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1927~1949年衰落的原因

如题所述

1、蒋介石个人独裁,四大家族垄断党政军、财政大权;
2、日本侵华,大伤国民党元气;
3、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中国无法获得绝对控制权;
4、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31
失去了民心
第2个回答  2016-05-31
  早在1927年“清党”以及北伐战争期间,蒋介石就试图改革党内体制,逐步地确立、巩固以其个人为中心的强人领党、以党领国的政治体制。及至1930年代,虽然这一体制形式上搭建起来了,但实质上却很难实现蒋介石原有的政治目的。
  国民党自孙中山草创以降,经历数次的组织演化,无论是作为推动武装革命的组织,还是作为议会活动的政党,在其内部成员及结构上始终具有集团块分化的传统,它的产生和发展始终离不开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的旨在扩大队伍的政治结盟,二是内部的党员基于理念和利益的结派行为。北伐后,国民党联合部分地方军阀完成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军阀在国民党内自然地形成地方派系,他们时常与国民党内原有的一些派系联合反蒋,于是蒋也要以自己的派系来反制。蒋的派系还不止一个,如CC系、复兴社、政学系等也是争权夺利。此外,国民党内部在意识形态上也极不一致,左、中、右派错落杂陈,它们与实力派系一起结成了国民党内的派系之网。
  国民党以党领国,由它所控制的政治资源不向社会开放。为此,只有进入到国民党内,才有可能参与权利分配。各方势力进入国民党的结果是,党内派系倾轧日趋白热化,个人的、集团的、地方的利益考虑消蚀了三民主义的思想基础,导致国民党严重腐化堕落,受到越来越激烈的反抗。出于全党上下集体焦虑的“亡党亡国”的恐惧,国民党也进行过种种努力和尝试,如1930年代的“整理党务运动”和1940年代的“党政革新运动”,它还尝试过另组新的类政党团体——三青团,但总归是失败。党内既得利益集团既有保持利益均衡的需要,又有破坏这一均衡的动机。在相互倾轧时,他们是在破坏既有的均衡;但当面对自身存亡问题时,他们又会联合起来保持既有的均衡,他们会借用党内民主来掩盖自己争权夺利,并反制旨在扩张领袖权力、维持和激励党内“革命”精神的改革。于是,国民党内出现了蒋介石想独裁到底但无实力、实力派借民主之名而去其实这一两相僵持的局面。统治集团的分裂造成国民党动员、组织和控制能力彻底毁坏,最终它被内部高度团结、动员和控制能力都极强的共产党驱逐到了台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