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这件事上, 中西方育儿观念有什么差异?

如题所述

外国人难以接受的3种中国育儿现象
现象一:给婴儿剃光头

小美七个多月的时候,头发很稀少。我想给小美剃光头,费尽了口舌想说服她的爸爸罗大翔(美国人),结果罗大翔始终没有同意。我的一个外国朋友的中国妻子想给宝宝剃头的时候也遭到了激烈反对,甚至不光是丈夫,整个丈夫的家庭都反对。

实际上,在婴儿3~9个月的这段时间里,是胎毛脱落的旺盛期,而新生头发的速度慢于胎毛脱落,所以小美的头发稀少。后来事实证明,甄小美的头发长势非常不错。

科学已经证明,剃光头对头发长得更好没有帮助,这种说法在网上随便用中文英文搜索都能看得到。因此,如果你是为了让孩子的头发长得更好而给他剃光头就大可不必了。

文章图片2
现象二:在有孩子的地方抽烟

有一次我正在和小区里的一个妈妈聊天,而她的丈夫也就是孩子的爸爸就开始抽烟,而我的孩子和他们的孩子就在旁边的推车里。我半开玩笑地说:“宝宝们离得这么近,爸爸抽烟对宝宝不太好,是吧?”没想到那个爸爸却把烟放在宝宝的嘴唇上,假装让宝宝也抽,还笑着说:“抽烟要从小培养。”我只好走开了。

通常我们习惯带宝宝去西餐厅,因为大部分西餐厅都设有“无烟区”,不用担心有人抽烟。现在北京有规定,所有公共场合都不能吸烟,在公共场合吸烟的情况有所改善,但还有很多城市对这一规定贯彻得并不彻底。

不论如何,我不能接受任何人在有孩子的地方抽烟。这是对他人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

文章图片3
现象三:玩弄男孩的小鸡鸡

罗大翔第一次见到这个现象是在包头。一个小男孩穿着开裆裤,邻居的叔叔一边用指头拨弄他的小鸡鸡,一边说:“小牛牛,蹦一个!”罗大翔惊讶不已,问我怎么回事儿。我说:“可能是因为中国人传宗接代的思想比较长久,所以看到男孩就特别喜欢。”“为什么一定要用这种方式表达喜欢?不能用别的方式?”他问。我回答不上来。

这样的行为在国外肯定不能被接受,如果孩子的父母起诉,对方还可能获刑。个人觉得虽然是小孩子,他的隐私也应该受到足够保护,这对他的成长也是有好处的。

中国人难以接受的4种外国育儿现象
现象一、让孩子在地上爬

Ezra(一岁多)的妈妈在很多国家住过,在中国待了4年,她说:“中国的孩子在床上和怀里长大,西方的孩子在地上长大。”

西方基本都是妈妈自己带孩子,没有老人或者保姆帮忙,所以没办法,不能老抱着孩子,只要家里很安全,就让孩子在地上爬来爬去,不离开视线就行了。另外,国外的地面大部分比较干净,没有人随地吐痰或者扔脏东西等,也是个重要的原因。我们现在住的小区的地面也挺干净,甄小美常常在地上爬,回家以后再清洗和换衣服。刚开始只有她一个小宝宝在地上爬。渐渐的,别的家长看到这样其实没问题,孩子还玩得很开心,在地上爬的小宝宝越来越多了。

如果地上干净安全,爬一爬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很有帮助的。

文章图片5
现象二、给孩子喝冰水

美国人家大部分的冰箱都带着制冰机,杯子伸过去一推,冰块哗啦啦掉下来。有人说美国人是“在冰箱里长大的”。罗大翔的弟弟的女儿两岁,从来没有喝过热水,要么是水管里接的常温水,要么是加了冰块的冰水。绝大部分的美国孩子都是这样,几乎很少出现因为喝冰水拉肚子的现象。

甄小美长牙的时候,我们用咬咬袋装了冰块给她咬 -- 婆婆说这在美国很普遍 -- 凉凉硬硬的冰块让她热、痒、痛的牙床舒服很多,她也没有拉肚子。我一个美国朋友在四川大金川地区的一个县城里教了三年书,他是唯一的外国人,他的宿舍没有冰箱。后来他喝不惯冰水了,开玩笑说“我变成了中国肠胃”。

喝不喝冰水纯粹是个习惯问题,如果你家的孩子习惯了喝温水,也就不必让他尝试喝冰水了。

文章图片6
现象三、给孩子穿得少

入秋的时候我们带甄小美去朝阳公园玩,看到四个外国小孩儿,穿着短裤短袖凉鞋,拿着铲子跑来跑去。当时我穿着厚外套,甄小美穿着小大衣。我和很多过路人想的一样:“穿这么少?太冷了吧?别把孩子冻着。”

这两天早上我带甄小美出去散步也常听到这样的话,邻居好心的过来摸摸她的小手,告诉我:“你看,她小手冰凉。”我记得英文育儿书上说:不能用孩子手脚的温度来判断孩子的冷热,而是应该摸脖子和后背。这和咱们的习惯完全不同。于是今天早上我给她穿上棉袄棉裤,外面再罩上棉的连体衣,像个皮球似的出门散步,可是她的手还是凉的,摸摸脖子,倒是很温暖。这下我心里有点底了。
现象四、给新生男婴割包皮

犹太教的男婴都必须施割礼,这是宗教原因,不讨论。四五十年以前,美国社会强烈反对给新生男婴割包皮,认为这是极其不人道的做法。但是后来医学和事实慢慢证明了这项手术的无害性,所以接受的人越来越多。不过直到现在,这也还是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争辩双方各执一词,听起来都很有道理。

咱们中国人没有这个习惯,大部分中国人对外国人的这个习惯也和50年前的美国人一样,强烈反对,难以接受。我好像没听过哪家中国医院给新生儿做这样的手术。

我认识的外国男婴做过这个手术的不少,没看到出什么问题。刚生出来的小孩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对疼痛的感觉是最迟钝的时候,所以也不会举得很痛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0
中西方育儿方式的差异如下:
1、家长与孩子关系方面的差异。
中 国家长的支配欲 强,要求孩子从小就要听家长的话。西方父母和孩子之间以及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尊重的关系。
2、教育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
中 国家长只重学习,更有人认为只要学习好就一切都好。西方家长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
3、日常行为习惯的差异。
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背 离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例如幼儿教育时就提出爱 国主义、英 雄主义、理 想主义,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 人教育”。
4、心理健康和沟通的差异。
我国许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健康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
中方教育更重规矩,西方更重自由个性。
第2个回答  2022-04-10
在育儿这件事上,中西方育儿观念的差异有:
1、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而中国家长则大都要求孩子顺从、听话。
2、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做,自己生活,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
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3、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因此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如从小就让孩...学习各种技能,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第3个回答  2022-04-10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
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而中国家长则大都要求孩子顺从、听话。
2、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做,自己生活,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
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3、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因此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如从小就让孩...学习各种技能,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甚至鼓励孩子再拆、意志的磨炼。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肯定的态度,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如从小就让孩子认识劳动的价值,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这些大部分都是家庭教育水平低下的结果、独立动手的能力。西方家长在家庭道德伦理观念,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品德教育,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孩子往往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被熄灭了创造性火花,因为社会的竞争,
从劳做中得到快乐、重装一次,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孩子要自己劳做,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
社会性发展差,他们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因此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后者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
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装配摩托车,
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更多的是意志、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
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动辄离家出走、幸福。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家庭教育价值观以及能力培养、心理健康程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己生活,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社会适应能力,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
还要外出当杂工,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自暴自弃,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 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粉刷房屋、秋天扫落叶等,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
6,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此类事件近几年各媒体屡有报道、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
此外、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老师还是亲友,前者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 以上的对比中不难看出。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
恐怕也没几个敢告诉家长的,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冬天铲雪,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这是对孩子的尊重,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
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听话,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孩子能做到的、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就算自己能装回,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但中国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闹钟、西方家长“鼓励创新”,甚至轻生厌世。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
第4个回答  2022-04-10
一、教育观念不同

中国的一些家庭育儿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好。

西方国家育儿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

二、教育方法不同

中国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法有欠妥之处:在社交上的“过度保护”,生怕别人欺负自己的孩子;生活上的“包办代替”,替孩子穿衣吃饭,拿书包等等,生怕孩子累着;经济上的放任,生怕委屈了孩子,助长了孩子跟风攀比的不良风气。

西方国家的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特别重视锻炼孩子的吃苦精神。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另外,经济富裕的西方国家的家庭,对孩子的零用钱却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还有,西方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知错就该的意识。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这一点难能可贵。

三、教育结果

中国的儿童、少年乃至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普遍较差,依赖性强,缺乏自立意识;适应环境缺乏,应变能力不足,人际关系差;怕苦怕累,只要求别人照顾,却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社会责任感不足。

西方国家的儿童、少年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自立能力。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适应社会环境。这恰恰是我们的孩子缺乏的东西。

说了这么多,一句话:引导孩子,而不是“教”孩子。小平同志说过:“发展科学,得从娃娃抓起”。 教育非一日之功,中国的育儿事业刚刚起步,需要你我共同进步。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