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望远镜的基本知识

如题所述

1. 折射式:使用方便,视野较大,星像明亮,但有色差,会降低分辨率,使用和维护比较方便。
2. 反射式:无色差,但彗差和像散较大,使得视野边缘像质变差;常用的有牛顿式反射镜,光学系统简单,同样的价格,能买到的反射镜口径最大,获得最强的集光力。但是,由于需要调节光轴,对于初级天文爱好者使用较为困难;主镜筒开放,与外界空气接触,气流干扰观测,而且容易腐蚀主反射镜的镀膜。
3. 折反射式(马卡):综合了折射镜和反射镜的优点:视野大、像质好、镜筒短、携带方便。有施密特-卡塞格林式和马克苏托夫-卡塞格林2种。但是,由于副反射镜挡住了部分入射光线,影响进光。 1. 口径:物镜的有效口径,在理论上决定望远镜的性能。口径越大,聚光本领越强,分辨率越高,可用放大倍数越大。
2. 集光力:聚光本领,望远镜接收光量与肉眼接收光量的比值。人的瞳孔在完全开放时,直径约7mm。70mm口径的望远镜,集光力是70^2/7^2=100倍。
3. 分辨率:望远镜分辨影像细节的能力。分辨率主要和口径有关。
4. 放大倍数: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如开拓者60/700天文望远镜,使用H10mm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焦距700mm/目镜焦距10mm=70倍;放大倍数变大,看到的影像也越大。
放大倍数不是越大越好,最大可用放大倍数一般不大于口径毫米数的1.5倍,超过最大有效放大倍数后,影像变大清晰度却不会再增加。
5. 焦比:物镜焦距长度与口径的比值,相当于相机镜头上的光圈。如果口径不变,物镜焦距越长,焦比越大,容易得到越高的倍率;物镜焦距越短,焦比越小,不容易得到较高的倍率,但影像更亮,视野更大。
*短焦距镜(小焦比,焦比<=6):适合观测星云、寻找彗星;
*长焦距镜(大焦比,焦比>15):适合观测月亮和行星
*中焦距镜(中焦比, 6<;焦比<=15):适合观测双星、聚星、变星和星团,
更可以两头兼顾,很适合初学者。
6. 视场:望远镜成像的天空区域在观测者眼中所张的角度,也称视场角。放大倍数越大,视场越小。
7.极限星等:是望远镜所能观测到最暗的星等,主要和口径、焦比有关。正常视力的人,在黑暗、空气透明的场合最暗可看到6等星,而70mm口径望远镜的集光力是肉眼的100倍,能看到比6等星再暗五个星等的11等星。 1. 地平式:结构和使用简单,调节精度低,不能跟踪天体,适合初学者
2.赤道仪式:赤道仪在观测时用来抵消地球自转,跟踪天体运行;结构和使用复
杂,调节精度高;赤道仪有手动和电动,手动跟踪赤道仪适合专门的天文观测,
高档电动跟踪赤道仪多用于专门的天文跟踪摄影和观测研究
3,经纬式;它在赤道仪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通过手控器控制精密马达,来寻
找天体目标,找到目标后能自动跟踪.爱好者经常用来天文跟踪摄影和观测研究,
国际几大品牌都是我国国内代工.
初学者熟悉地平式支架后,可以选择手动赤道仪;初次使用也许会觉得调整复杂,但熟悉后观测星空会轻松很多;业余爱好者学习天文摄影时,也常使用电动跟踪赤道仪(电导),但价格较贵。 白天可用望远镜观测远处的大楼,将大楼的轮廓线移到视野的1/4处,如果轮廓线上橙黄色或蓝紫色特别明显,或轮廓线弯曲得特别厉害,光学质量就很差;再观看远处的树叶,一般60mm口径的望远镜,能看清40米远处的树叶叶筋,看不清说明光学质量很差(博冠开拓者60/700 可以看清60米远的梧桐树叶筋);晚上观测星星时,如果看到星星带很明显的颜色,或是视野边缘的星星拖着尾巴,其长度达到星星大小的2倍,说明光学质量很差,不适合天文观测
*选择31.7mm(1.25英寸)大目镜接口才能获得更好的光学质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