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几岁出嫁算是大龄剩女?

如题所述

古代女子二十岁叫桃李年华。

原指桃李开花的季节,泛指春天,引申指青春年华,比喻青春年少。常用“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形容女子,初夏还不是盛夏的样子,所以桃李年华就用来代指二十岁的女子。

花信年华(女子20-25岁):现在女子到了24、25岁,都要被喊“剩女”了,但古人却赋予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一个非常美丽的称呼──花信年华。

花信,是应花期而来的风。节气中的信风,带来开花的音讯,女子年方廿四,也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扩展资料:

古代十二岁到二十四岁的称谓:

1、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2、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3、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

4、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

5、志学:十五岁。

6、及笄:女子十五岁。

7、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8、弱冠:男子二十岁。

9、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0、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摽梅之年。

称谓来历: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

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李年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24
在古时候女孩12岁及鬓,及鬓后就会有男方来提亲,两年左右就后就会结婚,女方的年龄也就在14岁左右就结婚,如果男女双方家里有人去世那么就会守孝3年,所以结婚的年龄就会偏大一点,但大多数也不会超过18岁以上。古代社会对于女子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只需要女子被养在深闺内,听从丈夫的命令,这一生都被三从四德思想所影响,成为一个生育机器而已。

因此13 、14岁的女子恰巧是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果早早嫁为人妇的话,对于其丈夫来讲也是一件好事,至少便于管理她们,可以让她们心甘情愿的成为为家族牺牲的物件。在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下,贫困家庭出身的女子会被标记上“赔钱货”的标签,因此她们的家庭会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早早的将自家女儿嫁出去。

一旦自家女儿长至13岁到14岁左右,也就意味到了月经初潮期,既有了生育的能力,所以她们会被家族无情地抛弃,只为了减少口粮,减少家庭负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