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吊袋木耳种植枝术

如题所述

吊袋黑木耳,因采取悬挂摆放的方式而命名。吊袋种木耳,产量是椴木的7.9倍,生长周期是椴木的十分之一,收益是椴木的20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但在生产中存在通风难、棚室温度不易控制、容易出现畸形耳片等问题。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吊袋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吊袋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一)菌种选择

要求选用单片、圆边、耳厚、色黑的优良品种。根据栽培品种的特性安排生产时间,一般晚熟品种早做,可在元旦前安排三级菌生产;中熟品种在元旦至春节之间安排三级菌生产;早熟品种可在春节前后再生产,这样既能加快出耳,又能防止耳片变薄、变黄,影响产量。

(二)配料

以硬杂木、柞木、桦木为主料,不选杨木和松木。配料时粗细锯末要搭配好,一般要有70%粗锯末,30%细锯末,同时辅料应较地栽木耳增加10—15%,因为挂袋木耳采收时间长,生产时摘收木耳次数多。选用麦麸以新鲜为宜,一般每袋锯末加稻糠40斤、玉米粉糠10斤为宜,豆饼粉近20斤。粗细锯末比为:70:30;水分65%;小料辅料比地摆栽培多10—15%,配比如下:按每生产5000袋为一个记数单位,豆饼粉120斤、麦麸320斤、稻壳粉280斤、玉米面80斤、石膏32斤、白灰(石灰)29斤。

(三)拌料装袋

棚室吊袋栽培菌包的拌料方法与常规菌包生产的拌料方法一样,目的是使主料、辅料和水充分混拌均匀。

棚室吊袋栽培更要提高装袋的标准,培养料不但要装实,更要上下松紧一致,料面平整无散料,袋料紧贴,料袋无褶皱。提高装袋的质量,关键是所用装袋机的好坏,采用防爆袋装袋机,袋装的不但标准,还可以使用薄菌袋,是克服袋料分离较有效的办法。

采用无棉灭菌棒制菌:装袋时,在菌包中间打孔,将料面上部的菌袋窝入中间的孔中,然后将灭菌棒插入中间的孔中。

(四)挂袋方法

1、挂袋方式。一般采用“单钩双线”挂袋(即将两根细尼龙绳拴在吊梁上,另一头系死扣,挂袋时先将一个菌袋放在两股绳之间,袋的上面放一个用细铁丝做的钩,钩的形状如手指锁喉状,长4—5厘米,用钩将绳向里拉束紧菌袋,上面再放菌袋,菌袋上再放钩子,以此进行。

2、挂袋密度。主要根据通风条件来决定,一般挂袋密度为70—75袋/平方米,每串挂7—8袋,串间距20—25厘米,底部菌袋应距地面40厘米以上,主要目的是减少水滴将地上泥沙溅到木耳上。

3、时间安排。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摄氏度,子实体的形成还需10度以上的温差。

(五)挂袋初期管理

1、水份管理:浇水管理主管用7.5寸管带,其它辅助管为1寸塑料管及微喷设施用三通连接起来,为挂好的菌袋给水,浇水时要用深水井抽上来的井水为宜,这样利于木耳生产,产出的木耳厚,切忌用河水或沟塘水浇灌,以免造成农药及除草剂二次污染,这时要注意浇水就要浇透,要干就干彻底,不能有不干不湿的状态存在。

2、温度:挂袋黑木耳摆放时,由于气温较低,在棚内生产,温度大于10℃以上耳芽才能形成, 喷水时间2-3分钟,必须保持菌袋的湿度。棚内湿度达到85%左右,防止刀口老化影响产量。因此必须尽量提升温度,做到棚内保温效果好,无漏棚现象发生,利于形成木耳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条件。

3、光照:早春时大棚扣好后,木耳菌袋放在棚内后,由于温度较低,加之又有遮阳网挡光,木耳袋摆放的又多又密,因此,光线不足,可将遮阳网先去掉,增加日晒和通风量,防止菌袋受冻。白天防止高温造成的菌袋袋料分离,棚内温度不能超过25℃,达到30℃要及时降温,棚顶加盖遮阳网。

4、采摘:当木耳的耳片长到3—4cm时即可采摘。采摘时,要选择晴好天气,采摘时一手握住吊绳,一手摘下耳朵,注意不要碰到两侧的吊挂耳棒,以免耳棒脱落造成损失,同时摘前和摘一段时间后要用消毒液洗手,以免杂菌感染菌袋,造成杂菌污染。

(六)出芽期管理

应以湿度为重点。此阶段可有意识的进行低温浇水,控制木耳生长速度,可使木耳长的更厚,耳形更好。棚内地面要保持湿透,定时浇水,保证菌袋表面湿度。要利用遮阳网来调节棚内温度。进入展片期后,适当延长通风时间,撤掉遮阳网,增加光照,利用塑料布控制温度,加强通风。下午4-5点时,把塑料布放下来。袋凉后进行浇水,浇水量要大,使木耳保持湿润状态,起雾后停止浇水。早上6-7点把塑料布揭起来,干湿交替可增加产量,很多地区都使用【夫沃施沃叶钙肥】等肥料来进行使用。

(七)采摘期管理

木耳整个采摘周期一般在3—4个月。当木耳长至3厘米应及时采收,采摘时可把晒网或编织袋放在地面,双手摘耳省工。木耳采收前一天,要停止浇水,这样不易碰掉其他小耳,也便于在干爽的环境中采摘。采用晒网晾晒,注意防雨、防盗。对底部采摘如有泥沙的木耳,应洗干净后再晾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