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日本宫廷后妃的等级资料

我要日本宫廷的等级资料

日本天皇及日本皇室由于千年来皆为同一血脉相传承,因此皇室和后宫的相关典制未同中国一般随朝代更迭而改变。日本天皇的后宫制度,一直要到8世纪左右所颁布的大宝律令,才渐成雏型。

在现行的皇室典范实施,和日本皇室自大正天皇(明仁天皇的祖父)之后确立一夫一妻制之后,下述的制度只有少部分仍沿用至今。
目录

* 1 位号演变
* 2 后妃
o 2.1 出身限制
o 2.2 入内
* 3 女官
* 4 其他
* 5 敬称、赠号
* 6 注释
* 7 参看

[编辑] 位号演变

在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前期,后宫位号的设置很简单,只有;

* 皇后一人
* 妃二人
* 夫人三人
* 嫔四人

妃、夫人、嫔这三位号在平安时代中期变的名存实亡,而原本为嫔之代称的女御一词,成为一个独立的位号且仅次于中宫和皇后;原为低阶女官的更衣则升等,取代了消失的位号空缺,且和女御同样的并无限制人数。

在一条天皇时期,由于权臣之间相争的结果,将原本代称皇后的中宫一词,强改为地位等同于皇后之号,开了一帝二后的先例,详细解释请参考中宫。因此后宫位阶改为;

* 皇后一人
* 中宫一人
* 女御不限人数
* 更衣不限人数

由于日本后宫中没有宦官服侍,是以大量的女官和宫女来替代,其中后宫十二司[1]中的内侍司(又称尚侍所)之女官职位有;

* 尚侍二人,为内侍司之最高长官
* 典侍四人,为内侍司之次官
* 掌侍正官四人、权官二人,共六人,为内侍司之三次官
* 命妇数人
* 女嬬,为内侍司最低阶的女官,定员百人

其他还有大量的无职名的女官及宫女。 尚侍、典侍因经常服侍于天皇身边,故常有侍妾化的情形出现,之后便成为天皇嫔妃的位号。

[编辑] 后妃

[编辑] 出身限制

不论位号是否经过增减,对于后妃的出身依然都有着规定;

* 皇后需出自皇族,但在平安时代的桓武天皇时,由于他首开先例的册立非皇族出身的——藤原乙牟漏为皇后,打破此规定,也成为后世所依循的成例。
* 妃;需为四品以上的内亲王。
* 夫人;需为三位以上太政官之女。
* 嫔;需为五位以上贵族之女。
* 尚侍;多由摄关家之女或重臣之妻选出。
* 典侍;需为正三品以上太政官之女。

[编辑] 入内

由于天皇后宫并未详细规定如何选定后妃及女官,只对出身有所限制,因此后妃的入宫(日本称为入内或参内),都是经由各家大臣于天皇面前毛遂自荐,才有可能入宫(官位越高,女儿入宫的机会越大),但也有权臣逼使天皇立后封妃的例子出现。

后妃入内之后,虽然并未如中国后宫一般;「只知其姓、不知其名」,但习惯上还是会冠之以该女御所居殿舍名,如居住在承香殿的女御,即称为承香殿女御;或是是冠之以该后妃的籍贯或出生地,例如高仓女御,也有少数曾任斋王的皇女入宫成为后妃,此时将之称为斋院○○或斋宫○○(○○为该皇女的位号)。

[编辑] 女官

日本天皇的后宫中没有宦官,主要的事务都由女官来担任,而女官的来源,便是当时的中等贵族或权臣之女(但也有中下阶层贵族之女入宫),这些贵族女性们,最年轻的10~12岁便入宫当小女侍,或待稍大之后才入内成为女官、侍女的也有。

成为宫中女官或女侍之后,由于他们的身分比不上出身更高贵的后妃们,因此她们在宫中的称呼,会以父亲或兄长所担任的官职来称呼,如紫式部,便是出自式部丞这个官职名,或是用她们的出生地或籍贯来称呼,如后白河天皇女官高阶荣子,就有丹后局的称呼。

[编辑] 其他

* 三宫、中宫;对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的总括之称,而中宫后来则演变为皇后代称,和等同于皇后之位号。
* 皇嗣,天皇之后嗣,不分嫡出或庶岀,泛指天皇的儿女。
* 御息所;原本专用于代称生下皇子、皇女的女御、更衣,但在荣华物语中,未生下皇嗣的女御和更衣也用此称呼,之后转成用以称呼更衣以下的嫔妃。
* 东宫,如同中国一般,皇太子也可称之为东宫(或称皇储),而其正妻也称之为太子妃,但在日本较常使用的称呼是东宫、东宫太子和东宫妃(全称为东宫太子妃)
* 皇太后;一般情况下是称呼天皇的母亲,但在一帝三后并立的情形之下,也可用以称呼第三位皇后。
* 皇太夫人;在奈良时代和平安朝前期可用以代称皇太后。
* 御匣殿
* 女御代

[编辑] 敬称、赠号

* 三宫敬称;对于三宫的敬称,皆为称号后加一「宫」字,为—皇后宫、皇太后宫和太皇太后宫等。[2]
* 三宫追赠;意义相近于中国古代宫廷的追封,一般三宫的称号皆可用于加封给身分或地位尊贵的后宫女性,为—赠皇后、赠皇太后和赠太皇太后等。
* 准三宫、准三后;三后的意义和三宫一般,是加封他人拥有等同于三宫的封地食邑,通常受册封为女院的女性,也会连带的被加封为准三宫(或称准三后)。
* 准太上天皇;基本上和准三宫、准三后相同,为加封他人拥有太上天皇的待遇和封地食邑等。
* 女院;平安时代的一条天皇之母—藤原诠子于出家时,解除了皇太后职务,一条天皇比照上皇岀家而赠院号—东三条院,相应的称之为女院,之后渐成定例。

[编辑] 注释

1. ^ 后宫十二司,分别为;内侍司、藏司、药司、兵司、闱司、殿司、扫司、水司、膳司、酒司、缝司等等,各司所执掌之职务和其名相近。
2. ^ 日本现今对三宫的尊称皆为陛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23
云岘宫,每年再现两三次高宗皇帝与明成皇后的婚礼仪式。朝鲜时代王家婚礼的程序和礼节非常复杂且严格,将其规定为国家准则。太子到适婚年龄,国家发布国婚准备令和禁婚令,以禁止适龄姑娘结婚。拣择王后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拣择"。在结束初拣择后,解除禁婚令,被拣择的王后候选人除外。韩国的传统婚礼在新娘家举行,第二天新郎带新娘回家,国王也照此风俗。不过,一般私宅无法举行大规模国王婚礼,因此,采取别宫制度,将云岘宫作别宫。这里曾举行过高宗皇帝与明成皇后的婚礼仪式。其程序为以"纳采"、" 纳征"、"告期"、"册妃"、"亲迎"、"同牢"的六个部分组成。

"嘉礼"是国王或太子等继承王位的王族婚礼。其程序有纳采、纳徵、告期、册妃、亲迎及同牢等六礼,持续几个月,动员数千人,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喜事。云岘宫为兴宣大院君的私宅,他的老二高宗到即位前一直生活于此,亦为1866年(高宗3年)高宗皇帝与明成皇后的嘉礼别宫。

嘉礼期间,将别宫作为王妃住处,通过"第三拣择"的王妃当选人,在此学习宫廷规矩。其简单程序为如下

纳采:宫廷派使者到别宫,向当选王妃求婚。
纳徵:宫廷派使者到别宫,送礼纪念婚事成全。
告期:宫廷决定嘉礼日期,通知别宫。
册妃:先在宫廷册封王妃,再派使者到别宫,册封王妃。
亲迎:国王亲临别宫带王妃回宫。
同牢:国王和王妃互相行礼,分尝酒菜,过初夜。

尚宫不算是正式的妃子来的。算是宫女中年资比较老,受到国王与后妃们信任的那种老资格宫女。
朝鲜王朝时期,后宫每年都从一定等级的人家中(贱民、罪民或艺人是不用想了)选4~10岁的女孩入宫当宫女,一般来说,入宫时年纪越小,接受宫廷教育的时间越长,以后晋升为尚宫派到诸妃嫔国王身边工作的机会就越大。
在宫女之上,还有一个内人的阶级。宫女入宫8~10年之后可以参加“内人试”,合格后就成为内人,属于9品官阶。
成为内人后,经过一定年限的试练后,可以参加尚宫考试,合格之后会被授予牒纸与假髻。尚宫是正5品官阶,但还不是正式的嫔妃。《大长今》里,连生被封为淑媛,那是最低级别的妃嫔,属于正4品。
一旦举行过内人试,就意味着正式嫁入后宫,终生为王上的女人,即使出宫也不能婚嫁,连妾都不能做。
第2个回答  2008-08-2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