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都包括哪几个学科?

如题所述

 一、朱熹格物致知论的主题内容解释:
  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格,至也。物,犹事也。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未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 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贯通,则众物之表裏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故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格者,极至之谓。如「格于文祖」之格,言穷之而至其极也。』
  二、其观点的主要内容的现代解释:
  “格物致知”包含现在所说的“实事求是”精神,但是,其内涵远比“实事求是”丰富。现今流行观点和朱熹观点的差异,乃是在关于「致知」的解释。朱熹所谓的「知」是知性─包含了智慧与知识─而现代流行观点的「知」只是指知识,这种观念变异可能是由于现今社会流行唯物论观点所产生的影响。
  三、其观点的局限性详解:
  虽然朱熹乃是儒学史上承先启后的一代大儒,但他对于「格物致知」的观点之所以在后世成为主流,并非是因为获得后世儒家学者的普遍赞同。事实上,朱熹学说在南宋当时还因政治党争而被斥为「伪学」,而后世的许多儒家学者也更大力批判朱熹对于「格物致知」的学说观点。但因为朱熹的《四书集注》在元朝中叶就被官方采用为科举取士的应试准则,而自从明太祖开始独尊朱熹学说为《四书》上的唯一官方思想权威以后,朱熹学说更是成为明清两代历时五百余年在科举应试上的官方教条观点。因而朱熹在「格物致知」上的观点也就在数百年的官方教条权威下,成为后世社会上的普遍流行观点。所以在清末的洋务学堂中,就把物理、化学等学科称为「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简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3
物理、化学等学科被统名为“格致”
第2个回答  2020-10-13
大学的学科门类有12类,不bai要认为12个学科du门类比较少,其中延伸开来有zhi数百种大学专业 。

一、哲学门类下dao设专业类1个,4种专业;(一)哲学类   

二、经济学门类下设专业类4个,17种专业;(一)经济学类 (二)财政学类 (三)金融学类 (四)经济与贸易类 

三、法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2种专业;(一)法学类 (二)政治学类 (三)社会学类 (四)民族学类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六)公安学类 

四、教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2个,16种专业;(一)教育学类 (二)体育学类 

五、文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个,76种专业;(一)中国语言文学类  (二)外国语言文学类  (三)新闻传播学类 

六、历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7种专业;(一)历史学类

七、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2个,36种专业;(一)数学类 (二)物理学类 (三)化学类 (四)天文学类 (五)地理科学类 等
八、工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1个,169种专业;(一)力学类 (二)机械类 (三)仪器类 (四)材料类 (五)能源动力类 等

九、农学门类下设专业类7个,27种专业;(一)植物生产类 (二)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三)动物生产类 (四)动物医学类 (五)林学类 等

十、医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1个,44种专业;(一)基础医学类 (二)临床医学类(三)口腔医学类 (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五)中医学类 等

十一、管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9个,46种专业;(一)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二)工商管理类 (三)农业经济管理类 (四)公共管理类 (五)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 等

十二、艺术学门类下设专业类5个,33种专业;(一)艺术学理论类 (二)音乐与舞蹈学类  (三)戏剧与影视学类  (四)美术学类 (五)设计学类  
第3个回答  2020-10-13
,拼音是gé wù ,意思是探究万物的规律,格“规律”之意。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物之理”的学科,后失传。格物为儒家认识论方法论的重要问题,是三纲八目中“八目”之基石。
中文名
格物
拼音
gé wù
注音
ㄍㄜˊ ㄨˋ
基本解释
穷究事物的道理,格物致知
快速
导航
基本解释引证解释历史解释发展历史
拼音
gé wù
基本解释
格物的意思是推究事物的道理;探究万物的规律;尊重科学规律,展现实事求是的基本态度,俗称“懂道理,讲道理”。 一个是在身正诚意的行为上用功;一个仅是在知识的累积上用功,内容层次之间相差太远。
引证解释
1、推究事物原理。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宋苏轼《谢兼侍读表》:“恭惟皇帝陛下圣神格物, 文武宪邦。”
明王鏊《震泽长语·经传》:“盖知物之本末始终,而造能得之地,是格物之义也。”
鲁迅《伪自由书·透底》:“于是要知道地球是圆的,人人都要自己去环游地球一周;要制造汽机的,也要先坐在开水壶前格物。”
2、纠正人的行为。
《三国志·魏志·和洽传》:“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
唐刘禹锡《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示菲约以裕人,信赏罚以格物。”
《戒本疏》卷一下:“行善所及,各有宪章,名威仪也。威谓容仪可观,仪谓轨度格物。”[1]
3、清末称西洋自然科学为“格物”。
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旋据总教习丁韪良申称:‘单内(俄文书籍图说)天算、地理、格物、医学等书,或六十年前或百馀年前所载,不如新书之详备。’”
严复《原强》:“二百年来,西洋自测算格物之学大行,制作之精,实为亘古所未有。”[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