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国”一词有哪些涵义?

如题所述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一词涵义相对简单,主要是指“国家”,专指中国之全部领土,具有地域、文化、政治、民族上的特定涵义。古代的“中国”一词,其涵义则较为复杂,且前后发展演变特性十分明显。主要分为地域、都城、文化、考古等方面的意义。

 

首先是地域上的意义,是指中心区域,即“天下之中”,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夏”涵义相近。古代华夏族群活动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为是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都城意义上的中国,是国家政治中心的别称,专指都城、都邑、京师。如《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毛传》:“中国,京师也。”这里的“中国”与“京师”涵义相同,特指周王朝的都城。

接下来便是族群的意义,即天下文明的中心。因古代华夏族群和后来的汉族多建都于黄河流域,政治优越,经济、文化发达,文明化程度远超于周围四边之地,是四方仿效的榜样,故称其所在地为“中国”,以对应周边地区的“四夷”。 国家意义上的中国,专指中国境内尤其是黄河流域建立的单一的国家。如《汉书?陆贾传》:“皇帝(刘邦)……继五帝三王之业,统天下,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这里的“中国”指的是汉帝国,表示汉王朝有效统治的整个区域,自称“中国”。

最后便是考古文化上的中国,即同时并存的多支考古学文化联系密切,形成的“文化圈”或“相互作用圈”被认定是“最初的中国”或“早期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当多的学者认识到黄河流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中心区域,早在史前时期该区域就以核心作用和影响力将各地维系为一个整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22
古代的“中国”一词指中心区域,即天下之中。与“中原”、“中土”相近,原先是指以今河南省为中心的区域,后来随着不断战争与领土扩大,逐渐形成以黄河流域乃至更广泛的区域被称作“中国”。
第2个回答  2020-07-22
古代的中国是中原之国的意思。古代的文明的势力范围都在中原一带,所以称之为中国。
第3个回答  2020-07-22
中国,中央之国。古代时候,人们坚信天圆地方,而中国处在大地的中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