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鸿遍野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4
注音 ㄞ ㄏㄨㄥˊ ㄅㄧㄢˋ ㄧㄜˇ

拼音 āi hóng biàn yě

释义 哀鸿: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著;悲哀地叫着。比喻到处都是 *** 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成语出处 《诗经 小雅 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简体字 哀鸿遍野

常用程度 一般

感 *** 彩 贬义

成语辨形 哀,不能写作“衷”或“衰”;鸿,不能写作“洪”。

相似词 啼饥号寒、饿蜉载道、民不聊生

相反词 安居乐业、国泰民安、丰衣足食

成语故事 西周时期,周厉王任命荣夷公为卿士,对内残酷剥削,疯狂敛财,搞得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派卫巫监督百姓的言行,搞得人心惶惶。愤怒的人们起来反抗,赶走了周厉王。周宣王即位,他带领卿士巡访城郊,见到到处都是“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的惨状

英语翻译 Starving people fill the land.
教育部成语典
注音 ㄞ ㄏㄨㄥˊ ㄅㄧㄢˋ ㄧㄝˇ

拼音 āi hóng biàn yě

成语解释 找不到栖身之所的鸿鴈,悲伤哀痛地鸣叫。语本《诗经.小雅.鸿鴈》。后用「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难民。

【语义说明】 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难民。 【使用类别】 用在「境况凄惨」的表述上。【成语造句】<01>在兵荒马乱的年岁,往往哀鸿遍野,民不聊生。<02>天灾人祸,让世界许多地区陷入哀鸿遍野的惨况。<03>惨遭敌军的蹂躏摧残后,满城狼嗥鬼叫,哀鸿遍野。<04>战乱之后,又遭旱灾,这一带哀鸿遍野,人民无以为生。<05>在政治动荡的年代,每遇灾荒,老百姓便流离失所,哀鸿遍野。<06>当时社会动荡,天灾人祸,哀鸿遍野,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人民。<07>日前发生七级大地震,震毁房舍无数,导致哀鸿遍野,景况凄惨。

成语典故 《诗经.小雅.鸿鴈》鸿鴈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鴈1>于飞,哀鸣嗷嗷2>。维此哲人3>,谓我劬劳4>。维彼愚人,谓我宣骄5>。〔注解〕(1)鸿鴈:动物名。一种群居水边的候鸟。羽毛呈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食植物种子、虫、鱼以维生,亦称为「大雁」。(2)嗷嗷:状声词。形容哀号声。嗷,音ㄠˊ。(3)哲人:贤明而智慧卓越的人。(4)劬劳:劳苦、辛勤。劬,音ㄑㄩˊ,勤劳、劳苦。(5)宣骄:骄奢。

典故说明 「哀鸿遍野」是由《诗经.小雅.鸿鴈》:「鸿鴈于飞,哀鸣嗷嗷」两句句义扩大而来,原意是找不到栖身之所的鸿鴈,悲伤哀痛地鸣叫。又根据〈诗序〉所写,〈鸿鴈〉一诗是用来赞美周宣王,因为在当时「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而周宣王中兴周朝,让流离失所的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所以「鸿鴈于飞,哀鸣嗷嗷」又引申为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 *** 呼救的悲惨景况。后来就用「哀鸿」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哀鸿遍野」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难民。如清代汤斌〈睢沐二邑秋灾情形疏〉:「历年灾患频仍,黎民涂炭,今春卖儿卖女者,有售无受,以故哀鸿遍野。」

近义成语生灵涂炭

反义成语民康物阜 安居乐业 国泰民安

相关汉字成语:哀 鸿 遍 野 相关汉字解释:哀 鸿 遍 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