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双减的建议怎么写?

您对学校减负提质工作(包括作业管理、课后服务、课堂教学等)有什么意见或建议?(选填,不超过100字)

双减”是为学生整体减负,要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对此家长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1家长双减政策的看法和建议最新三篇,大家快一起来看看2021家长双减政策的看法和建议最新三篇吧!2021家长双减政策的看法和建议最新三篇1对教培行业而言,2021年夏天,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几个重要政策相继出台,政策、细则、监督实施,一气呵成。1陆续出台的重要政策做了哪些具体规定?7月24日,教育部网站公布“双减”政策,全称为《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规定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二是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如,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严禁资本化运作,不得上市;不得占用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各平台不能刊登校外培训广告。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理控制学生连续线上培训时间。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7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以贯彻落实“双减”意见,指导各地做好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治理工作。其中,根据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规定,在开展校外培训时,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在开展校外培训时,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7月30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2021年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方案》(简称《方案》),就2021年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作出部署,并明确2021年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重点,其中包括打造良好教育生态情况,主要包括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双减”和落实“五育并举”等情况。与政策相对应的,整个社会都成了教培行业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一方面,上市教培公司股价暴跌,各大教培机构大比例裁员,响应政策要求、下架学前业务线……另一方面,快速谋求转型,如猿辅导宣布转型素质教育赛道,并推出科学启蒙教育新品牌“南瓜科学”。如好未来推出了彼芯课后成长中心,转型做托管机构,提供托管服务。还有转型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网易有道等机构都有所尝试。各大机构对已有的学科产品进行了调整,以符合政策要求。其中,与教育出版相关度较高的是对寒暑假产品的调整。按照“双减”政策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以我多年的经验来看,很多教培机构有可能这样调整寒暑假课程为:由原先的销售直播课送讲义练习册模式,改为销售练习册附赠答疑辅导和录播课模式。寒假时,教培机构的付费用户,会收到一本练习册,学生完成练习后,扫码拍照由后台进行判题,遇到不会的由机构的辅导老师进行答疑,根据作答情况、针对知识薄弱环节推送录播课程。练习、答疑、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其中,服务的比重较大。2教培行业和教育出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双减政策适用于教育出版吗?教培行业的收缩,对教育出版是利好吗?如果是利好,教育出版该从哪些方面发力?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简单梳理一下在教培行业狂飙突进的这十几年中,教培行业和教育出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或许,历史的梳理与回顾,对我们看清前行的道路,能有所借鉴?教培服务与教育出版图书的用户是完全重合的,用户的时间是一定的。在教培行业高速发展的这些年,对出版业而言,除了争夺用户、争夺用户时间、争夺用户预算,教培行业在出版业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试举几例:成为出版业产品的特殊销售渠道。教培行业中,除了知名度高的头部公司,还有大量的中小规模机构,他们的教研能力较弱,会直接采购教育出版的一些图书、直接用作教材授课,尤其是英语、作文、阅读、学前等细分门类,由此,产生了一些专供教培行业的图书,如小桔灯作文等。直接进场做出版,贡献了行业爆品。一些头部教培机构,直接成立出版中心,按照教育出版的经营模式,把机构的优质教育内容直接转化成出版物,如好未来文创出版中心、作业帮、网易有道的图书市场销售业务。由此还诞生了一些图书市场上的爆品,让出版业叹为观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01
要准确的理解和认识双减,首先还是要明确一下双减的含义是什么?双减主要是指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那我们从两方面分别讨论下家长对其的具体看法。

一、减轻作业负担。这其中包括量化各个年级的作业时间,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要求教师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等。对于这一点家长的看法有同意和反对都有。

赞同方:认为近些年学生的实际学习负担真的是太重了,小学刚刚入学就已经达到了从早学到晚的地步,这还没有进初中,每天回到家里学习都要到九点多钟,每天学校规定的小学生晚上9点上床睡觉根本大多数时间是做不到的。今外家长的负担也很重,现在很多学校老师不负责批改作业,学校留下来的作业要家长在学生完成后对照答案去给孩子做改正。这种方式和我们80年代初出生的家长对于小学时光的回忆完全不一样。虽然没有了老师批改作业时看你那犀利的目光,但多了父母在家里对着孩子和作业时的大呼小叫。这学校的作业不是留给孩子的,而是留给孩子和这个家庭的。让本来忙于工作的父母更大的疲惫。所以这部分家长对于国家的政策是非常支持的,即让孩子从题山考海中解放出来,同时也把家长解放出来了。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反对方:如果学校不给孩子留作业,同时学校又减少了在校期间的考试,我们如何知道孩子的真正学习成绩。同时孩子本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差,这又没有作业,一天就知道玩,将来可怎么办?以前还说不要让孩子输到起跑线上,现在没有考试和测验都不知道起跑线在那里了?这让这一部分家长和孩子更大的焦虑了。

二、减少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对于这个政策广大的学生家长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支持方: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政策的落地,会让教育成本降低,孩子补课减少幸福感会提升很多。这一政策对于广大的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是拍手称快,本来看见班里的几个家里条件好的学生每天各种的校外补课,然后考试名列前茅。自己也想送孩子去参加,但是又囊中羞涩,每每想想就感觉对不起孩子。现在国家通过政策的方式把所有人的教育资源拉到了同一条水平线上,所有的孩子可以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进行竞争。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就是一大福音。

反对方:主要是集中城市的中产阶级家庭。他们希望通过孩子的努力学习将来可以继续保持自己的社会阶层不会到了孩子时而滑落。他们希望通过像之前那种不太公平的方式让孩子取得更好的学习资源。他们想通过现在手里的钱而解除自己对孩子未来的焦虑。

”双减政策“做为国家的大政方针在全国已经完全推开。这也是国家正在进行一场重大的教育改革,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推进教育公平,降低学生和家长的焦虑,让教育回归本质。那针对这种不可逆的潮流我们的家长应当怎么办?

三、针对”双减“我们学生和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家庭将是孩子之后学习的主战场。双减实行后孩子的负担是减轻了,但是家长还不能放任自流。因为社会竞争的压力还在,这时家长的平时督促教育工作更大加强。

培养孩子的孤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自律的孩子才能享受更多的自由。孩子的学习将由之前的督导性变成今后独立自主的学习性。家长不可能时时刻刻守在孩子身边。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信心,让其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和思考能力将在今后的学习和社会工作中更显的尤为的重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3-26
双减政策的颁布的确现在实行的比较广泛,家长对双减的建议是:
1.因为双减政策的刚颁布,社会上的内卷现象与鸡娃现象还一时半会儿不能完全平复,所以家长也现在不得不让孩子继续多学习。
第3个回答  2022-03-31
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在课后辅导的时候增添一些提高性的作业或者是问题。对孩子进行进一步的提高。
第4个回答  2022-03-25
作为家长,我们永远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为此,教育部发文提出,家长要有意识担当、角色担当和行动担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