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著名节日是什么

如题所述

蒙古族著名节日是什么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大会第一项一般是摔跤比赛,摔跤手脚登高筒马靴,下身穿宽大的绸缎摔跤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颈上围有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仿古代骑士跨着大步,绕场一周。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技艺高超者可百发百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蒙古族的独特节日是什么

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大会第一项一般是摔跤比赛,摔跤手脚登高筒马靴,下身穿宽大的绸缎摔跤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颈上围有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仿古代骑士跨着大步,绕场一周。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技艺高超者可百发百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春节
过春节,蒙古族人民叫做“大年”。古时候,将春节称为“白节”。如今,人们将农历正月叫做“白月”。原来,蒙古族人以"白"为吉祥。据说与日常饮用洁白的奶食有关,包含着恭贺新春、吉祥如意之意。“白月”也是人们相互交往聚会的时节。节前,人们要做件好看的蒙古袍,备下羊肉和各种奶制品,加上几坛上好的美酒,然后开始“调马”。除夕,合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一些。除夕人们还纷纷地向长辈人敬“辞岁酒”,围坐吃饺子,俗称“黄馍馍”或“扁食”,耍“嘎拉卡”(下棋),还要听艺人说书,通宵不眠,沉醉在欢乐之中。初一,一大早身着各色服装的男女,跨上早已调好的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中,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习惯上这种敬酒每敬必喝,有的还边歌边舞,串包男女利用这个机会赛马,尤其是青年男女各不相让,他们大都以"浩特"之间距离为比赛距离,开始男女追逐。
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燃灯节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娱乐活动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土尔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蒙古族重要节日是什么?

蒙古族新年(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成吉思汗纪念节,农历三月十七日,是纪念成吉思汗显示卓越的军事才华,建立赫赫战功的日子。
那达慕大会,农历七~八月,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敖包节,农历五~七月,是蒙古族图瓦人祭祀天地日月大自然的节日。

蒙古族的特殊节日是什么节日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蒙古族的特色节日是什么

那达慕大会,每年都举行一次!摔跤,赛马,射箭比赛!

蒙古族什么节日是属于过年?

现在和汉族一样,除夕就是过年,过年 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希/恩/吉/尔",即新年。也有称"白 节"或"白月"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关于蒙古族春节的 来历说法不一,一是据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 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国都,盛筵庆功,并以此为蒙历岁 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见称"。星宿月是农历12月16日到1月15 日,这与农历前后相差一个月。而鄂尔多斯地区延续下来的蒙古 历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数记月。以此看,蒙古历岁首当是农 历四月。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算法,因 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 由来。 接近年底,无论农区还是牧区,家家户户都要立起灯笼竿。 到年三十,要清扫庭院,搞好室内卫生。佛前要设一小小祭坛,把 煮好的大块羊肉摆在祭坛上,供上乳制品和面制果品。 除夕之夜,要举行祭祖仪式。以往,在祭祖仪式申,还要进行 锻铁活动。蒙古族有个古老的《化铁出山》的传说,人们把它看作 是自己民族起源的传说。这一夜灯火通明。有的还请来蒙古民 间艺人说唱"乌/力/格/尔"(蒙古书)。青年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不 参加歌舞的姑娘们则聚在一起耍"沙/哈"(嘎/拉/哈,。普遍有守岁 到午夜的习惯。 近些年来,蒙古族春节虽与汉族大体一致,并吸收一些汉族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许多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 大年初一,全家人郡要穿上节日服装,聚于一堂,叩贺新年。首先由辈数最小的,向长辈拜年,依次进行;晚辈叩头,平辈请安;并装烟、敬酒、献哈达。长者受礼之后,要向弟、侄、儿、孙们表示祝福。祝福完毕,要给孩子们一些礼物和"压岁钱"。天一亮,家族亲友间就开始互相拜年。远途的都要骑马或赶车来。叩节、拜年一般到正月十五前就结束。 在边远农牧区,正月十六清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常在一起嬉闹的人还有"哈/巴/德"(打/黑/墨的习俗。就是在对方薪睡时,偷偷在他前额上抹黑,涂物多为锅底灰

蒙古族节日

蒙 古 族
历史源流
“蒙古”是蒙古族的自称。原为蒙古诸部落中一个部落的名称,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演变逐渐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
据载,蒙古族属于东胡系,是由室韦部落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到12世纪分衍出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塔塔尔、翁吉剌、蔑儿乞、斡亦剌、克烈、乃蛮等许多部落,直到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后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一个部落的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在汉文史籍中就统称他们为“蒙古”。
新疆的蒙古族是我国蒙古族的一个支系,是蒙古族的组成部分。根据文字记载,其先祖可追溯到十二世纪以前的“斡亦剌惕”。“斡亦剌惕”蒙语为“近亲、亲近的人、邻居、同盟者”之意,另一种解释为“森林中的百姓”,后发展成为今天的新疆蒙古族
服饰饮食
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由于这种生产和生活环境,他们创造了随时都可以拆搭、轻便、保暖,适合于游牧生活的具有民族风格的住宅,俗称之为“蒙古勒格尔”,满语习称“蒙古包”,其“包”为“家”、“屋”的意思。蒙古包内一般铺毡毯、兽皮。包顶和毡盖及门帘上嵌有美丽的图案。
新疆的蒙古族的传统食品主要以奶食品、肉食为主。蒙古族称奶食品为“查干伊德”(白食),称肉食为“乌兰伊德”(红食)。蒙古族视奶食品为珍品,每逢拜年、祝寿、招待宾客首先以品尝奶食、敬献奶酒为最美好的祝愿。奶食品味美香甜,富有营养。奶食品的原料主要是鲜牛奶,其次是山羊奶。
新疆蒙古族的奶食品主要有以下几种:奶皮、奶油、黄油、奶疙瘩、奶酪、酪酥。
蒙古族牧民还用奶制成多种饮料,主要有奶茶、酸奶、酸乳、奶酒、酸马奶等,不仅充饥解渴而且常饮能使人强体祛病、延年益寿。
新疆蒙古族的肉食品主要为绵羊肉,其次是山羊、牛肉。忌食马和鱼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渐渐开始吃马、鱼肉了。忌食狗肉。食肉方式以“煮”为主。
新疆蒙古族的日常面食主要有小麦、小米、青稞。面食种类有:烤饼、汤面条、饺子、油饼、炒面、炒米乌。
蒙古民族的传统服装为袍子,俗称“蒙古袍”其样式为右开襟,不开衩,袖长而窄,高领,宽下摆,适合于牧区生活。未婚妇女及男子袍子上都扎腰带男子习惯在腰带左右两侧佩挂一把别致的蒙古小刀和烟荷包。戴的帽子有“托尔齐克”,其式样为圆型,似同瓜皮帽、尖顶;顶上结有朱英,妇女们戴的一种凉圆帽。夏季则分别戴礼帽和头巾。妇女们喜佩戴首饰。男子在左耳戴一只耳环。
婚姻与家庭
新疆蒙古族实行氏族外婚制,严禁氏族通婚。而且严禁族外婚,实行本民族通婚。聘婚是新疆蒙古族的主要形式,它有一套特有的习俗,其过程主要有:提亲、定亲、送聘礼、搭新房及姑娘宴、婚礼、接围帐、回门等7项。在婚礼进行当中多次有祝词人为新郎、新娘致祝婚礼词,以表示对一对新人的祝福。
蒙古族的家庭,一般以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家庭成员一般包括父母、子女、祖父母和孙辈。儿女万家后要另立门户;每个家庭基本上是以一个蒙古包为单位。他们十分重视文明家风的培养。
宗教信仰
蒙古族所信仰的教派有萨满教、黄教。
古代的蒙古人最早信仰萨满教。萨满教崇拜神灵,把世界分为三种:天堂在上,诸神居之;地为之中,人类居之;地狱在下,恶魔居之。掌教的巫师则宣称自己集万能于一身,除了能役使鬼魅为人祛除灾难外,还能占卜吉凶,预言祸福。萨满教的祭祀有:祭天、祭地、祭敖包、祭火、鲊答等活动。黄教,又称喇嘛教,因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而得名。
文化艺术
我国的蒙古族现使用着两种文字,一种是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等地的蒙古族所使用的“胡德木文”,另一种是居住在新疆的蒙古族所使用的“托忒文”,“托忒”是“清楚、明了”之意。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分内蒙古、卫拉特和巴尔虎不里亚特三种方言。
新疆蒙古族民间文学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主要为流传的各种口头创作和局面文学,包括众多的英雄史诗、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儿童民间文学、谚语、格言、祝词赞词、谜语和长短调的民歌等各种形式的民间文学,是我们祖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绚丽的瑰宝。英雄史诗《江格尔》产生于卫拉特蒙古人民中间,被誉为民办蒙古族古典文学三大高峰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格萨尔传》、《祖乐阿拉达尔罕传》、《其尔根茶干汗的故事》;神话传说中以《天女之惠》最为出名。
新疆蒙古族的音乐主要是指歌谣曲和器乐两种。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特别是演唱民歌,几乎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器乐有筝、胡琴、二弦、提琴、口琴、筲。其中二弦和筲是新疆蒙古族所特有的乐器。
新疆蒙古族有一个传统的独具特色的“沙吾尔登”乐舞。它是在“二弦”乐器的弹奏下,随着不同节奏的乐曲,变换其舞姿的乐舞。
新疆蒙古族在史学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主要著作有《咱雅班第达传》、《四卫拉特史》、《土尔扈特诸汗史》、《蒙古溯源史》等等。而举世闻名的《雷纳特1号地图》就是卫拉特蒙古人绘制的;该地图对我国西北及中亚广大地区的山川、湖沼、森林、民族待作了较详尽的绘制。
新疆蒙古族在法学方面也有重要建树。主要有《蒙古—卫拉特法典》同后来的《喀尔喀法典》、《理藩院则例》被誉为蒙古法三大文献。
风俗习惯
蒙古人所主要崇尚的人生礼仪有:诞生礼、摇篮礼、剪发礼、葬礼。新疆蒙古族的传统葬式有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法葬。金葬,将尸体置于山中;木葬,尸体悬于树上;火葬,用火焚之;水葬,将尸体沉于河中;土葬,将尸体埋于地下。
新疆蒙古族的最盛大的节日是春节,其次是麦德尔节、塔克恩节、点灯节。①“春节”,蒙古族称为“查干”即“白节”之意,认为白色是某事物的开端和源泉,自古崇敬白色,把它作为美好和吉祥的象征;②“麦德尔节”,麦德尔即弥勒佛,此节日最初是祭弥勒佛,后来逐渐演变为节日。具有很强的宗教色彩;③“塔克恩”节,是祭敖包的意思。这个节日是蒙古人祭祀天地日月大自然的节日。由于“塔克恩”节的性质有了改变,现在被称为“那达慕”大会,“那达慕”即“娱乐”之意。④祖乐那依尔,即“点灯节”之意,节期在农历10月25日。是一种小型的宗教节日。
娱乐活动
新疆蒙古族的娱乐活动有摔跤、赛马、射箭、唱歌跳舞等,其次还拉羊皮、打火镰等。“赛马、摔跤、射箭”这三项活动不仅是娱乐活动,也是“男儿三艺”是蒙古族衡量男子有无本领的标志。
==
蒙古族节日
--------------------------------------------------------------------------------
2004-8-17 10:10:51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大会第一项一般是摔跤比赛,摔跤手脚登高筒马靴,下身穿宽大的绸缎摔跤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颈上围有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仿古代骑士跨着大步,绕场一周。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技艺高超者可百发百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春节
过春节,蒙古族人民叫做“大年”。古时候,将春节称为“白节”。如今,人们将农历正月叫做“白月”。原来,蒙古族人以“白”为吉祥。据说与日常饮用洁白的奶食有关,包含着恭贺新春、吉祥如意之意。“白月”也是人们相互交往聚会的时节。节前,人们要做件好看的蒙古袍,备下羊肉和各种奶制品,加上几坛上好的美酒,然后开始“调马”。除夕,合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一些。除夕人们还纷纷地向长辈人敬“辞岁酒”,围坐吃饺子,俗称“黄馍馍”或“扁食”,耍“嘎拉卡”(下棋),还要听艺人说书,通宵不眠,沉醉在欢乐之中。初一,一大早身着各色服装的男女,跨上早已调好的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中,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习惯上这种敬酒每敬必喝,有的还边歌边舞,串包男女利用这个机会赛马,尤其是青年男女各不相让,他们大都以“浩特”之间距离为比赛距离,开始男女追逐。
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燃灯节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娱乐活动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土尔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新年 祭火日 ……

蒙古族过什么节日

那达慕大会。

11月23是蒙古族什么节日

火日亦称火节
篝火节是内蒙古北部鄂伦春族人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鄂伦春人会燃起篝火,并集体围绕在篝火旁,载歌载舞,欢乐通宵。鄂伦春人对火神的崇拜历史悠久。他们认为 火有驱邪祛污的作用,器皿衣物置于火上烘,被认为是变得洁净了。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春节的早晨要向火神供祭,祭时向簧火磕头祈福。每逢春节 客人来拜年时,须先向火神敬拜。
一、蒙古族简介
“蒙古”意为“永恒之火”。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
二、蒙古族的特色传统节日
1、那达慕大会(每年7、8月间)
那达慕,蒙古语为“娱乐”或 “游戏”之意,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
赛马、摔跤、 射箭被称为蒙古族的“男儿三艺”,举办的那达慕草原旅游节集中展示蒙古民族歌舞、体育、竞技、服饰、饮食各方面的灿烂文化。
那达慕开始以单纯的歌舞娱乐形式为主,后来增添了摔跤、射箭、赛马等比赛项目,场面隆重,气氛热烈。旅游节期 间,游人可住在蒙古包品尝奶茶、还可以参与到骑射歌舞等节目中,充分体验草原民族的豪放自然的民族风情。
2、马奶节(每年的农历八月末)
这一节日是蒙古族传统节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一带为多见。在这个收获的季节,牧民们为了祝愿健康、幸福、吉祥,人畜兴旺,所以以洁白的马奶来命名这一节日。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
3、查干萨日(每年农历12月23日至整个正月)
查干萨日,在汉语中译为“白月”,又叫做“白节”。在每年农历春节前后,草原上都要举行祭火、祝寿、拜年等活动来庆祝新一年的开始,这便是蒙古族的春节——“查干萨日”。
① 祭火:熊熊的火焰象征着幸运吉祥,祭火即蒙古族对来年的祈福。
② 祝寿:是为长者祈福的活动,农历12月25日、26日,给85、73岁高龄的老者祝寿;农历12月27日至除夕,向61、49岁的长者祝寿,祝寿时晚辈要向长辈行礼,以表祝贺。
③ 除夕:除夕夜,牧民家中都要摆放由点心、奶食、糖果等拼成的花盘,牧民间互邀喝茶,晚上则全家齐聚,开家庭宴会,这也是整个节庆的最 *** 。
④ 拜年:拜年从正月初一开始,先是牧民集体祭敖包,然后开始家庭内部的拜年,需着装端正,手捧哈达,由晚辈到长辈,再由长辈至晚辈。
4、兴畜节(每年正月和清明前后)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爱畜如子。正月里人过春节的时候,也不忘给牲畜过新年。
兴畜节在蒙古语中称为“玛力音新敖如鲁呼”,也可译作“迎春宴会”,是蒙古族牧民很早以来的传统习俗。这一节日没有固定日期,大体在正月和清明前后,以每个村落为单位举行。
节日时男女老幼集合在野外,支帐幕设锅灶,将所有牲畜赶来,查看膘情,研究春天接羔接犊的问题,给肥壮的种公畜挂彩。然后有摔跤、说书、 唱歌、好来宝等娱乐,然后举行一些简单的宴会,欢庆节日。庆祝结束后,还会将这天的各种食品分发给大家一同享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06
1、马奶节
马奶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以喝马奶酒为主。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蒙古民族牧养五畜和挤取乳汁加工各种奶食品,是他们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的重要内容。奶食品又是牧民的主要饮食来源,所以每年开始挤新奶时都要进行一定的仪式,并进行聚会庆祝,希望获得更多更好的奶食品,其中马奶节古老而具有典型性。2、白节白节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整个白月期间,草原上的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带上崭新的哈达和美酒等,三五成群,挨家挨户给各浩特的亲友、家长拜年。不过现在,草原上看到的更多的是骑摩托车或开吉普车的男女青年。拜年的路途,是青年男女赛马、追逐、嬉戏的绝好机会。身临其境的人无不感到马背民族不拘一格的生活情趣和粗犷豪迈。3、那达慕那达慕是蒙古语,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天,那达慕除了进行男子三项竞技外,还增加了马球、马术、田径、球类比赛、乌兰牧骑演出等新的内容,同时举行物资交流会和表彰先进。举行那达慕时,牧区方圆数百里的牧民穿起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或乘坐汽车、勒勒车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4、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节日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祭祀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遭,求神降福。5、点灯节点灯节蒙古族称之为"祖乐",节期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一种小规模的宗教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这一天黄昏时,家家户户在一高坡处立起木架,架上自制的灯,这种灯的灯芯是用芨芨草做成的。在每个蒙古包内有用面团攒成的小油灯,整个晚上都亮着,象征着世界永远光明,人们长命百岁。
第2个回答  2023-03-08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蒙古族春节、那达慕大会、马奶节、敖包节、祭祖节、燃灯节等。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东岸一带。

  蒙古族春节与传统春节时间一致,在除夕之夜一般都要吃手扒肉、点篝火,以示合家团圆,辞旧迎新。那达慕大会在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马奶节以赞颂骏马和喝马奶酒为主,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祭祖节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日举行,是纪念蒙古族祖先成吉思汗的节日。燃灯节是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

  蒙古族早期的社会经济主要是狩猎与游牧,直到13世纪,蒙古族仍然有“围猎“的习俗。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畜牧经济是蒙古族主要的社会经济门类。直到16世纪,在河流两岸有条件可供耕作的平川上,蒙古族人民才发展了畜牧饲养与农业混合的农耕经济。到20世纪初,各地蒙古族的区域经济可分为畜区、农区、半畜半农区。

  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蒙古族也崇拜龙,还有的部族有树木图腾崇拜、牦牛图腾崇拜等等。各种图腾神话反映了蒙古民族特点及与北方各民族、特别是阿尔泰语系各民族神话的许多共通之处,体现出他们之间相互交融的密切联系。
第3个回答  2023-03-06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而在蒙古族中,有很多重要节日,不同的节日都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以及独特的风韵,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哪些呢?
  那么,下面就随我一起从 蒙古族文化 的角度去看看吧!

  白节
  蒙古族过去春节称为“白节”,如今,将农历正月叫做“白月”。这是因为蒙古族崇尚白色的缘故。“白节”是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节日的时间和春节大致相符。昼夜灯火不灭,晚饭前要祭祖,之后全家共进晚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一些,酒肉剩的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富富有余。除夕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晚饭后,举行下棋、说书、跳舞等各种活动。初一的早晨,早早起床,在门外放供桌和供品,向日出的方向磕头,拜天。之后回到屋内向供奉的神佛像上香磕头。孩子对父母、长辈行拜年礼。这一切进行完后,按年龄长幼入座,饮茶、敬酒。吃完新年饭后,身着节日的盛装,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地到亲友家拜年。

  那达慕
  是蒙古族最盛大的节日。“那达慕”是蒙古语的音译,是游戏娱乐的意思。“那达慕”大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举行。每到这时,牧民们不分男女老幼,都穿上节日的盛装,骑马坐车从四面八方赶来。大会上,要进行被称为“男儿三艺”的射箭、摔跤、赛马等传统体育比赛。此外,还有各种棋艺比赛和各式各样的歌舞表演。“那达慕”,一般进行五至七天。

  “那达慕”起源于十三世纪初,当时,“那达慕”的主要项目就是进行射箭、摔跤、赛马比赛。如今的“那达慕”已增加了物资交流、文艺演出等许多新内容。使这一传统的民族盛会,更加喜庆、吉祥、欢乐而富于实效。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没有摔跤不能称为那达慕。摔跤手可多可少,最多达1000余人,且不受地区和体重的限制。

  蒙古族在历史上非常器重“达尔罕摔跤手”,这是终身的荣誉。在授予光荣称号的仪式上,获“达尔罕”称号的摔跤手,穿上比赛的全套服装,三唱摔跤歌后跳跃进场进行表演。由主持那达慕的领导人发给证章、证书和纪念品,并按民族习惯请他喝一碗奶酒和鲜奶。此时,获“达尔罕”者挑选一名最有前途的摔跤手,把自己的摔跤服脱下来赠与他,自愿担任业余教练,然后互相拥抱,一齐跳跃出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