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起源

如题所述

1. 埃博拉病毒最初在1976年出现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今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
2. 病毒的起源目前尚不确定。该病毒通过野生动物传播给人类,并且在人群中扩散。根据现有证据,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天然宿主。
3. “埃博拉”是扎伊尔北部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未知病毒在埃博拉河沿岸的55个村庄爆发,导致数百人死亡,有的家庭全员丧生,该病毒因此得名。
4. 1979年,埃博拉病毒又在苏丹爆发,造成大规模死亡。在两次爆发后,该病毒神秘地消失了15年。
5. 1995年1月在扎伊尔基奎特市和1996年2月在加蓬奥果韦伊温多爆发流行。在基奎特市,316人发病,245人死亡,病死率为78%;在奥果韦伊温多,46人发病,31人死亡,病死率为67.4%。
病毒结构和形态:
6. 埃博拉病毒的形状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如意”。电子显微镜下的研究显示,它呈现出典型的纤维病毒线形结构。病毒粒子也可能呈现“U”形、“6”形、缠绕、环状或分枝形态,但实验室纯化过程也可能影响这些形态的形成。
7. 病毒粒子通常直径约80纳米,但长度可达到1400纳米。典型的埃博拉病毒粒子平均长度接近1000纳米。
8. 病毒粒子的中心结构由螺旋状缠绕的遗传物质RNA、核壳蛋白以及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粒子表面的糖蛋白延伸进入病毒粒子约10纳米,并从套膜表面向外突出约10纳米。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细胞膜,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