容易,我们还是要尽可能耐心地多花一些时间,允许试错成本的存在。

02
追求职场上的“获得感”
“表示获取某种利益后所产生的满足感”,这是百度百科对“获得感”的定义。按照我个人浅薄的理解,“获得感”的意思几乎和“成就感”和“满足感”同质。

来到金杜实习不久时,一次工作会议上,我看到上级律师谈吐优雅,对项目的背景如数家珍,对监管规则的出台时间、文号和重点条款倒背如流。刚刚走出校门的我着实被这种“惊艳”的专业表现震撼到了。

从那以后,我会时不时地问自己:什么时候我才能做到像他一样啊?

这种发问先是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自我质疑,后来又潜移默化地转化成了自我内驱力,让我以上级律师为榜样去不断钻研和学习而不觉得辛苦。

按照唯物主义的规律,努力就会有回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随着专业能力的逐渐提升,自己也似乎慢慢有了心目中律师所该有的模样:学会了专业的谈吐和表达,备忘录的质量有了提升,提出的建议开始被采纳……即便这些只不过是作为一名法律专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素养,当微不足道的变化们被自己意识到的时候,那种“获得感”所带来的愉悦,不言而喻。

再后来,随着一个个上市项目开市金钟的敲响、重组项目完成实施、投资项目完成交割,这些愈渐丰富和持续升级的“获得感”慢慢地成为记录我成长的标尺,甚至成为了我从工作中感受快乐的源泉。

所以,在生涯路上前行的时候也不要只盯着眼前,偶尔回头看看已经走完的路程,让自己多一份信心,接下来的步伐可能会更矫健轻快。

03
工作内外“呼朋唤友”
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擅长在职场交朋友的人。以至于在工作后的一段时间,工作场景和生活场景的情绪边界被我区分得泾渭分明,仿佛这两种环境完全无法共融。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此时变成了无法攻克的难题,工作时的气压也变得低沉。

神奇的是,当我尝试着通过打开自己去交朋友(尽管有些时候这并不容易),我才发现,原来大多数的老板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严肃。相反,他们通常很愿意和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交流。大多数的客户也不像计算机编号的程序一样刻板不近人情,在很多时候也非常愿意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和点点滴滴……

慢慢地,工作和生活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起来,工作时的情绪也放松下来。——曾经印象中“高高在上”的前辈成为了亦师亦友的伙伴,也有了很多次与工作上的同事们把酒当歌、促膝长谈的温情时刻。当自己的世界越来越多地打开、和周围人有了更多的交集,此时再尝试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一下子显得从容许多。

毕竟,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尤其是身处职场中的人,更不能孤立无援。

04
利用好职业的“剩余价值”

想必绝大多数同行都有亲朋好友前来做法律咨询的经历,或者被很多常年没有联络的朋友搞到不堪其扰。大学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甚至会下意识地掩盖自己的律师身份来试图远离这些“干扰”。

但现在看来,这恰恰是可以发挥我们律师职业“剩余价值”的时候。因为在某些情景下,或许我们的举手之劳就能解决别人的燃眉之急,动动嘴皮子可能就帮到别人一个大忙。

我曾经以匿名形式在社交媒体账号上制作了一期视频,主题为“在金杜做律师是一种什么体验”。没想到的是,这期视频发布以后的反响很好,很多人评价颇有收获。其中,有正在纠结选择专业的高考生,有即将毕业面临职业选择的大学生,也有来自于其他行业、对转行做律师跃跃欲试的朋友……

于我而言,这仅仅是把自己基于工作积累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通过另一种形式呈现出来;但对于有需要的人来说,这些内容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境下就会显得有价值。

通过自己的职业技能帮助客户以外的人解决问题,我认为这可以粗浅地称之为对律师职业“剩余价值”的合理利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何乐而不为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