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学的发展史

如题所述

一,心理学科的成立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曾经说过,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是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数千年来,人类一直以非正规的方式对自身行为进行着观察,并试图从哲理角度加以解释,但是直到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记录小球撞击桌面到人类意识到撞击的反应的时间差异。

这是第一次用定量的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关注人类的意识活动的基本过程,使当时处于“神学的奴婢、哲学的附庸”位置的思辨的心理学正式纳入了科学实验的轨道,从而使心理学从近代的哲学、生理学、神学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门正式独立的科学。

冯特的历史功绩,使心理学从旧哲学中独立出来,从此开辟了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心理学。他所开展的对感觉、知觉和注意等基本心理过程进行的实验研究,开创了实验心理学这个分支科学。

冯特在心理科学实践上的历史贡献还在于为心理科学的开创及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因此被誉为近代心理第一人,称为心理学之父。

二,精神分析学派诞生

此时心理学界出现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热烈的学术研讨的繁荣局面,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心理学派多达数十个,比如意动心理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日内瓦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等等,而其中影响最大,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派。

1895年弗洛伊德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随后出版的《梦的解析》,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而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它以完全不同于传统心理学的新的方法开拓了在它之前的人类科学史上都从未真正触碰过的另一个崭新而陌生的领域――潜意识领域。

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变更了心理学研究的方向,为人们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心理研究新天地,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这是继冯特之后的又一次心理史上的伟大变革与转折。

弗洛伊德第一次提出人的内在心理矛盾冲突也同样能造成心理异常,这样使得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从研究过程本身转向于研究病态表现的动力和内容,强调本能冲动和欲望是人的心理动力,引用一些梦的分析,来探索人类的内在的、无意识的冲动。

随后荣格卡尔·荣格创立了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出“情结“的概念,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把心灵当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他认为,心灵是一个先在性的概念,与精神和灵魂相等,不仅在理论上追求心灵整体综合,而且在临床上要求恢复人格完整,深化和拓展了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说。

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是对古典精神分析的选择性发展突出了心理结构的整体论的方法论,扩大了潜意识的内涵和功能,沟通了个体与集体心理的文化历史联系,不仅在心理学界产生了明显的作用,而且对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领域也有突出的影响。

三,当代心理学思潮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和心理学家奈瑟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派形成了当今心理学的第三股思潮。

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个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而认知心理学起始于本世纪50年代中期,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9
心理学诞生于古代哲学,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王充等都有不少关于心灵的论述。19世纪中期,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等人,试图纠正被神学歪曲了的心理学思想,并给予符合科学的解释。培根的归纳科学方法论对整个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霍布斯提出人的认识来源于外在世界,洛克最早提出联想的概念,这都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法国百科全书派的拉梅特里在《人是机器》一书中干脆把人说成是一架机器,这些虽然不免有机械唯物论的观点,但都有进步意义。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从此宣告脱离哲学而成为独立的科学。他的研究称为“生理心理学”,也称为“实验心理学”。因为这是分析的方法,所以后人又将他的心理学称作“元素心理学”或“构造心理学”。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学要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的事物上面,认为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20世纪40年代前后出现了“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斯金纳,他强调要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
在行为主义兴起的同时,在欧洲又出现了两大心理学派别,一个是格式塔学派,另一个是精神分析学派。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德国,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科夫卡和克勒。他们认为人在观察外界事物的时候,所看到的东西并不完全决定于外界,而是在人的头脑中有某种“场”的力量把刺激组织成一定的完形,从而决定人看到的外界东西是什么样的。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发展起来,认知心理学以研究高级心理活动,特别是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为主要目标。这一点正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主张。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是信息加工理论,所以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50~60年代,纽厄尔和西蒙把人类所具有的概念、观念、表征等脑的内部过程看作是物理符号过程,这就是当代认知心理学中极为重要的物理符号系统假设。这一假设在人脑的思维活动和计算机的信息操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在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研究基础上,可以设计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的心理过程,特别是思维、问题解决等高级心理活动。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产生了人工智能这一新学科。
精神分析学派来源于精神病学,奥地利的弗洛伊德是首创者。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无意识”的作用。认为人的根本心理动机都是无意识的冲动。近年的新精神分析已不再那么强调生物冲动的作用,而更为重视人际间的社会关系。在西方社会中精神病发病率很高,所以精神分析理论很容易被接受。
苏联心理学谢切诺夫和巴甫洛夫专门研究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学说促进了美国行为主义的兴起。
发展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比较活跃的一个分支,今天许多心理学家认识到,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之中,生命的每一阶段都受前一时期的影响,同时又影响到以后的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1-30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50-1909)曾这样概括地描述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1885)

作为一门科学的科学史,心理学的历史却十分短暂。19世纪中叶以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德国感官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起了较为直接的促进作用。

到1874年《生理心理学原理》的出现,从此,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开始了蓬勃发展的历程。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

19世纪生理学和物理学的发展,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准备了必要条件。德国感官生理学家韦伯(1795—1878)首先确立了感觉的差别阈限定律。稍后,费希纳(1801-1887)发展了韦伯的研究,运用心理物理法确定了外界物理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

他们的研究方法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楷模。心理学从哲学中真正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主要由德国生理心理学家冯特(1832—1920)完成。1879年,

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这被公认为是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

冯特反对用哲学思辨的方式探讨心理现象,坚持用观察、实验以及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的方法去揭示心理过程的规律,因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培养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冯特一生的著作很多,其中《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誉为“心理学独立的宣言书”,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体系的心理学专著。冯特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专业心理学家。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正如我国著名心理专家郝滨先生所言:“二百年前的人类尚未拥有科学心理学这一探索内在世界的途径,但是人类探知精神世界的旅程却早已扬帆起航!

二百年后的人类将以何种形式继续这个旅途尚未可知,但是我无比的坚信,只要我们存在一天,这个脚步就绝不会停止”。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一百多年的时间。

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人们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体系进行了数十年的争鸣,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最终在20世纪50年代达成基本的共识,使心理学不断走向繁荣。国内心理学和催眠学研究工作者曹剑韩提出大脑运作理论,为心理展现逻辑带来较好的理论模式。

另一方面,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心理学自身不断分化,衍生出了众多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使心理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iknow-pic.cdn.bcebos.com/1e30e924b899a9013f5af37a10950a7b0208f50b"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1e30e924b899a9013f5af37a10950a7b0208f50b?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1e30e924b899a9013f5af37a10950a7b0208f50b"/>

扩展资料:

起源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

研究对象

动态性维度

1、心理过程(mentalprocess)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反映正常个体心理现象的共同性一面。

认识过程即认知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知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适用的心理过程。它主要包括感知觉、思维、记忆等。

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以上三种过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个体有机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individualmind)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合。包括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个性调控等方面,反映人的心理现象的个别性一面。

个性倾向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它反映了人对周围世界的趋向和追求。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个性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意识

1、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现时正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例如,我们在进行记忆活动时,能觉知记忆活动的目的、记忆的对象、采用的记忆方法、达到的记忆效果,甚至能觉知自己的记忆特点、改变记忆策略等,这样的记忆活动处于意识状态。从意识对象上可以把其分为:

客体意识,指个人对于周围世界的意识。

自我意识,指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意识。

在记忆心理学中,前者为记忆现象,后者为元记忆(matememory)现象。

2、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是指现时未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以记忆为例,有时我们并没有某方面内容的记忆目的,也没有想着要记住它,却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甚至还很牢固。有时自己也不知道从哪里获得的以及是否有某方面的记忆。在记忆心理学中,前者是无意识记忆,后者是内隐记忆。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E5%BF%83%E7%90%86%E5%AD%A6/6215?fr=aladdin#5"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心理学">百度百科-心理学

第3个回答  2019-03-19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50-1909)曾这样概括地描述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1885)

作为一门科学的科学史,心理学的历史却十分短暂。19世纪中叶以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德国感官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起了较为直接的促进作用。

到1874年《生理心理学原理》的出现,从此,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开始了蓬勃发展的历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