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中“●”是什么符号?

如题所述

这是日语浊音。浊音表如下:

浊音主要是在清音的右上角添加两点表示。

而は行假名加上一个圆圈表示半浊音。

浊音符合写在右上角的原因:

浊音原本并没有作为音素而存在,在中古•中世,平假名•片假名也没有区分清音和浊音。据说给浊音添加浊音符的是在室町时期,所有的浊音全部加上浊音符是在室町末期以后的事情。同一时期,浊音开始作为一个音素而单独存在。

中世以后,为了区分书写汉字音,偶尔会在文献上看见浊音假名。只有在汉文训读时为正确地记述汉语的发音而被使用。因为在汉文训读时作为假名注音十分便利,所以就创造出万叶假名简化形式的片假名,与此相对,浊音假名因为使用频率低而没有被简化。

所以就形成多笔画文字的低效率,和简化体(片假名)、非简化体(万叶假名)共存而毫无体系的情况,后来这种体系受到排斥,浊音假名就消失了。

在浊音假名消失的过程中,作为汉文训读的浊音标记,主要有以下两种:

(1)给片假名添加标记

(2)汉字声调的记号变形。(好像还有使用反字、添加“浊”字的方法)此外,在浊音符中,“●”变形为“●●”、“△”、“-”。

其中,(1)的方法中,给假名添加标记•又给汉字添加声调符号,要标注两次十分麻烦,所以渐渐不被采用了。结果导致(2)的方法(特别是其中“●●”的方式)留存了下来。之后,汉文训读中汉字声调标记的必要性减少,所以也渐渐不加声调符号了。

伴随声调符号的消失,浊音符就被标记在用于假名注音的片假名上。

原来在汉文训读中,会把声调符号加在假名注音的片假名上。只是,那种情况一定要像这样在左侧表示声调高低。也就是说,片假名的右侧是不存在声调符号的地方。

因此,在给片假名加上浊音符号时,为了防止被误以为是表示声调(或者说为了更加积极地表示是浊音),就将其加在了右侧。虽说是在右侧,可是在文献中依然能够看见标注在右上方•右中•右下方的例子。

但是,渐渐地右上方占了优势,形成了统一标准。推测这可能是因为用右手写字的人占大多数。结果,添加浊音符的右上方是右手写字时最好写的位置。


扩展资料

日语中除了浊音还有促音:

促音在日语中用来表示停顿的符号,写法为っ、片假名ッ。促音“っ”是“つ”的缩小版本,但2个假名的关系只是外型相似,在发音上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促音“っ”本身没有发音,但当生字中含有促音时,促音却会占一拍。

例如“さき(先)”是有2个音节共2拍,输入了促音后变成“さっき(刚才)”,音节不变同样是2节,但就会变成3拍。

促音っ只出现在か行、さ行、た行、ぱ(半浊音)行前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