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比较文学?

如题所述

本科时候学比较文学课程。说到比较文学的宏大理想目标就是建立一种中立的适用于各种文化的理论范式,拒绝西方中心主义。当然纯中立什么的肯定不可能,但是西方中心主义,至少现在表面功夫是要做够,一定是要坚决反对的。虽然美国的比较文学系里懂英德法西语的人远远多于我这种中英日法型的,终归,这个宏大的理想还是有的。

其实比较文学真的是一个趋势,也可以说是在全球化语境下的被迫反应策略。因为在如今的社会语境中研究纯的“民族文学”不啻天方夜谭,而所有民族文学都有个可疑的不单纯的起源。如何应对这种现状,如何认清这个世界文学文化的现象,这是我们的任务。


当然,这种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反思和批判视角,以及牵涉到跨界研究分析的理论合法性问题,以及更多的缠杂不清的文化相关的政治经济哲学心理学问题,使得理论成了重中之重。而有时候比较文学的课题就可以简单到用一种其他文化的理论来研究评论另一种文化的例子。


当然,得出的结果有可能是非常让人不知所措的。这种全系人民聚在一起聊天可以真诚地对对方所做的课题完·全·毫无了解这种事情,估计在其他领域非常罕见,而在我们是常事。

美国比较文学学会年会这个东西,我去过一次。表示坑爹。表示会场上完全鸡同鸭讲。

一般会议中一个小会场里大家互相说的东西应该还是能听懂、能对话的是吧?在这个会议上真不是。细说来是这样的,我的panel是漫画相关的。我们的panel里只有我一个做日本动漫相关的我就不说了,同一个会场里有做马来西亚怀旧民族风漫画的政治性的,有做19世纪英国版画的连环画性质的案例的,而我是做日本动画黑塔利亚的中国同人的……那啥,还敢再奔逸一点么= = 就这么概括出个抽象理论——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07

和我一样喜欢看杨绛先生写钱钟书先生的或许记得他那句小时候有同学造句“狗比狗大,狗比狗小”的典故。我敢肯定这绝对又是钱老在不着痕迹地损人……嘛,损当时某些张口闭口比较文学的人吧……

事实上,我们真的不是搞什么“中西文化比较”这种大得吓人(话说我P大还真有这门本科生通选课,千万别上当去选,很坑爹……)的题目的,这题目弄套丛书都嫌题目太大。并,其实这种划分方法是相当武断的,“西方”,能给个定义先不?

当然,律诗、俳句和十四行诗的比较也是很诡异的提法,怎么说呢……涉及文体的比较终归有点别扭且没有很强对比合法性的感觉。

所以真正牵涉到文化间比较的话,也会把话题一步一步缩小到,比方说我一个师兄做的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英国浪漫主义田园诗的比较这种相对较细的问题。当然这种比较文学课题事实上其实有点不是特别时兴了?

还有一种比较是文艺理论上的。当然鉴于中国没有太多像西方那样成系统体系的文艺理论,拼命折腾《文心雕龙》的事情我也是听说过的……


那末。究竟时兴的比较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比较未必非要是真的把两个东西拎出来比大小量身高。所谓“比较”做得更多的课题其实是跨界研究,就是说文化和文学作品的传递路径和方式,理论的跨语际实践(借用刘禾教授的词),文学和文化作品在异域的接受方式,文化混杂和交流状况下产生的文学作品的表现等等。

比方说吧,我一个师姐的题目是意大利战后电影中的好莱坞影响问题。另一个师姐的题目是日占伪满洲国的文学(其实我不清楚她具体的题目,但大概是这么回事)。就是说,纯民族文学以外的东西,都可能在我们的研究领域之内。

当然啦,很多问题在纯语言文学系也是可以研究的,但是比较文学系的特点(或说优势?)就在于我们真的起码要求会说四门语言,要求精通两种以上的文学传统,并且我们对文艺理论要求极高,所以至少表面上,我们不是只懂一种语言一种文学传统的。而且虽然英语系也非常注重理论,但是至少东亚系等美国的外语系对理论的要求没有太高,我曾经和东亚系的同学一起上过日本文学的课,他们对我课堂讨论时嘴里老蹦本雅明巴赫金萨义德之类的东西表示侧目,说你果然是比较文学的人……身为一只纯的理论废柴,我表示囧翻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