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在各省的招生比例是怎么确定的?

如题所述

说起清华大学肯定是很多考生的梦想,作为我国的顶尖学府,想要进入必然是有一定难度存在的,我们一来看看!

2017年,全国适龄人口是1909万,而最终考进清华大学的只有6598人,比例是0.03%,也就是万分之三。从全国平均录取率来讲,考上清华北大绝对是万里挑一,这是全国平均水平 ,那具体到个别省份,那录取率更低了。

从表里可以看得出来,录取率最高的是北京,也达到了0.9%,至少也是百里挑一,然后是上海,录取率达到0.4%,第三名是天津0.2%,三个直辖市可是高考占尽了便宜。达到0.1%的省份有浙江省,吉林省。最低的几个省是:

贵州省0.034%

广东省0.036%

广西,0.046%

河南省0.046%

安徽省0.047%

江西省0.05%

这几个省录取率都在千分之3,考清华北大难度是北京的30倍。最低的是贵州,竟然不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和中国第一常住人口大省广东。那到底什么原因决定了清华北大在各省的录取比例?传说是庚子赔款,而庚子赔款比例决定了各省招生比例,听我一一道来。

庚子赔款赔款的各省摊派比例。

什么是庚子赔款? 1900年,中国的庚子年间的义和团yundong,大清和八国联军开战,引致八国联军武力干涉。八国联军占领紫荆城,1901年9月7日上午,清廷全权代表奕匡和李鸿章与11国代表签订了《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第六款议定,清zf赔偿俄、德、法、英、美、日、意、奥八国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国”的军费、损失费4亿5千万两白银,赔款的期限为1902年至1940年,年息4厘,本息合计为9亿8千万两,是为“庚子赔款”。其中俄国以出兵满洲,需费最多,故所得额最大,为1亿3037多万两。中国当时的人口大约45000多万人,庚子赔款每个中国人被摊派大约一两银子。

这是为了故意羞辱中国人。假如各省没人真的赔一元,那清华今天招生比例将会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基本是按照人口比例录取。不是考生比例,各省录取比例基本差别不大。比如北京录取1个,那广东录取5个。如果按照考生比例,那北京录取1个,广东需要录取20个。不废话了,看庚子赔款吧。

其各国的分配比率以俄国最多,计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1%,比1.89%,其余都不足1%。 其中美国拿了66.10万两,比例是7.32%。

1909年起,美国将所摊浮溢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1911年初,利用庚款而专门为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正式成立。在清亡以后继续利用庚子赔款选拔留学生。著名的三大留学预备役之清华学堂成立了。清华留美预备学堂拿的是美国人的钱,河南留学预备役学校是河南自掏腰包,其他两大预备役学校:河南留学预备学校,南洋工学(交通大学)

这是河南大学和顶级名校最近的一次。那庚子赔款比例到底多少?所以清华在各省招生的人数,就已庚子赔款,各省摊派的比例进行招生。

庚子赔款中,其中各省分担数额如下:直隶80万两,江苏250万两,湖北120万两,山东90万两,河南90万两,安徽100万两,山西90万两,甘肃30万两,陕西60万两,福建80万两,新疆40万两,江西140万两,浙江140万两,湖南70万两,四川220万两,广东200万两,云南30万两,贵州20万两,合计1880万两。

看得出来陪得最多的是江苏省250万元。四川省220万了。广东省200万两,浙江省140万。湖北省120万了。少的省份是贵州省,云南省。怪不得贵州省清华北大录取比例最低呢,原因就在这里。

这就是为啥清华北大录取人数最多的省份是江苏,浙江,湖北,四川。当时的江苏包括上海,江苏的清华北大录取比例全国第一(北京例外)。据说这是美国人规定清华大学各省招生指标按照庚子赔款各省分摊比例考量,哪个省分摊得多,哪个省就招生多,清华大学无权作出决定。

人口影响因素

各省的人口多少,考生多寡也是清华大学在各省录取人数分配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人口都是上亿的人口大省,所以,招生人数适当提高。清华大学在河南省的招生人数已经在全国处于前列,但是由于庞大的考生基数,录取比例仍然是全国倒数水平。

各省高考难度,对物理,数学的重视程度也是影响清华大学录取人数的重要影响因素。

清华大学连年在江苏缩招,主要原因是江苏高考年年改动,不考物理,数学,各著名院校颇有怨言。

我请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给我增加指标,邱勇说今年给你加1个指标吧!以我和邱勇的交情,怎么也不至于是这个结果,实质上是江苏高考的选拔方向,和清华不一致、不吻合。昨天还有位领导说,江苏学生是很好,但是不考物理化学,我一个都不要。我们要深刻反省,为什么江苏创造能力不强,因为高中普遍不重视物理化学,中考硬性分流,导致学习压力前移,扼杀了很多的孩子。

复旦大学2017级浙沪生源学生,物理30%不及格,因此也开始减少浙江招生人数。

贫困专项计划

清华大学高校专项计划,主要面向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

所以清华大学在各省录取人数是以庚子赔款各省贡献比例为基础,结合各省人口多少,贫困生比例,高考数学物理重视程度等,进行是适当调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9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历来是大众评判一个学生是否成功和是否是学霸的重要参考依据,因为这两所大学在国内的水平和口碑均是数一数二的,而且两所院校不分伯仲!

但是,多么优秀的学生才能进入像清华大学这样的数一数二的大学呢?答案很显然,看一个考生当年的高考成绩省排名以及清华大学在这个省份的名额,如果排名名次不大于招生名额总数,一般就稳了,反之则基本上没戏。

清华大学的招生名额,这个数字看起来每个省份都差不太多,在几个高考大省里,基本上都是100多人,这样看起来给人一种错觉——很公平呀!招生分配名额都差不多。

其实,不能这样来看——换句话来说,要看招生比例!那么清华大学在每个省份的招生比例是如何确定的?关于这一点,在此之前并没有多么明确又合理的解释。但是,近期那位才华横溢的音乐人、脱口秀节目主持人高晓松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解释的依据也十分有说服力。


高晓松的依据与清华大学的来历有关。

清华大学的来历

清华大学的出身是当初美国人在我国创办的留美预备学校,而这个学校是怎么创办起来的呢?这里就不得不说起那段有关于八国联军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历史,而这个条约里有一项赔款被称为庚子赔款,也就是清政府向那几个国家进行赔款。

而美国人并没有将赔款直接带回美国,而是用于“退款办学”——用这笔钱创办大学,而这所大学在1911年改名为清华学堂,也就是现在的清华大学的前身。

或许有的人会认为——美国人怎么这么好,还给我们创办大学,其实真正的原因并非如此,大家可以仔细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想明白之后你才会发现其实这一招更是“杀人诛心”,也希望由此可以激发每一位清华学子的爱国心理和情怀。

清华大学的招生比例分配

办好大学下一步就是要招生培养人才,而怎么确定招生的名额和比例呢?按照人口比例的话,河南省、四川省是最大受益者,但对于这对于人口少的地方不公平。所以,当时并没有采取这种分配方式,而是根据当时每个省份作出的贡献来划分这个招生比例。

那就是根据每个省份所拿出的钱——用于庚子赔款的钱,来确定招生比例。这样算下来,当时的浙江、江苏以及广东省作为GDP的三大巨头当之无愧被分配了较高的招生比例。

也就是说,清华大学的招生比例是根据每个省对庚子赔款的“贡献”来确定的。所以,大众对此确定比例的依据至今也比较唏嘘,毕竟这并不是多么光彩的事情。

但是,高晓松所对清华大学招生比例的解释却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毕竟在那个年代下,税收也是出自于当地的老百姓,用他们的钱来办理一所大学,也理所当然要多招收当地的学生。而且,这在当时也是比较合理的。

多数大学纷纷参考

清华大学当时的招生比例分配也影响了国内的其他大学,比如北京大学等,在确定各地的招生名额时,也采取像清华这样的比例分配方式。

所以,大学的招生比例分配方式也就在那个时候基本上形成了。

笔者观点

其实像清华北大等这些重点大学无论如何分配招生比例都会有人认为不公平。如果均分,则考生少的省份占优势;如果按报考人数,则几所高考大省占优势;如果一张卷按成绩录取,则或许会出现清一色的湖北考生。等等。

而采取像清华初期那样的比例分配方式也有一定的说服性,即便是在当下,国家的税收的最主要来源仍然是浙江、江苏和广东省,而教育经费的来源基本上也离不开税收。

总之,人家在税收上贡献大,所以享受着略高的招生比例。

所幸的是,当下清北也对很多省份采取了照顾政策,比如保送以及其他招生方式,这样就尽可能缩小了各省之间的招生比例的差距。

你们觉得这样的分配公平合理吗?对此,你们怎么看?

第2个回答  2021-01-05

据说2020年北京市不到五万考生,这个实在是太少了,光看数字,完全没必要去独立命题。但前几年北京输送的考生质量都还不错。那时候,北京一届六七万考生左右。

所以,评价考生不单要看省份的人头数,更要顾及质量。在你清,得GPA者得天下。

人大附中每年竞赛拿牌的不少。我现在愈发相信,各个省份尖端考生水平大抵相似,发达地区只会更强。

劳烦各位说话前先拍脑子想一想,北上广集中了那么多的优势资源,全国各地的人才都争相往一线城市涌,结果这些地方的孩子学习成绩反倒越来越不行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我深知高考大省的竞争压力,毕竟我也是这么从千军万马杀出来的,但进了大学才发现帝都学子综合实力确实不错。我高中时就自学了微积分和大物,属于竞赛和高考两手抓的类型。其实我这样的考生不少,大家都得多参加各类竞赛,这样自主招生时奖项一栏才有的写啊。

清华的课程难度全网皆知,你以为是个人努努力就能学好?很多竞赛金牌,高考状元都还每天费牛劲的肝ddl呢。

我前面也说过,2020年北京考生人数太少,形势又特殊,我也没看到题目,所以不好定论。但从数字上看和有110万考生的河南肯定不一量级的,因此我对这届北京考生还是存疑的。不过我用事实说话,我认识几个八字班,九字班的北京学子,各方面能力都可圈可点,有的已经拿上奖学金了。

1.总名额

招生名额显然不能单独拿出来看,当你仔细看招生名额的时候就会发现,每一个省的招生名额是由各个院系的招生名额加起来得到的(当然,还有部分机动名额,动态的院系分配)。

所以,说是学校每个省的名额是拍大腿拍出来的,显然是不合理的,更有可能是院系报上去的名额,再做动态的分配。

2.名额具体的确定

这一点,我不知道怎么确定的。

我只能说我看到的事实。

首先,大一新生入学的时候,会有入学考试,语数外物化高考考得都要考,所有省市一起考。难度不小,明显高于高考(=。=清华嘛)。有的题没学过,有的题不会做,有的题明显是奥赛难度的。

需要填写省市的信息。

最后,我们看不到分数,考完了就结束了,一点影响对我们都没有。显然,数据会被统计起来作为入学的学生质量参考,作为不同省份的学生的入学基础比较。

在学校的每一年,每一个院系都会按照省份对学生的成绩和奖励进行汇总,上交学校。显然,这些数据也会被统计起来,作为不同身份的学生发展优秀程度的比较。

至于这些具体详实的数据到底会不会决定各个省会的录取人数,或者多大程度上决定。我不是决策层,就不得而知了。

显然,一方面需要对自己学校的发展负责,招收更多真正优秀的学生,数据会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对社会负责,完成各个方面的责任,这就依赖领导们认知。名额的分配是由这两者综合起来的结果。

不过依我这么多年的观察,看到了清华形形色色的各个省份的学生和数据。如果真的按照进大学后的综合优秀程度来招收学生,恐怕经济发达的省份理应获得更多的招生名额。如今的招生名额分配,完全是在照顾经济不发达的高考大省。

第3个回答  2020-12-25
这肯定跟学校的整体规划有关,师资数量,校园宿舍容量,学科规划,政府政策,比如政府要求某专业扩招,招生就多一些
第4个回答  2020-12-24
根据各省高考考生报名人数比例,其次,根据往年各省考生发挥水平,最后还要看所处省份的高考制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