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正史上的战争,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真实的兵力到底有多少?

如题所述

根据史书的记载,东汉时期的人口峰值是在公元157年,也就是汉桓帝时期,当时整个天下的总户口数是10677960户,总人口数是56476856人,这是官方数字。

公元157年离东汉末年(184年)发生的黄巾起义,也不过只有短短的27年时间,从黄巾起义开始,东汉进入了乱世,到公元263年魏灭蜀时,蜀汉总户数是28万户,总人口数是94万人,魏总户数是66万户,人口总数是443万人,东吴总户数是52万户,总人口数是230万,合计三国总人口数是767万多,不到800万人。

以蜀汉为例子,刘备刚建立蜀汉政权的公元221年时,蜀汉总人口是90万人,到263年,还只有94万人,42年时间人口只增加了4万人,基本上人口总数没有增加,如果以蜀汉为例子,那东吴、曹魏263年的总人口数也基本上与221年持平。

从东汉末年到曹丕代汉的初期,天下总人口数同样不到800万人,从157年的5647万多人,到220年不到800万人,在63年中,整个天下86%的人死去了,损失了4847万人,扣除正常的死亡率,平均每年损失76.9万,这个数字相当恐怖。

再来说说三国正史的战争人数,就比较好理解了,战争可是相当残酷的。

一、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张角三兄弟利用传道的机会,聚合了整个天下的36方信众参与,方是宗教计量单位,相当于一支军队,当时的大方是一万余人,小方是六七千人,平均每方算8千人,36个方就是28.8万人,将近30万人

这只是作战部队,如果算上随军家属,黄巾军则有百万之多,后来曹操在青州收降的黄巾军就有百万之众,当然包括家属,黄巾起义时,整个天下13州中,有7个州28个郡发生了起义,等于是全国一大半的郡县发生了起义,所以黄巾起义中的军队数量只会多不会少。

再看看黄巾起义中东汉政府军的数量,东汉政府军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东汉中央军

东汉中央军主力以北军五校(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三河骑士(河内、河东、河南)以及部分新招募的军队为主,分别由卢植、朱儁、皇甫嵩三人率领讨伐黄巾军,只知道皇甫嵩所率领的军队数量有4万人。

卢植手下的军队应该不少于4万人,因为他对付的是黄巾军的首领张角,就算4万人,朱儁手下的军队应该最少,还包括孙坚,应该不会超过3万,后来曹操还以骑都尉身份率领一支军队支援皇甫嵩,所以东汉中央军主力合计不到10万人

2、地方军

地方军就是东汉各地郡县的武装,这个没法计算了,7个州28个郡都有起义,地方军的数量不会少,就算一个郡有3000军队,那合计也有8.4万人,这只是估计。

3、地主豪强武装

黄巾起义开始后,东汉政府发布命令,不管是谁,都可以招兵打击黄巾军,然后朝廷会按功劳大小进行分官晋爵,所以很多地主武装也纷纷招兵买马来打黄巾军,比如像刘备这样的人,当不了官,自己家里又没啥资本,但他靠商人的资助拉了一支军队打黄巾军,后来也能从政了。

这个军队数量也无法估算,东汉末年是士族豪强的天下,大一点的士族豪强拉一支几千人到上万人的军队是可能做到的,小一点的豪强拉个几百人也有可能,整个天下随便算一下,也不止10万人了。

真以军队数量来算的话,那还是东汉政府军数量多,黄巾军只是局部数量超过了汉军,而且东汉政府军训练有素,黄巾军只是一帮农民临时拼凑的,战斗力不强,所以仅仅10个月时间,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就被平定了。

二、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为了争夺中原与北方控制权的战争,双方沿着黄河一线大打出手,关于参战双方的军队数量,袁绍一方的数量记载得很清楚,就是步兵10万人,骑兵1万人,合计11万人,而曹操一方参战的军队数量一直含糊不清。

当时的局面是袁绍占据了河北四州,而曹操占据了中原四州,从控制区来看,双方相当,从人口数量来说,袁绍的河北四州人口明显多于曹操的中原四州,曹操从东郡太守一路成为兖州牧,并且控制了中原四州,实力并不比袁绍差多少。

而且曹操在公元192年,收降了青州黄巾军,史书明确记载,曹操收降卒30万,人口近百万,曹操从黄巾军中挑选了精锐组成了青州军,其他黄巾军及家属都去屯田了,就按10抽1来算,青州军也有3万人左右。

再加上曹操占据四州的军队,在官渡之战前,曹操的总兵力不下10万人,如果要招募新兵的话,将会超过10万人,但是曹操在官渡前线,明显不是靠人数打败袁绍的,而是靠谋略,曹操用兵喜欢用谋略,白马之战、延津之战、乌巢之战靠的都是谋略,而且都是以少胜多。

有人说曹操的兵力只有七八千人,这显然不可能,七八千人如何跟袁绍对峙,就连史学家裴松也不相信曹操只用了七八千人,他估计曹操有2万人,即使有2万人,也是曹操正面与袁绍对峙的军队,实际上曹操投入的兵力显然不止2万人。

双方沿着黄河对峙长达几千里,2万人都无法对峙,再加上曹操在官渡筑营与袁绍硬抗,双方战争打成消耗战,2万人根本挡不住10万人的进攻,想要挡住袁绍的进攻,至少也得三四万人。

曹操所有的军队加在一起是有10万人,但他肯定不能全部带来,曹操的中原四州地处天下之中,四面八方都是敌人,都需要防备,西边要防备关中的军阀,比如马超、韩遂这样的,南边要防备刘表,东南要防备孙策,还要守卫许都的汉献帝,都需要分兵把守,同时还要沿着黄河布防。

所以曹操在官渡的军队最多只能有三四万人,4万对11万,乌巢之战后,曹操还俘虏了袁绍的七八万,并把这些俘虏全杀害了,没点兵力也无法俘虏这么多人,因为史书也没有准确的数字,所以这只是估计。

三、赤壁之战

《江表传》: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这是记载在《江表传》中,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写了一封信给孙权,其中提到自己的军队有80多万人,后来又出现在《三国演义》,变成了83万人,这个数字肯定是不可能的,当时北方的人口才多少人,有这十分之一的军队都了不起了。

赤壁之战中孙权与刘备的军队在史书中记载得非常清楚,当时周瑜要求5万人,孙权只给了3万人,还有2万人是刘备与刘琦的军队,孙刘联军一共是5万人参与赤壁之战。

而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时,原定的计划是两支军队参战,其一是赵俨担任都督护军,率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等七军,参考襄樊之战时,于禁的七军是三万人,所以也认为赵俨所都督的七军也是3万人。

赵俨率军从襄阳的汉水出发,沿着汉水南下,再进入长江,但是曹操在赤壁被打败了,赵俨等人就直接退军了,没有参战。

另一支军队就是曹操本人率领的军队,从荆州南郡江陵城出发,曹操当初从襄阳南下带了五千人追刘备,在当阳打败刘备,然后南下江陵休整了2个月,这2个月时间曹操显然在调兵遣将,曹操到底在赤壁之战中投入了多少军队,史书也没有记载,只能推测一下。

曹操接受了荆州的投降,整个荆州全部军队加在一起至少也有七八万人,其中至少有一半是水军,曹操南下荆州带了多少军队也不清楚,以曹操的风格,打荆州至多四五人,还要分兵把守襄阳、樊城与江陵。

曹操能够出动的本部军队至少有二三万人,荆州降军至少能出动三四万人,所以曹操参与赤壁之战的这一路军队差不多有5~7万人左右,因为曹操还有一路军队,所以占据了绝对优势,即使是曹操这一路,在数量上也比孙刘联军多,只可惜水战不是曹操的长处,反而是短处,很快就被周瑜打败了。

四、合肥之战

这个合肥之战指的是215年发生的这一次,参战一方是孙权率领的10万大军,史书明确记载了数量,另一方是曹操手下的张辽、李典、乐进三将,合计军队七千人,也就是10万人对七千人。

虽然记载了准确数字,但是孙权这一战实际军队数量肯定没有10万人,215年孙权总共才多少军队?按上面的记载,220年前后孙权有20多万,他会把全国总兵力的一半人都投入到合肥吗?我觉得不太可能。

此战开战前,张辽率领800勇士闯入孙权的中军大帐,而且杀了个来回,张辽全身而退,如果孙权真有10万人,那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小镇的人口,全是孙权的军队,都灭不了张辽的800人,那这10万人的水分有多大?

人个估计孙权最多只有五六万人,当时打仗喜欢号称自己的军队有多少人,多半是吓唬人的,如果孙权总有10万,围攻只有七千人的合肥城,还打得如此狼狈不堪,差一点都被张辽给俘虏了。

五、汉中之战

指的是217年开始的,刘备与曹操之间的汉中之战,刘备投入了益州所有的人力物力,刘璋时期,整个益州的总兵力就是七八万人,再加上刘备带了一万余人入川,以及后来诸葛亮、张飞、赵云也率军入川,因为刘备控制的益州总兵力达到了10万人。

但刘备不能把所有军队都送上战场,后方也需要兵力守卫的,再加上各地也有些郡县兵,所以刘备能投入汉中战场的总兵力最多就是8万人

而曹操这一方,起初是夏侯渊对抗刘备,夏侯渊是曹魏西部战区最高军事指挥官,预计总兵力三四万人,包括后期的增兵,直到夏侯渊被杀,曹操亲自率军进入汉中,这个时候曹军数量应该不少于蜀军。

曹操率领的是中央军,少说也有三四万人,再加上原来夏侯渊的手下,加在一起,曹魏方面的总投入兵力也是8万人,也就是说汉中之战,双方投入的兵力是差不多一样的,这个规模已经超过了夷陵之战,三国三大战役应该把汉中之战算上,把夷陵之战换下的。

六、夷陵之战

三国演义中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兵力有70万人,这完全是吹的,整个蜀汉才90万人,总不能男女老幼都上战场吧,刘备真实投入的兵力只有4万人,再加上沙摩轲的1万人,合计有5万人。

这个时候的蜀汉因为关羽失荆州,损失了5万荆州军,差不多就是蜀汉三分之一的军事力量,刘备能够出战的军队并不多,再加上汉中之战219年才结束,持续了2年之久,消耗极大,刘备想要更多兵力出战,也没有这么多资源配置。

夷陵之战刘备有5万军队

而陆逊这边的兵力至少也有5万人,以孙权当时的实力来看,全国总兵力20万人是有的,但孙权的控制区从荆州、江东一直延伸到了两广地带,投入全国总兵力的四分之一打夷陵之战是有可能的,除非陆逊战败,孙权才有可能继续调兵,但结果是陆逊打败了刘备,双方的兵力数量其实是差不多的。

七、诸葛亮北伐战争

关羽在襄樊之战损失了5万人,刘备在夷陵之战也损失了5万人,蜀汉在几年时间中损失了10万人,他还是三国中最弱的政权,在刘备去世5年后,诸葛亮就开始北伐了,仅仅5年时间,诸葛亮就完成了北伐的军队准备,这是天下奇才。

以益州的总人口来看,益州所能养活军队的最大数量是10万人,诸葛亮北伐可以招募新兵训练,也可以认为诸葛亮北伐时期蜀汉的总兵力是10万人,这10万人包括北伐军与镇守四方的边防军(江州、汉中、南中驻军),还包括蜀汉的郡县兵。

除去边防军与郡县兵,诸葛亮能用来北伐的军队最多只有5万人,这也是诸葛亮五次北伐的军队数量,而曹魏方面用来防备诸葛亮的军队显然至少有10万人,以第一次北伐为例子,张郃在街亭对抗马谡就带了5万军队,再加上曹真在箕谷对抗赵云的主力军队,至少也有5万人,还不算其他,就有10万人了。

后来司马懿用来阻挡诸葛亮北伐的总兵力至少也有10万人,沿着秦岭到陇右一带布防,也就是说诸葛亮带用了对方一半的兵力主动北伐,而曹魏方面只能以消耗战固守不战而对付诸葛亮,这确实是诸葛亮军事能力的体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04
真实的兵力没有一些书中写得那样的多,当时是战乱年代,人口总数不是特别多,所以兵力也不会那么的多,官渡之战的双方兵力不超过20万人,赤壁之战的兵力不超过10万人。
第2个回答  2021-11-04
真实的兵力是能够达到10万人左右的,尤其是在官渡之战当中,曹操手下的兵力就是特别多的,赤壁之战的兵力也能够达到7万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