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来自农村的比例

如题所述

清华北大来自农村的比例

清华,北大招录的农村新生仅占学生总数的10%左右,不禁让人惊叹“寒门难出贵子”!

清华,北大这些一流名校,那些985,211重点大学的学旁山生大多数来源于哪里?农村学生分布如何?窥一斑可见全豹,我们来看看清华大学今年的新生情况吧:今年清华新生共计3800人,其中国际学生和港澳台地区学生共400人,大陆新生一共3400人。

在这3400新生当中,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660左右,占比19.3%,不过这些学生中,还包括学校通过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招录的380人,也就是说,真正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仅有380人,大概占到10%的比例。

不仅是清华,近年来,各大重点高校招录的农村学生比例也在逐年减少。在2000年以前,清北农村新生还能占到三成左右,而如今却降到只有一成,而且不仅是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一些985,211学校也是如此,农村学生呈现下降趋势,越是好的大学,农村学生就越少!让人不禁感叹“寒门再难出贵子”!

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农村“读书无用论”的盛行,都是导致“寒门贵子”难出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基础决定孩子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很多富裕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越来越大。比如网上传出的一所德威国际学校,学校小班化,国际化教学,开设钢琴,油画,书法等艺术类课程,每年国外研学……,优质的资源对应高昂的收费,一年25万的学费,再加上10万的马术训练费,几个家庭能承受?湖南卫视主持人李湘的女儿王诗龄,华谊老总王中磊的儿子威廉,李亚鹏的偶尔李嫣都就读于这所学校。

且不说这些明星大腕,单说说城乡教育的差异,城里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一对一辅导,哪一样不敬嫌要花钱?动辄一年数万的补习费,“寒门”能负担得起吗?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同,所以农村孩子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汗水才能赶上别人。

不仅仅教育资源的差异,城乡教育观念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我是农村教育工作者,农村听到的最多的就是“xx没怎么读书,不也一样做老板了吗?大学生不也是打工吗?”。以前寒门之所以出贵子是因为除了读书,很难改变命运,所以很多家庭,学子以一种近乎破釜沉舟的决心去拼命学习,用自己的努力弥补资源的差异。

现在农村经济发展得也挺好,很多人小富即安,认为读书并没有什么重要,不读书一样能够养家糊口,生活得挺滋润。这样一来,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顺其自然,疏于管教,孩子愿意读就读,愿意玩游戏就玩游戏。这样的培养方式能考上重点运稿中大学吗?更不要说清华北大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