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不满打工生活回乡下种田,是逃避吗?

如题所述

为什么中国人一旦失意,就想着回家种地?”这山间田野中,到底有什么东西由古至今吸引着中国人?—林语堂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山林田野都有一种莫名的情感,一旦自己官场,情场失意,或者遇到人生之中解决不了的难题,又或者是经历过千般困难之后毫无意义,就想着回到老家归隐山林,种田了此余生。乡间田野是中国人最朴素的记忆中国历史纵横五千年,孕育出了与众不同的农耕文明,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之中,我们祖先生活环境的状态一直没有变幻过。从来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当然南方也可能是红土和水田。无数的文人骚客都把回家种田当作了自己最后同时也是最好的一条退路,从古自今,莫不如是。东晋王朝格调最高的文人陶渊明在政治失意之后仅仅39岁就选择了回到老家归隐,连而立之年都还不到的他以一己之力开创了中国的田园诗派。而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也是让后世无数人效仿。一面是对治国平天下充满向往,一面是对安史之乱后唐朝充满失望的杜甫杜子美也是在官场基层摸爬打滚了几十年,最后喊着要回到老家种田,以结束自己遥不可及的梦想。而今日,无数中国年轻精英,他们拥有高学历,令人羡慕的丰厚收入,让人可望不可及的社会地位。但每年主动脱离辞职的高学历人才回乡创业,种田,养猪的事情仍然是层出不穷。不用挤在拥挤杂乱的钢筋水泥楼里;不用一群人以分铺的方式把一身家当和吃饭的地方放在一张铁架子上;不用每天瞪着时间在公交里面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与时间赛跑;不用每天和吃饭计较时间;不用每天看着大城市的灯火辉煌,却没有一个自己的容身之处。乡下之中,白天抬头是明面可见的晴空万里,黑夜抬头是星月满天;放下一天的劳累,听着蛙声蝉鸣入睡,不需要为了快节奏的工作去熬夜较劲,可以实现久违的早睡早起,让我们的身体焕发活力。家门附近耕耘一片土地,是比城市冰箱还好的天热保鲜;虽然需要培种,施肥,浇水,锄草,但这是我们四季食物的来源,也不会因为各种反季食物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毛病,我们自己菜园里面的菜能够让我们做到天人合一。若有浪漫者,可以在自己庭院周围种点花,夏天的向日葵可以朝阳而生,冬天的向日葵可以结出瓜子让我们唠嗑不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在自己修建的木屋或洋房里面享受生活,养几头肥猪,以待过年;养几只鸡,使平时生活无肉亦有蛋;养几只鸭,让水禽成为近边之物;养几只狗,或看门守院,或出门溜达;养几只猫,以防鼠灾;春耕之时勤勉于田间;夏日之时虽劳累而无怨;秋收之时齐心并举;冬藏之时蛰伏炖肉;每天开门看见的不是城市的车水马龙与机器轰鸣,而是来自于天地山水之间的青白一色;每天呼吸的不是那经过工业污染后千万人交合的废气,而是来自于田野广木净化之后的清气;这就是中国,这就是中国人曾经存在也最令人向往的隐居乡村生活。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大自然的赠予和人类的尊重自然。渺渺乎寄身于天地,犹如故人归。这样的生活又怎能不让我们心之所向?归隐返乡可以避开永无止境的人心算计归隐乡林,回家种田这个口号最早是被陶渊明这批人提出来的;从他以后,暗藏这种想法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他们大多都是隋唐宋元明之际才华横溢的绝世文人,他们以为金榜题名之后便能够在皇帝面前大展手脚,为天下苍生再造一个太平盛世。但这满脑子的热血与激情却忽略了各种官场上的勾心斗角与潜规则。中国读书人的道路构建都是比较单一的,往往读书科举之后就会面临官场的考验,要莫是遵守规则,从底层干起,与之同流合污,最好熬到四五十岁,若生命之中得遇贵人,幸许能在暮年登临高位。但历史之中的才子又有几个是愿意同流合污的呢?他们往往文章天成,满脑子的精忠报国,一心向道,却忽略了上位者当年也是靠这样熬上去的,又岂容他们几个李白,杜甫一类的人物去破坏那官场上早已定好了的规矩。对于权力不可得之后,有些人奴颜媚骨求全,这样的人失去了读书人的气节与风骨,幸好他们终究只是少数。更多家世清白,毫无依靠的读书人,依旧是选择了归隐山林,回家种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挥一挥衣袖,不沾官场一丝陋习。官场上的每一步上升之路,都是金银与算计铺就;你时时刻刻要担心自己下一次会不会成为他人的垫脚石,会不会成为他人邀功请赏的工具,回到山村,你可以自由潇洒,不用去为了取悦别人而委屈自己,你可以在这天地间堂堂正正的做一回自己。你可以在完不成立功之后去追寻立言,立说那另外的两不朽,给后人留下无数诗文篇章,让千万年之后的我们读到你,还能够与你的灵魂对话,让我们感觉前辈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这样不就是达成了不朽吗?归隐山林,回家种田并不是逃避当下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谴责归隐山林,回家种田是一种逃避的行为,是失败者,懦夫的表现。我个人觉得这种看法实在是过于片面,有归隐想法的人不一定是逃避者,相反,他们每一个人人曾经都是积极的入世与成功者。归隐往往不是突然想到就去做的事情,而是经历了半生的磨难与挫折,方才有了这个选择。他们是对人间大道的勘破。过往的他们务于虚华,追名逐利,如今的他们淡薄名利,有一方山水便有一片天地,心中自成,于万事波澜不惊。汉朝开国功臣张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早年的他为了复韩的大业四处奔走,甚至散尽家财策划了波浪沙铁锥刺秦始皇的传奇故事;中年的他成为了刘邦的左膀右臂,为汉军作战出谋划策,使得楚汉之争终归刘。最后名列汉初三杰,让人好不钦慕。就这一生的丰功伟业来说,有几人敢说张良是失败者,又有几人敢说张良是懦夫?然而就是在政治上所向无前的张良晚年还是选着了归隐山林,回家种田。他的归隐成就了一段君臣相合相离的佳话;他的离开是对于平定天下之后的一种释然,须知治天下之后还有悟道修身等个人事业等着他去奋斗,正如古语所言:彼之甘澧,我之糟粕。每个人在每个时期都有相应的职责与事业,若有不能达到和已达到者,我们对于他们的选择没有指责的权利,须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强调的一直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而我们出身于农村,回归于农村,又有何罪?寄语时自今日,广大中国人去追求的归隐山林,回家种田并不一定是真的要去种田锄地。我们要有理想,但更要有对于现实和本人的清楚估量。今天的种田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代称。毕竟传统离我们是越来越远了,老一辈的70后可能会种田,插秧,育苗,冬藏;80后可能跟着父母一起劳动过,喂过家里的鸡鸭猪牛;但90后,乃至00后的社会青年一代就真的是很少接触到真正的农村生活了。所以我们没有资格要求每一个人一定要去从物质上种田,因为现在的种田若不是从小学会,那就真的是一个专业活。我所强调的种田可以是心灵和生活之中的种田,工作学习累了不妨去山野空旷之处轻快心灵,受到委屈,有苦不能言了不妨提一壶老酒去山中找一无人处和天地对饮,说一说这些年心中的不能言。这才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种田,希望有能身体力行者便努力去做;有见身边归隐山林,回家种田者,也不必出言讽刺与中伤,因为这确实是中国人数千万人最后的退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23
其实我也非常向往田园生活,不过因为有很多追求,所以暂时还不可能像这里面说的那位男子那样,对着妻子和儿子,因为我现在别说儿子,就连妻子都没有,如果自己跑到田园里面生活的话,肯定会觉得非常闷得慌,也不会待多久,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外界压力,毕竟人不能为自己而活,也得考虑家人,我的父母也许更加适合过这样的生活,但他们绝对不支持我这样做作为一个年轻人,要有动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你实现了再过这种田园生活还可以,但如果你因为失败了就鼓不起勇气。那么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种逃避。
当然这并非说里面的这位男子不敢面对现实,相反他的很多事情都走在了我前面,至少他创业失败之后,还有余钱去买房子,而我现在连创业的资本都没有。除此之外,他的这种行为也不一定是逃避,因为有些事情只要你认清了现实,认为没有必要再继续在这方面纠结下去,输赢就已经不重要了,可能创业的这个过程并不快乐,就连家人也跟着一起受苦,所以当你选择了田园生活的时候,家人也如释重负,放弃梦想不一定是懦弱,也有可能是为了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人有的时候应该执着,有的时候也应该做出妥协,这就需要你自己去判断了,而且你对未来一无所知,也不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在未来甚至有可能后悔,有可能对自己的判断感到侥幸,但无论如何只要做了就不要后悔,否则你在哪里过的都不会快乐。而对于正在努力的人来说,虽然向往田园生活,但现在考虑还为时尚早,只能有当你具有一定的实力之后在开始审视,因为人的想法也是在不断改变的,可能你现在觉得是对的,以后又会觉得是错的,如此反反复复,到最后连自己都分不清楚了。
这里单独说一下田园生活,在现代社会没有人能够真正的脱离,而且你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孩子如你一样甘愿在田园中生活,所以你必须有一定的保障,而且田园生活只是节奏比较慢,跟努力的时候还得努力,如果你天天吃完了,睡睡完了就在外面晒太阳,那你这一生过得也不会有意义,所以无论到哪里都得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只是看你做的开不开心罢了。
第2个回答  2023-05-02
这是从古就流传下来的农耕思想导致的,因为总觉得在外面拼搏累了,只有回家才是最安心的。而且种田也带有陶渊明的浪漫思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