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的意思是什么?

如题所述

“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这是一句古话,讲的是水面上虽然风起浪大,沉在深处的水还会保持着缓慢的速度。而一般高贵的人说话都经过思考,才显得慢悠悠的,只是不轻易表态,不轻易定论。

有深度不一定是表现在外表的,能够让人一眼见底的,只能是浅水,深水之所以沉默,就在于它负载太多,胸怀宽广,能容纳清浊百川。

我们一向以“慎言”为持重,自古以来无论是“多语”还是“惊人语”都不受圣人所推崇。那些平常不大开口,可说起话来,条理分明,耐人寻味,会心悟解,让人打心底佩服其见地。


扩展资料

形容与语迟则人贵的成语是纳言敏行。

讷言敏行是一个成语,拼音是nè yán mǐn xíng,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出自于《论语·里仁》。

宋·朱熹《答王近思书》:“不可不深自警省,讷言敏行,以改故习之谬也。”

原来对此条的解释不能体现本词条的精髓,真正的意思是:人们应该说话谨慎,因为祸从口出,说话不谨慎,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招来麻烦甚至招致灾祸。而做事情则应该干练勤奋。总之是告诫人们要少说话多做事,是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应遵循的准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纳言敏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5

“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的意思是:

水越深,水流越是平缓,有修养的人说话都是慢悠悠的。

水面上虽然风起浪大,沉在深处的水还会保持着缓慢的速度。有修养的人说话都是慢悠悠的,而且不轻易表态,谨言慎行。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嘴伤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强大。

扩展资料: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里的“讷”是忍而少言,“敏”是机敏、积极,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要慢慢说,要三思而后说,不要口无遮拦,信口开河;办事情一定要积极敏捷、果敢决断、雷厉风行,不要拖泥带水。不然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却不知所以然,岂不误了大事;而做事优柔寡断,机会必将贻误殆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讷于言敏于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1

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的意思是:

水流由于河流深而流动得缓慢,;身份高贵的人由于身份原因说话需要反复斟酌

“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这句话出自《礼记》: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茍得,临难毋茍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若夫,坐如尸,立如斋。礼从宜,使从俗。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自称曰老夫,于其国则称名;越国而问焉,必告之以其制。

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

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弟也,执友称其仁也,交游称其信也。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16

第4个回答  2020-04-1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