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处长江以南,为何南京人却不讲吴语方言呢?

如题所述

徐州,连云港赣榆讲中原官话,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南通,盐城,台州和连云港说江淮官话,而南部苏锡常大部分地区说吴语。这就是所谓的“散装江苏”的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基本上南京和镇江都属于长江以南,但是他们难道不应该说吴语吗。为什么江淮话占据上风,成为人们的日常交流语言?实际上,这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的。

在历史上,南京属于吴地。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在南京朝天宫的后山建立冶城,以铸造兵器。后来进行了屡次改建,直到公元229年,东吴的孙权在南京定都。在此期间,南京的母语是初步汉化的中古吴语,人们都讲地道的吴语。

但是,从晋朝以后,特别是永嘉起义和五胡乱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五胡乱华后,原来中原的汉人、西晋汉族衣冠仕族臣民纷纷南渡,司马睿在南京(当时称建康)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在古代衣冠就是文明的象征,“衣冠南渡”意指中原文化的南迁。这种文化不仅包括服饰,也包括语言。东晋建立后,中原士族带来了洛阳雅言,此后南京一带吴语迅速式微,于是结合着洛阳雅言和吴语的金陵雅音开始形成,南京也逐渐脱离了吴语。

从东晋南北朝到隋朝,金陵雅音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南朝的宋,齐,梁,陈政权继承了金陵雅音,在政治和文化上受到高度尊重。 此时,金陵雅音更接近于正统的中国文化。 隋朝统一中国后,隋文帝杨坚所写的官方韵书是融合了当时洛阳和建康(南京)的发音。从唐代到元代,南京的政治地位起伏不定,影响力不及以前,但经过调整的金陵雅音仍然是中国的官方语言。

然而在明代,金陵雅音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谴二十万淮人定居南京, 给南京的语言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后来,明朝政府先后强制迁移了大量人口充实南京。到了永乐时期,居住在南京的40万居民中几乎有一半是外地人。

在此过程中,由金陵雅音演变而来的南京方言又逐渐与一些江淮方言进行融合。明朝政府以当时的南京音为蓝本,建立了通用的官方语言,这就是同行中国直至近代的南京官话。经过了清朝中后期的修整和民国的复兴之后,南京方言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所听到的南京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8
说南京官话不是吴语是正确的。另外稍微补充一下,南京方言是古代生活在长江以北的人带到南京的。较知名的的时间是靖康靖康南渡和洪武年间朱元璋迁故乡移民到南京。实际上,方言的界线是不是断变化的,会常常出现两种方言“争夺”一个地方的现象。而北方方言和吴语的界线就在南京镇江附近。因此在这周方言变化比较明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