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极的鳕鱼长期处于寒冷的水环境中,还能生存呢?

如题所述

首先,淡水鱼很少受到冻死的威胁,因为这是水最独特的特性之一。像大多数物质一样,水的密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然而,它在冰点以上的密度最大,密度在4到0之间增加,导致冰漂浮。如果没有这种特性,湖泊和河流将会自下而上地冻结,而更靠北的鱼类将会季节性地灭绝。但并不是所有的鱼类都具有同样的适应能力,许多鱼类不能忍受非常寒冷或非常炎热的温度。

耐寒性是鱼类分布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但在它们的活动范围内,鱼类已经通过几种方式适应了低温: 替代酶。酶是催化代谢反应的蛋白质,但它们的效率取决于温度,而酶在最佳温度下表现最佳。为了在不同的温度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一些鱼类进化出了所谓的同工酶,以便在不同的最佳温度下发挥同样的功能。其他鱼类使用等位基因---- 同一种酶的不同形式,由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使反应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防冻剂。

在极地海洋系统中,高盐浓度使水的冰点降低到大约 -2——低于大多数物种体液的冰点。在这些栖息地,一些物种(最显著的不是热带,而是鳕鱼和一些鲱鱼)含有防冻蛋白质,可以防止血液结晶。这使得它们能够在严酷的冰雪覆盖的极地地区生存。但最终,有些鱼就是抵御不了寒冷。

大规模的冬季鱼类死亡往往发生在极端的温度波动。例如,在2011年,美国大约有10万条鱼死于阿肯色河,几个星期后,一股特别冷的锋面吹过。最后,许多池塘和小湖泊正在经历冬季死亡率---- 大量的鱼类死亡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因为冰限制氧气交换。上面照片中的鱼会窒息而死,浮到水面,然后被困在冰里。不像这条鱼,鱼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最直接的外界温度是水的温度,当水温较低时,鱼的体温也会很低,当水温较高时,鱼的体温也会很高,鱼的体温一般比水温高0.8 °c 左右,但变化趋势与水温是一致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15
北极鳕鱼“冻不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血清中存在抗冻蛋白。
  抗冻蛋白是一种很特殊的特异性蛋白质,存在于寒冷海域的鱼类血清中。它之所以具有抗冻作用,是因为抗冻蛋白能形成一个较平坦的表面来识别冰的表面,一旦其吸附到冰晶表面,新的冰层必须沿着没有蛋白的缝隙生长,造成了冰晶弯曲的表层,局部的凝固点也就跟着下降,以此降低水的冰点,从而阻止体液的冻结。由于抗冻蛋白表面的特殊结构,使冰晶无法沿其表面生长,因此它能免于被冰晶吞噬而失去活性。
第2个回答  2022-05-15
主要还是因为鳕鱼由于经常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早已习惯了,根本就不怕冷了。
第3个回答  2022-05-15
这是由于鳕鱼生存的环境就是比较寒冷的,而且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存状态,并且鳕鱼的脂肪层比较厚,所以才能够抵抗寒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