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日本人称为日本鬼子

如题所述

一、【称 呼】
“鬼子”这一称呼,据考证是中国人创造的,广泛用于指代日本人,尤其在侵华时期的日本士兵。有时也用来指外国人为本国人,如“英国鬼子”、“美国鬼子”、“德国鬼子”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华族人通常用“鬼子”这个词来侮辱外族人,而华人之间则多用“匪”一词。
“鬼子”原本是道士对魔鬼的贬称,源自《聊斋志异--画皮》。由于早期侵略中国的外国兵种主要是白种人,而在一些鬼怪画中的小鬼形象往往是面目可憎的,因此中国人民将那些五官“怪异”的白种人称为“鬼子”,后来这个词扩展到所有侵略者。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成为常见用语,特指侵华日军。“鬼子”一词何时从“倭寇”转变为“鬼子”并不明确。有一种说法是,这源于一次对联事件。
二、【日本鬼子】
明清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常受到日本海盗的侵扰,当时民间称这些日本海盗为“倭寇”。到了近代,中国人民统一将日本侵略者称为“鬼子”。关于“倭寇”变为“鬼子”的具体时间,没有确切记载。有一种传说是源自一次对联事件。
甲午海战前,清朝大臣李鸿章出使日本,并在结束谈判后与日本人共同举行了一场联合记者会。日本人想在世人面前展示其武力和文化优越感,于是在记者会上提出了一个风牛马不相及的问题,即他们有一上联对不出下联,希望汉字发源地的人能给出下联。
李鸿章没有示弱,要求日本人准备好砚台和磨好的墨,以及白绢,然后挥毫写下联:
“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下联的意思是:倭寇来偷大清龙衣,“八大王”变成“四小鬼”,“琴瑟琵琶”变成“魑魅魍魉”,“并肩居头上”变成“屈膝跪身旁”,“单戈独战”变成“合手擒拿”。从此,人们不再称日本侵略者为“倭寇”,而改称“鬼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