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专业的前景如何?

如题所述

一、人工智能专业
人工智能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类专业。本专业是中国高校人计划设立的专业,旨在培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应用型人才,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
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处于成长期,由于相关人才的数量比较少,人工智能的人才市场处于空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加之国家发布相关政策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省份也比较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所以人工智能专业就业前景还是一片光明的。
人工智能和各行业都有一定的联系,比如在应用方面也越来越广泛,在生物识别、图像识别、视频识别等方面的市场规模是最大的,未来联系还会变得更紧密,不过人工智能的基层技术积累薄弱,专业的人才缺口大,企业对这类人才给出的薪资待遇也比较诱人,考生毕业后很吃香,发展前景好、高薪机会多,不用太担心就业的问题。
二、信息安全专业
信息安全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计算机类专业。本专业培养素质、知识、能力全面发展,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信息科学基础知识,掌握信息安全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应用知识,具备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工作能力的信息安全科技人才,能够在信息安全、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及其他相关领域从事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信息安全这个行业的市场比较分散,不过这不代表市场小,网络安全行业和IT投入直接相关,就目前的IT市场来看,它的发展方向是向上的,信息安全的产品也是多样的,发展前景很广阔,而由于专业人才比较稀缺,企业对这方面的考生很青睐,薪资上涨空间大,考生可以抓住机会发展自己。
三、软件工程专业
软件工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计算机类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不管是就业率排行榜还是专业的薪资排行榜,软件工程专业都是榜上有名的,不过软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既有软件工程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人才,考生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至于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要看个人,毕业后主要从事程序员、软件测试员、项目经理等工作。
四、大数据专业
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企业对大数据的获取、存储、管理、处理、分析能力,会关系到企业对“资源”的利用率,对于收益会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大数据不仅仅是企业会关注的地方,也是行业到个人都关注的地方,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相关产业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对人才的需求也大,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发展前景都很不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2-19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人才供需情况分析 人才短缺现象存在【组图】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阿里巴巴(09988.HK);腾讯(00700.HK);海康威视(002415.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人工智能人才供需比;人工智能相关专业院校区域分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量

中国人工智能人才供需情况分析: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供不应求

根据脉脉发布的《2023人工智能人才洞察报告》,截至2023年8月,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岗位数量已经达到了2022年全年的水平。随着新岗位数量的增加,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2022年,人工智能行业的人才供需比为0.63,而在2023年1-8月,这一比例下降至0.39,相当于5个岗位竞争2个人才。

注:岗位人才供需比=意向进入岗位的人才数量/岗位数量,统计时间为2022-2023.8

分行业岗位需求:互联网企业新发人工智能相关岗位数量最多

截止2023年8月,20.78%的新发布人工智能相关岗位来自互联网行业,其次是新生活服务(7.99%)、游戏(7.78%)、电商零售(7.59%)、新金融科技(5.98%)。对比可见,互联网企业对于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市场分析:算法类人才需求最大,自然语言处理位居第二

算法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之一,决定了人工智能系统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实现自主学习以及应对复杂问题时的效能和智能化程度。截止2023年8月,算法工程师成为人工智能行业最热招岗位,新发岗位占比接近一半,达到46.45%。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岗位占比分别为11.04%和6.68%,位居第二、第三。

人工智能分区域人才供需情况分析:人才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

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3》,截止2022年12月,我国共有440所院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其中长三角地区的院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最多,占比达到18.72%。京津冀地区排名第二,占比为13.47%;川渝地区占比为7.76%。

截止2023年8月,北京人工智能人才占全国的26.37%,遥遥领先其他城市。其次是上海,其人工智能人才占全国的12.92%。位列第三的是深圳市,占比为9.40%。总体来看,超7成的人工智能人才集中于一线城市。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