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末伏” 末伏吃些什么养生?

如题所述

末伏要清补,我们的饮食调理重点就应该是调理脾胃了,食物应以益气健脾利湿为主。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芡实、山药、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红小豆等豆类,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同时,还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梨、芝麻、藕、乌鸡、猪肺、豆浆、蜂蜜、龟肉、芝麻、核桃、蜂蜜、甘蔗等,以起到滋阴润肺和养血的效果。喜欢吃肉的朋友,不妨多吃些鱼肉、鸡肉、鸭肉,其具有健脾益气,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

火辣辣的夏季,我们的脾胃为我们受纳了太多的瓜果梨桃、冷饮冷食,到了末伏季节交替之时,人体消化功能就比较差了,所以不宜再大量摄入各种肉食以补充夏日的消耗,另外“秋瓜坏肚”,对西瓜、苦瓜等也宜少食,以免损伤脾胃。

扩展资料

末伏后的作息

一方面在作息的安排,另一方面在调整室内环境。要合理安排个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可使全身肌肉放松,还可以缓解神经紧张,从而保证最佳的精神状态。

同时要注意虽然气温仍然很高,要适当的使用空调、风扇、夏季寝具解暑降温,但是也要切忌盲目贪凉,空调可设定在25℃至26℃为宜,更不可对着直吹,也不要频繁进出空调房,减少在电脑前的工作时间。老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差人群和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人士尤应注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今日末伏,做好这几件事,秋冬少生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15
1、烙饼摊鸡蛋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进入末伏,难熬的伏天进入尾声,天气开始转凉,简单方便的烙饼成了受欢迎的食物。在饺子、面条、烙饼这三种面食当中,以烙饼的烹调方式最好。因为烙饼不需要水煮,也不需要过水,各种可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损失最小。 2、鸭肉 秋初末伏,吃肉不仅让人觉得有些油腻,还容易上火气躁。因此,在肉类的选择上应首选性质偏凉,或性平的肉。俗话说“防苦夏吃吃鸭”。这是因为鸭肉性凉,具有健脾益气,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凡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发热、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为有益。鸭肉还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 3、黄瓜 老黄瓜可谓消暑热的一大“法宝”。老黄瓜指的是熟透了的黄瓜。黄瓜的瓜皮本来是青绿色,但成熟时间久后会逐渐变为黄色,故又称为老黄瓜。其清热消暑能力强,且寒凉性少,是中伏天应对暑热天气的良好食材。 4、莲藕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秋令时节是鲜藕应市之时,吃些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对老年人来说,藕更是补养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莲藕也是高血压、肝病、食欲缺乏、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5、绿豆粥 夏日炎炎,不少主妇会熬一大锅绿豆汤给家人当水喝。绿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但对于手足凉、腹胀腹泻等体质虚弱的人,最好不要过多饮用,可选择熬绿豆粥这种稍温和的吃法。煮绿豆粥的时候不要加入碱。绿豆富含B族维生素,它是绿豆解暑特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弥补出汗时的营养损失。碱会严重地破坏多种B族维生素,同时,绿豆中的类黄酮抗氧化成分也会因为加入碱而损失。如果希望把粥煮得黏一些,可以加入少量燕麦片或糯米来“增稠”。 6、酸梅汤 到了夏季三伏天,能喝上冰凉的酸梅汤可谓是神清气爽,而酸梅汤里有个很重要的食材,就是乌梅。中医认为,乌梅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主治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酸梅汤有清暑开胃、生津止渴的作用。 7、绿豆芽 炎炎夏日,烹制一道绿豆芽菜肴可以清热解毒、利尿除湿。同时,绿豆芽的热量很低,而水分和纤维素含量较高,可促进肠蠕动,具有通便作用。 但要注意,绿豆芽性偏寒凉,吃多了易损伤胃气,慢性肠炎及脾胃虚寒者、慢性胃炎者不宜多吃。但烹调时配上一点姜丝,或搭配些偏温性的香菜、韭黄,就能很好地中和掉它的寒性。 8、鲤鱼 鲤鱼能除湿开胃、利水消肿,因此特别适合在三伏天这种湿热的环境中食用。另外从营养学角度来说,鲤鱼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同时很容易被消化吸收,是适合儿童、孕妇、老人等各类人群的肉类食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