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我出一份初2升初3的语文试卷(要答案),要广东版的

请帮我出一份初2升初3的语文试卷(要答案),要广东版的
上网帮我找也可以,不是叫你们自几出,意思是叫你们帮我上网找好的试卷复制到我这.满意的加20分,中考的也可以

2006年湛江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试 卷

说明:1.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

2.试题6页,共4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4.请考生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焦灼(zu6) 奖券(juàn) B. 猝然( cui ) 申吟( yin )

C. 提防( tí ) 畜牧( xù ) D. 蹂躏( 1in ) 栅栏( zhà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伎俩 义愤填膺 汗流夹背 B. 匿名 世外桃源 忍俊不禁

C. 嗤笑 出人头地 根深缔固 D. 褶皱 眼花嘹乱 炯然不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浯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战士们虎视眈眈地守卫着祖国边疆。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要靠我们持久奋战,不可能一蹴而就。

C.李明在书摊中意外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简·爱》,真是妙手偶得啊!

D.金庸的武打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广大读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刘翔这个名字对中国人都很熟悉。

C.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其美。

D.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

5.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当然,在表现自己的时候, 自身的缺点或不足难免会有所暴露。②表现自己,适当地张

扬个性,更容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⑧况且缺点被发现或被指出也未必不是一

件好事,至少这可以促使我们完善自己。④不过,这都是最真实的自己。

A.②①④⑧ B.①②④⑧ C③②④① D.②①⑧④

6.语文科陈老师得知李欣然同学最近常在课堂上看《三国演义》后,打算找她谈话,以达到既保护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她重视课堂学习的目的。如果你是陈老师,你怎么说才能使李欣然同学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呢?’(不超过60字,4分)

答:

语文试卷 第1页 (共6页)

7.根据上下文或特定要求默写古诗文名句。(6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2)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登飞来峰》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奇绝的吴川飘色艺术》一文,回答8—10题。(12分)

①飘色,这种造型艺术在雷州半岛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也不多见。据《梅菉志》记载,吴川的飘色起源于清代。相传沙岗居民陈亚海到番禺沙湾经商,看到沙湾的飘色,造型优美,很有韵味,受到启发,回来亲手制作,经过多次琢磨、探索、实践,最后获得成功。他把此技艺传给儿子陈寿全。陈寿全一番磨练,青出于蓝胜于蓝,并招徒授艺,飘色这种艺术因此得以在吴川境内传播。

②对“飘色”一词的来由,有各种解释。有的说,飘色的得名,是由于最初设计、制作出来的哪吒出世》中的小哪吒在莲花上迎风飞飘,故称“飘色”;有的说,飘色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即“转色——板色——妖色——飘色”,飘色,是指屏上的人物。这些说法都见仁见智。概括起来,就是在色板(或色台)上装扮成各种固定姿态的人物,因其有凌空、飞飘之感,而又流动游展,故有“飘色’’之谓。

③飘色的制作巧妙,技巧独特而高超。一般每台飘色有两层以上,立在台面上的人或物,叫做“屏”,定在屏上的人或物,叫作“飘”。屏和飘都靠一根色梗支撑着定型。色梗最初用木桩,后来用钢筋焊接起来。支架上凌空的人物,踩着一柄剑尾或刀枪交叉点上,有的则踏在公鸡或鲤鱼上,他们手舞足蹈,飘飘欲仙,奇妙的是观众却看不到它的支撑点;制作巧妙还表现为一个小小的支点,竟能支撑起一个人来。这里有力学的原理,也有平衡的原理,没有极其高超的制作工艺,不能成就。其人物形象,是按照戏剧中的人物来设计和装扮的,色板上一个个

神采飞扬、飘然而立的人物,腾云驾雾似的,引人入胜。《唐僧取经》中姿态、神韵各异的师徒四人,逼真如亲临;清纯脱俗的“碧波仙子”,引来观众惊羡的目光;《白蛇传》中的许仙娘子丰姿绰约,她抱着的小孩在空中撒尿的情景,赢得观众如雷鸣似涛啸般的喝彩声……一板飘色,恰似一座流动的小舞台,表演着一幕精彩的剧目或故事。现在的飘色,已由过去单一的铁

④飘色中的人物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身材太高、太矮、太胖、太瘦和年龄大的都不适宜。大多是挑一些身段适妙的年幼艺人(多为四至八岁小孩)充当。上架的小孩都是提前几天选出,一般情况下,在游展那天,上架的小孩要在早上5点钟起床、化妆、上架,约10点钟开始游展,直到下午5点多才能下架。上架小孩当天不能吃饭,只能含花旗参提神。据说被选上的小孩都是“旺相”,因而不少家长为自己的小孩能成为飘色人选而自豪。

⑤番禺沙湾的飘色虽然历史悠久,但直到今天仍停留在一屏一飘上,还是用人抬着色板的。而吴川的飘色已发展到一屏四飘,由几个人用车推发展到用机动车装载。色板上的人物,也发展到10多人。近年来,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发掘民间艺术,成立了飘色艺术研究会和民间艺术协会。每逢元宵节等重大节日都组织

语文试卷 第2页 (共6页)

飘色游展,他们除保留传统节目外,还积极创作现代节目,配合党的中心工作,教育、娱乐群众。如《计划生育好0、《参军光荣0、《奥运夺魁》等飘色,深受群众欢迎。吴川的飘色,曾参加中央电视台春文艺晚会展演。因其造型优美、惊险,技艺高超,表演精彩而受到观众的赏识和欢迎,还被外国朋友誉为‘‘东方隐蔽的艺术”。

8.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吴川飘色艺术? (4分)

答:

9.为什么说现在的飘色市“集戏剧、美术、魔术、杂技等技艺之大战的综合性的‘空飘造型’”?(4分)

答:

10.请根据文章内容,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飘色。(4分)

答:

(二)阅读(赌》一文,回答11—14题。(15分)

①一个暴君,一个哲人。他们同时生活在一座城市宁。

②暴君指着哲人的鼻子吼道:“你,必须从内心臣服于我!否则,我杀你!”哲A笑笑,不说话。暴君突然笑了:“不会让你这么痛快地死的!”哲人笑笑,不说话。

③这时上帝来了。暴君臣服于地;哲人谦卑地躬下腰。上帝说:“孩子们,不要太吵闹。”他指着暴君说:“你一吵闹,我就痛苦难忍。,’他又指着哲人说:“你一思考,我就想笑。”然后,上帝建议他们一同穿过沙漠,不带任何补给。谁活着出来,谁就是王者。暴君骂骂咧咧地上路了。他很自信,多年的厮杀、搏斗生涯使他藐视沙漠。而哲人依然笑眯眯的,不见任何异样。

④开始的两天,暴君一鼓作气,遥遥领先。他计算过:骑骆驼穿越沙漠需要6天,而他加把劲,估计5天足矣。哲人并不知道他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死了,他就去见上帝;如果活着,他就去云游四方。因此,哲人安步当车,只是偶尔考虑一下前进的方向。

⑤第三天,哲人远远看见沙漠上有个小黑点。渐渐走近,发现是暴君。那时暴君又热又累又饿,不堪重负,脱得只剩一条裤衩,坐在沙丘上。看见哲人,他傲慢地站起身,拍拍屁股,与哲人一块前进。哲人一直不说话,世界很静,只听见脚踩沙子的沙沙声。暴君终于忍不住了:“你,不渴吗?’’哲人笑笑。暴君又问:“你,不饿吗?”哲人笑笑。过了好一段时间,暴君恼怒地叫道:“你,不感到寂寞,不感到无聊吗?’’哲人笑笑。又过了好一段时间,暴君说:“若有剑,我会立刻杀你!”

⑥第四天,两人都有些垮了,走得《艮艰难。暴君一路咕咕哝哝,像是与哲人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哲人脸上也不再有往日的笑容,但沉默依旧。沙漠越来越静了。

⑦第五天,暴君远远落后了,他的精神已处于半失常状态,胡言乱语着。静默的沙漠对于他就像刀山火海一般沸腾、喧嚣。哲人也极端疲惫,难以支撑,但

语文试卷 第3页 (共6页)

他依然移动脚步,没有停歇,像宇宙一样空旷、自由。

⑧第六天,暴君在癫狂中迷失方向,后来再也没有人见过他。而哲人也快不行了,常常虚弱得栽倒,但方向感还在,他爬啊爬啊……

⑨早晨的阳光很好,露水也很滋润。哲人睁开眼,看见不远处有个村庄。

11.小说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暴君和哲人的形象。请概括两人的性格特点。(4分)

答:暴君:

哲人:

12.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暴君穿越沙漠的心理过程,请用三个词或短语将这一过程概述完整。(3分)

答:一鼓作气 癫狂失常

13、试分析标题“赌”的含义。(4分)

答:

14、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4分)

答:

(三)阅读(学会拒绝》一文,回答15口17题。(13分)

①溪流拒绝了湖泊的挽留,把活力送到了无边的大海;小草拒绝了绿荫的庇护,把坚强展现于烈日风霜;繁星拒绝了黑暗的诱惑,向大地撒下点点星辉……

②学会拒绝,为我们的心灵守候一片净土,为我们的生活擦亮美好的明天。

③“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是我们熟知的清高的典范。他于四十一岁时拒绝了官位俸禄,归隐田园。拒绝,让他得到了心灵最终的归宿。与之相仿的隐士林和靖拒绝了热闹,不问世事,以梅为妻,以鹤为予,在宁静的生活中悠然自得,写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绝唱。

④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希望之光的照耀,也会遇到藏在海底的暗礁。触礁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拒绝失望的心理。诗仙李白官场失意后并没有心灰意冷、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地调整情绪。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潇洒地让自己脱离了许多仕途失意者无法脱离的苦海。

⑤然而,世上许许多多诱惑人心的东西,都有着华丽的外衣,也有许许多多的人走向了诱惑,坠入了深渊。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拒绝。

⑥清代大贪官和坤便是一例。和砷一生贪赃枉法,家中累积的财富不可胜数。正因为他对钱财来者不拒,换未了他人生的悲哀——嘉庆赐死,家产查抄,他一生费尽心机,换来的不过是一卷破席,更多的则是后世的唾弃。他不是愚昧之人,却做了让自己身败名裂的愚昧之事。在钱财的诱惑面前,他没有学会拒绝。

⑦在这个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学会拒绝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良药。学会拒绝不义之财,学会拒绝非法利益,学会拒绝贪图享乐,学会拒绝嗟来之食……让我们用拒绝换来良知,换来无私,换来正直,换来尊严,换来我们每一个人的无愧之心!

⑧学会拒绝吧!让我们给自己的航程点亮明灯,带上我们快乐的心情,还有明天的希望,顺利远航。

语文试卷 第4页 (共6页)

15.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答:

16.文章第⑥段引用和砷的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有何作用? (4分)

答:

17.(1)“陶渊明拒绝了官位俸禄”、“林和靖拒绝了热闹”,你对此有何评价? (2)作为学生你觉得我们应该拒绝什么?请举一例,并说说理由。(6分)

答:(1)

(2)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一)阅读(出师表》(节选),回答18叫2题。(14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猥自枉屈 猥: (2)以咨善道 诹:

(3)以彰其咎 彰: (4)此臣所以报先帝 所以: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以伤先帝之明 盖亦以精力白致者

B.若无兴德之言 何陋之有?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恐托付不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遂许先帝以驱驰

C.夙夜忧叹 D.临表涕零

21.请将文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答:

语文试卷 第5页 (共6页)

22. (1)选文第2段 “临崩寄臣以大事” 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 (2)从作者回忆的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4分)

答:(1)

(2 )

(二)阅读(吕蒙的故事》一文,回答23--25题。(6分)

宁(即甘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礼(赠送礼物)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斯须(一会儿)还船,缚至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毕,解衣卧船中。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赤脚步行)出谏蒙曰:“至尊(指吴主孙权)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 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甘宁的字),老母待卿食,急(赶快)上!”宁涕泣嘘欷(哽咽,抽噎)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宁厨下儿曾有过 过:过失 B. 宁许蒙不杀 许:答应

C.蒙母徒跣山谏蒙曰 谏:进谏 D.属汝以大事 属: 通“嘱”,嘱托

24.请将“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

25.文中吕蒙形象鲜明,试概括这一人物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2分)

答:

四.写作(70分)

26.按下面的提示和要求选题作文。

生活中,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困难,但只要你愿意去做,就会觉得其实很简单;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不简单。相信你也有类似的体验。请你先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选择其中一道,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如“拥有幸福”、“拒绝诱惑”、“关爱他人”、“为人父母”……),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70分,其中卷面和书写占5分)

题目:(1) 很简单 (2) 不简单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能抄袭。

语文试卷 笔6页 (共6页)

2006年湛江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说明

答案和评分说明(本试卷总分不得超过150分)

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1、 D

2、 B (A中“夹”应为“浃”;C中“缔”应为“蒂”:D中“嘹”应为“缭”,“炯”应为“迥”)

3、 B (A中“虎视眈眈”的意思是像老虎那样凶狠地注视着,多用贬义:C中“妙手偶得” 多用在文学方面,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佳词妙句);D中“抑扬顿挫”形容声音的高低起伏停顿转折,用在描写声音方面。)

4、C (A“切忌”含否定意义,与“不”连用,双重否定表肯定;B介词“对”弄错了对象;D缺宾语)

5、A

6、示例:《三国演义》确实是一本好书,但如果在课堂上偷偷地看,既影响课堂学习,又使阅读乐趣大打折扣,何不课后才看呢?

(此题为开放性的,表达简明得体,意思完整的即可得4分。可按表达优、良、中、差分别打4、3、2、1---0分。语句优美者可酌情加1一—2分。)

7、(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每句1分;若某句中有错漏则该句不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8、飘色的起源、得名、制作、人物挑选、发展。(答对—方面得1分,

只需答出四点即可得4分。)

9、因为①飘色取材于剧目或故事,具有戏剧色彩;②美术性表现在注重色彩和造型;⑧观众不明其中的奥妙(或:观众看不到它的支撑点),具有魔术表演的特点;④还像杂技一样讲究力学原理和平衡原理。(每方面得1分,不按顺序亦可。)

10、飘色是在色板(或色台)上装捞成各种固定姿态的具有凌空、飞飘之感的人物造型艺术。(回答出“艺术”得1分,“人物造型艺术”得2分;写出“在色板(或色台)上装扮成各种固定姿态”和“具有凌空、飞飘之感”的特点,各得1分。)

11、暴君:张狂(盛气凌人)、傲慢、自大(自负)、浮躁(急躁、意气用事)(2分。答对—点得1分,答对2点即可得2分);

哲人:沉稳(沉着)、谦卑、耐劳(坚韧或坚毅)、心态平和(2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2点即可得2分。)

12、不堪重负 自负傲慢 恼羞成怒(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非四字短语亦可。要按顺序答题,每空1分。)

13、表层意思是上帝让暴君与哲人打赌,谁能穿越沙漠谁为王者。深层含义是人生就像一场赌注。狂妄自大者必然输掉人生,输掉性命。(每层意思各2分,意思答对者即可得分。)

14、 (可从学习哲人的明智之举这一角度谈启示,如:谦卑、坚毅者才能达到心仪的彼岸;也可从暴君的直横做法这…—角度谈教训,如:目空一切的狂妄者的结果一般不妙。不管选哪一个角度都要联系实际,写出启示得2分,能联系实际谈得2分。)

15、学会拒绝,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生活更加美好。(回答“学会拒绝”或“学会拒绝不义之财,学会拒绝非法利益,学会拒绝贪图享乐,学会拒绝嗟来之食……” 得1分;回答“让我们用拒绝换来良知,换来无私,换来正直,换来尊严,换来我们每一个人的无愧之心!” 得2分)

16、内容上,从反面证明了不懂得拒绝不良诱惑的后果;(2分)运用正反对照的论证方法,逻辑更严密,文章更具说服力。(2分)

17、 (1)他们生活在黑暗的封建时代,他们的拒绝表现了他们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满,表现了他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这在当时是进步的,值得肯定的。(言之成理即可,3分)在今天这种民主进步的社会里如果一味拒绝,就会失去实现个人价值和对社会员献的机会。(额外加2分)

(2)示例:拒绝懒惰,因为业精于勤荒于嬉,懒惰会虚度光阴,使人意志消沉,难成大器。(本题为开放性的,举出例子得1分,理由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共3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18、(1)降低身份 (2)询问 (3)表明,显扬 (4)……的原因(每小题1分,共4分。)

19、D(A中两个“以”的意思分别为“以致”、“凭”;B中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第二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中的两个“顾”字的意思分别为“拜访”、“难道”:D中两个“效”字的意思都是“实现”。)

20、C(“夙夜”的古今义都为“朝夕”、“日夜”;“卑鄙”的古义为“地位卑微, 目光短浅”,今义是指品德低劣;“驱驰”的古义为“奔走效劳”,今义是“驱赶,奔走”;“涕”的古义为“眼泪”,今义是“鼻涕”。)

21、我在战事失败(或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受到委任(或奉命出使东吴)。(“于”、“际”翻译错误每个扣0.5分,缺主语扣1分。句式不顺不对扣1分。)

22、(1)白帝城(刘备)托孤,兴复汉室(各1分) (2)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报答)刘备父子之情。(每层意思占1分。用文中的“报先帝而忠陛下”亦可。)

23、C(“谏”应为“劝说”的意思。)

24、吕蒙大怒,擂起战鼓,调动军队,打算上船攻打甘宁。(错译“兵”、“就”的意思各扣0.5分,句式不顺扣1分。)

25、吕蒙性格: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深明大义、顾全大局。(1分。答对性格中的一点得1分,每多答对一点加1分,附加分不得超过2分。)在甘宁背信弃义的情况F,吕蒙能听从母亲的意见,以国事为重,不以私怒而攻杀甘宁。(]分。)

四.写作(70分)

26、(1)卷面和书写占5分;(2)内容、结构、表达等占65分 评卷时把两项相加即该考生的作文得分。

(一)卷面和书写等级评分标准

—等(5分) 卷面整洁,字体工整美观。

二等(4分) 卷面较整洁,字体工整清楚。

三等(3分) 卷面尚整洁,字体清楚。

四等(2分) 卷面不够整洁,字体潦草。

五等(0—1分) 卷面糊涂,字体难辨。

(二)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类卷

1、切题,立意好,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

2、结构完整,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3、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

1、切题,立意正确,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3、语言通顺,很少错别字。

三类卷

1、基本切题,立意基本正确,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能表现中心。

3、语言基本通顺,错别字不多。

四类卷

1、偏离话题,立意不明确,材料不能较好地表现中心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

l,无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2、结构残缺,刁<成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多。

说明:(1) 加分: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加1-5分(加到65分为止)。

①立意深刻;②选材新颖;⑧感情真挚;④语言优美。

(2) 扣分: ①不足600字的,每少30字扣1分;②错别字每3个扣1分

(重复不计):③欠标题的扣2分:④文章中出现真实姓名或真实校名的降一等评分。

(3)每篇作文均需3位以上(含3人)评卷者独立评分,取其平均分作为实际得分。若评卷者之间评分分差超过6分(不含6分),须将作文提交评卷组长裁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3
  模拟试题 —— 小学升初中语文试题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05-10-14

  积累运用
  一、 看拼音写词语。
  chè dǐ mèi lì miǎo shì chénɡ xiànɡ wǔ rǔ
  (彻底) (魅力) (藐视) ( ) ( )
  luò yánɡ shǎn shuò bào yuàn máo dùn kuí huā
  ( ) ( ) ( ) ( ) ( )
  二、照样子,找规律,填成语。12分
  1、五光十色 _____钧_____发 _____方_____计 _____里挑_____
  _____花_____门 _____通_____达 _____全_____美
  2、议论纷纷 书声_____ _____ 怒气_____ _____ 雄心_____
  风尘_____ _____ 人才_____ _____ 千里_____ _____
  3、争先恐后 删_____就_____ 杨_____避_____ 深_____浅_____
  _____口_____声 _____腔_____调 _____嘲_____讽
  4、胆小如鼠 心乱如_____ 暴跳如_____ 惜墨如_____
  骨瘦如_____ 爱财如_____ 视死如_____
  三、按要求写句子。16分
  1、 根据同一个词语的不同含义造句。
  漂亮 ⑴作“出色”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作“好看、美观”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写下来。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如果……就……
  ⑴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我们战胜了“非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苏通大桥建成了。 南通的经济会发展得更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今晚是大年夜。 可怜的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把句子写具体。
  ⑴一阵秋风吹来,( )桂花( )飘落下来。
  ⑵( )桑娜( )收留了西蒙的孩子。
  4、 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这三克镭体现了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改错(共有两处错别字,两处病句)。6分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季我们毕业班的同学开展了别开生面的许多活动:顽/玩雪,包馄饨,开趣味运动会……每当回忆起那些快乐的时间,我们都兴奋不已!

  五、 排列句序。5分
  ( )我走近一间教室,站在窗外。
  ( )我上了岸,穿过市区,向郊外走去。
  ( )校园里很静。
  ( )不记得走了多远,看到前面有一所乡村小学。
  ( )只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
  ( )白色的围墙,门外栽着一排树。
  六、 填空。22分
  六年来,我们诵读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还记住了不少发人深省的名言警
  句,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
  1、我们读过的古诗中赞美春天的有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描写送别情景的有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反映军旅生活的有_______写的《__________》,抒发爱国情怀的有_______写的《__________》.
  2、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日子里,我们常常想起老师的谆谆教诲。当我们淘气贪玩耽误了学习时,老师教育我:“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当我们为写作而烦恼时,老师启发我们:“生活是写作的源泉,________________,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们遇到困难想退缩时,老师鼓励我们:“锲而不舍,___________。”
  3、毛泽东主席是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还是一位豪放的诗人,他写的《卜算子•咏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9分
  鼎(dǐng dǐn)在(远古 古代)的时候,是中国先民使用的一种炊(cuī
  chuī)具,后来又发展成为一种礼器。中国成语中有“钟鸣鼎食”和“一言九鼎”之说,反映了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 特别)地位。鼎作为一种重要礼器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权威,是代表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这座世纪宝鼎,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之大成,熔古代技艺与现代科技于一炉(lú lǘ)。它的整体结构、艺术造型和纹饰配制,(显现 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1、 世纪宝鼎是中国在中国古代社会(什么时候)送给纽约联合国总部的珍贵礼物。
  2、 用“√”画出括号内的正确读音和合适的词语。(共六处)
  3、 作为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世纪宝鼎象征着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它的艺术价值在于整体结构、艺术造型和纹饰配制。
  4、 如果有一天你来到纽约联合国总部,站在世纪宝鼎前,你会想些什么?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9分
  ___________小姑娘换书________________
  1.放假的一天,我漫步在西双版纳的油棕林里,忽然从身后传来稚嫩的童音:“大姐姐,要树菠萝吗?”我回过头,只见一个傣家小姑娘眨着眼睛冲我笑,那双眼睛如清泉一般清澈、透明。
  2.卖吗?”望着这大约七八的小姑娘,我反问道。
  3。我……我不卖。”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流露出一种渴求。刹那间,那目光落在我的书包上,又突然如闪电一般转移开。傣家小姑娘的眼皮垂了下来,长长的睫毛遮住了她那双明眸。“大姐姐,我只想换你书包里的书……”
  “你会读书吗?几年级?” 我不解。“ 现在傣家富了, 怎么还不给孩子买书呢?” “上三年级了,可爹娘说傣族姑娘不用读书,会干活就行了,我已经一年没去上学了……我有几本书,但不够读……”那失神的大眼睛,流露出无可言表的忧伤,我的心被深深触动了-不是么?虽然傣族重女轻男,但干活是女人们的事,读书却是男人们的事,这是导游多次给我们讲过的。
  “你学习好么?……”“我在班里总考第一,所有的男生都比不过我,可……大姐姐……”那双眸眨着亮晶晶的光,那金色的光点,又一次跳跃在我的书包上。小姑娘的话不知怎地咽住了。‖
  微风轻轻拂过,油棕的叶片被吹得“哗哗”的响,小姑娘秀美的长发被风托起,星星般的眼睛在太阳的照耀下一闪一闪。多么美的景致,多么可爱的小姑娘。我又能为她做点什么呢?对……我从书包里掏出所有的书,把适合她的书都给了她。小姑娘笑了,笑得是那样甜,美丽的大眼睛里流露出说不尽的欣喜与感激。
  “大姐姐,这些都给你,这一筐都是树菠萝。”傣族小姑娘接过书,把背在背后的筐送到我的手中之后,便迅速地跑开了。“小妹妹,我不要这些,书是送给你的。”小姑娘停了下来,亮亮的大眼睛望着我:“大姐姐,这就算个纪念吧!”她向我挥着手,“谢谢你。”‖
  一群红嘴鸥从天空飞翔而过,渐渐地消失了,留下一片抹不掉的白色。小姑娘的身影也渐渐远去,但那充满渴求的眼睛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1、 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上。
  2、 给第4小节空白处补上标点。
  3、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本文作者善于观察,并在多处细致描写了小姑娘的眼
  睛,请细细品味文中画“――”的句子,想想小姑娘此时会在心里说些什么?写下来。
  4.还欣赏哪几处?请选择两句写下来。
  小姑娘笑了,笑得是那样甜,美丽的大眼睛里流露出说不尽的欣喜与感激。
  一群红嘴鸥从天空飞翔而过,渐渐地消失了,留下一片抹不掉的白色。小姑娘的身影也渐渐远去,但那充满渴求的眼睛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微风轻轻拂过,油棕的叶片被吹得“哗哗”的响,小姑娘秀美的长发被风托起,星星般的眼睛在太阳的照耀下一闪一闪。多么美的景致,多么可爱的小姑娘。
  4、 根据分好的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写出了小姑娘想要换书和读书的片断。
  第二段:写书了我把书包里说有的书都送给了小姑娘的片断。
  第三段:写出了小姑娘渴望读书的眼睛打动了我,最后以景物人。
  5、 小姑娘“那充满渴求的眼睛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她渴求的是
  什么?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
  答:她渴求的是那充满知识的书本,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到了我生活的是多么美好,多么幸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8-08
去书城摘录,记住要用不同试卷,这里摘两题,那里摘三题的
再抄一下书后的答案,就OK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