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的三门是指哪三门?原因是什么呢?

如题所述

河南省三门峡的三门是指哪三门?原因是什么呢?

三门峡的地名来源自大禹治水的一个传说。

相传大禹治水,挥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黄河之水滔滔东去,三门峡由此得名。辖区地处秦岭余脉崤山山麓,千古雄关函谷关矗立境内。因古时崤山与函谷关并称"崤函"之塞,三门峡又称"崤函"。

现在的三门已不复存在,三门峡水利枢纽在造福人民的同时,也封存了关于三门的历史记忆。

旧时黄河河床中有岩石岛,将黄河水分成三股息流由西向东,北面一股处为"人门",中间一股处为"神门",南面一段处为"鬼门",故此峡称为三门峡。三门峡以西是渭河、水的汇合处,两水汇合后再向东流到入黄河,所以黄河入河南省后水流急、流量大,在旧社会经常泛滥成灾。

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成,让这一带水患变为水利,也让三门峡这一雄奇景观变为尘封的记忆,其间功过,任世人评说。

1956年4月,从陕县划出会兴镇区建立三门峡工区。9月,三门峡工区更名为洛阳专员公署三门峡办事处。1957年3月26日,建立三门峡市(地级)。1961年10月,三门峡市降为县级市,隶属洛阳专区。1986年1月18日,撤销洛阳地区,三门峡市升为地级市

三门峡市地处河南省西部,介于北纬33°31′24″~35°05′48″、东经110°21′42″~112°01′24″,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黄河南金三角地区,东北接洛阳市新安县、东临洛阳市宜阳县和洛宁县;东南邻壤洛阳市栾川县;南同南阳市西峡县为邻;西南与陕西省商洛地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相连;西和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共界;北隔黄河和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平陆县、垣曲县相望。

三门峡市东西横距153公里,南北宽132公里,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处于秦岭山脉东延与伏牛山、熊耳山、崤山交汇地带,平均海拔高度在300至1500米之间。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山区面积5750平方公里,丘陵面积3777平方公里,川原面积969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的54.8%、36%和9.2%。三门峡市地形多样,地形有"五山四陵一分川"之称。海拔2413.8米的小秦岭老鸦岔脑峰是河南省最高峰,现在老鸦岔脑山区已经开辟为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门峡市区座落在黄河南岸阶地上,三面临水,形似半岛,素有"四面环山三面水"之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15

三门峡地处豫、晋、陕三省交界处,黄河中下游,是河南省的地级市,古称陕州,1957年随着三门峡大坝的兴建才设立三门峡市。三门峡市三面临水,形似半岛,黄河从市区北面穿流而过,素有“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村半城田”之称。大禹运用疏导分流等方法成功治理了各地的水患。而在当时,三门峡所处位置是夏朝的中心地区,同时河流众多,也是大禹治水的重要区域之一。

三门峡是黄河进入平原以前最后一段险要的峡谷,由于地形影响,这里地势险峻,水流湍急,两岸石壁陡峭,因旧时黄河河床有岩石,并经过多年河水冲刷,河中两座石岛(即鬼石和神石)把急流分为三股。在黄河流经三门峡河床中,有一座突起的小石柱,名叫“中流砥柱”。冬天水浅的时候,它露出水面两丈多;洪水季节,它只露出一个尖顶,似乎马上就要被洪水淹没。但是,千百年来,任凭洪水再大,风浪再高,它总是挺立在激流当中。因此,中流砥柱就成了峡谷中的航标。

过去险峻的峡谷和三门,现在已经不见了。因为这里建起了横跨峡谷的大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它也是黄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大坝长713.2米,高106米。该工程为河南、河北、山西三省提供了丰富的电力,为河南提供了灌溉的水源,对河南、山东的防洪起了重大作用。三门峡大坝,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而三门峡水库自建成以来,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山西、河南、山东的防洪、灌溉、发电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每年在蓄水季节时,黄河在三门峡谷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湖泊,碧波粼粼,一望无际,而每年的大坝泄洪时,怒涛翻卷,峡谷轰鸣,形成三门峡独特的美景。

第2个回答  2022-07-24
三门峡的三门是指人门、鬼门和神门。 原因是:相传大禹治水,挥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黄河之水滔滔东去,三门峡由此得名 。
第3个回答  2022-07-24
三门峡的三门是指人门、鬼门和神门。相传大禹治水,挥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黄河之水滔滔东去,三门峡由此得名。
第4个回答  2022-07-24
指的就是生门死门和合门,因为三门峡的地势比较风险,如果不小心进入了死门,可能会死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