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容达人,这些你怎么能不知道?!化妆品成分表分析怎么看?

如题所述

一、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全成分标识。

1、根据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的规定 ,从2010年6月17日起,所有在中国境内生产和进口报检的化妆品都需要在产品包装上明确标注产品配方中加入的所有成分的名称。

2、全成分标识包括所有在中国境内生产和销售的化妆品,如护肤品、彩妆、洗护发产品、头发定型产品(啫哩、发胶、发泥、定型喷雾和摩丝等)、染发产品、烫发产品、牙膏和漱口水等。

3、全成分标识的成分表中,成分名称应按加入量由多到少排列。排位越靠前,表明这个成分在该化妆品中占的比重越大。

4、另外,全成分标识中,成分加入量小于或等于1%的成分,位于加入量大于1%的成分之后,排列不按先后顺序。所以,在全成分表中,最后的几个成分之间可能并没有加入量多少的关系,也就是说基本起不到功效性作用。

5、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香精香料统一以香精标注在全成分表中,色素则以着色剂的编号或者中文名称标注。

二、通过熟知单一成分了解产品对应功效

舒缓:你选择的产品中就要有对应的安全的舒缓成分。(积雪草苷、神经酰胺、没药醇、卵磷脂、牛油果树、洋甘菊提取物、芦荟汁、甾醇等。)

保湿:你选择的保养品中应该含有(透明质酸、甘油、丁二醇、神经酰胺、牛油果树、矿物油、尿囊素、矿物元素等。)

美白:你选择的保养品中应该含有这些成分(VC、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烟酰胺、曲酸、氨甲环酸、光果甘草提取物、熊果苷等。)

抗衰老:你选择的保养品中应该含有(视黄醇及其衍生物、烟酰胺、胜肽、氨基酸肽、玻色因、神经酰胺、大豆异黄酮、多酚等)

三、如果一款产品中植物提取成分排在卡波姆、黄原胶(增稠剂)、苯氧乙醇(常用防腐剂)这些防腐剂和乳化剂之后,那它所起到的作用就基本可以被忽略,只能被理解是一种宣传概念或是噱头;

反之,如果植物提取成分在成分表中的位置远远前于防腐剂和乳化剂,那添加了这个浓度植物提取成分的保养品就基本可以起到成分本身诉求的护肤作用。

扩展资料:

错误的标注

经常关注护肤的仙女们应该有注意到,化妆品的很多成分都不只一个名字,比如玻尿酸、果酸、A醇、VC等,这些都是成分的昵称,或者是我们生活中约定成俗的叫法,并不是该成分真正的名称,所以在成分表中压根找不到他们的身影。

国家规定,中文标签中的成分名称必须按照国际通用命名方式进行命名。比如下面的一些常见的成分:

如果有小仙女在产品的成分表中发现了某种成分的昵称,那就要注意了,这个产品基本可以判定是违规的,甚至不是正规品牌。

如果成分表中出现“美白因子”、“保湿因子”等字眼,那更要小心了,这是绝对的错误,这样标注是不可能通过国家相关部门审核的,你却买到了, 那这个产品应该要好好考虑考虑了~

但是,成分表中标注“香料”,是完全没问题的,国家允许此类成分直接以“香料”标注。

需要注意的是,化妆品中添加的香料、香精一般都是人工合成,是一种很多成分的合成品,不是单一的成分(除非是天然香料,相当的昂贵),对皮肤的致敏风险比较高,建议尽量避开含香精香料的护肤品,尤其是皮肤屏障脆弱的仙女们。

浓度高不高,看排序

化妆品的成分表中各成分的顺序不是顺便排的,是依据其浓度高低进行顺位排序,当成分浓度低于1%的时候,可以随机排列。

对于大多数产品而言,水类和多元醇(一般是丁二醇、甘油、丙二醇、戊二醇)构成了基底成分,所以在产品中,这两类成分的浓度一般是最高的,也就是说其排名是非常靠前的,一般都会排在第一二三位。

除了看有效成分的浓度,成分表中也能很容易看到一些致敏风险较高成分的浓度,比如乙醇(酒精),酒精对皮肤有刺激性,干皮、敏感肌肤建议慎重选择。

参考资料:凤凰网-1分钟教你看护肤品成分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8

化妆品成分表分析:化妆品成分表中的“神秘成分”其实是一些专业术语,这些专业术语往往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但事实上,这些成分并没有那么“神秘”,其中很多都是维生素的“别名”。

1、维生素A:口服具有维持正常视觉的功效,化妆品成分表中常将其标为视黄醇、视黄醛。

2、维生素B3:具有强化表皮保湿屏障的作用,还可以调节皮脂分泌、提亮肤色、淡化细纹,化妆品成分表中常将其标为烟酰胺。

3、维生素B5:可以增强皮肤的含水能力,达到保湿的作用,化妆品成分表中常将其标为泛醇。

4、维生素C:可以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化妆品成分表中常将其标为抗坏血酸。

5、维生素E:与维生素C一样,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化妆品成分表中常将其标为生育酚。

消费者并不需要对这些成分望而生畏。同时,因为不同化妆品的主要成分不同,所以消费者还需要学会从成分表中找到化妆品的主要成分,据《中国医药报》报道,按国家相关法规要求,化妆品成分表中显示的主要成分以1%为界,原则上按所含剂量的多少降序排列。

具体而言,加入量大于1%的成分按加入量从多到少排列,即排名越靠前的成分,在该化妆品中的含量越高;加入量小于和等于1%的成分则可按任意顺序排列。

扩展资料

化妆品十种成分很危险:

1、芳香物质。

多数化妆品含有芳香物质,但按照成分说明书规范,它并不会被列出。该物质会刺激眼、口、喉等器官,从而导致头痛、气喘和哮喘,并对肾脏造成伤害,也可能引起过敏或荷尔蒙紊乱等症状。专家建议最好避免使用含芳香物质的产品,如果非要用,尽量选用纯植物精油中提取的天然香料。

2、邻苯二甲酸盐。

邻苯二甲酸盐属于塑化材料,可能与男孩的生殖系统先天缺陷和成年男性的精子活力下降问题相关。洗发水标签中通常会用“香精”来隐藏邻苯二甲酸盐。

3、煤焦油。

煤焦油,包括氨基苯酚、邻苯二胺、二胺,它具有止痒的作用,因此常被用于治疗皮肤问题的护肤产品,比如能去屑止痒的洗发露。据研究,煤焦油的代谢物多环芳烃,竟然能致癌。目前欧洲大部分国家已经禁止在化妆品中添加煤焦油。

4、重金属。

重金属,比如汞、铅、砷、铝,添加进化妆品通常能在短时间达到快速美白的效果。很久以前,含无机汞的肥皂也被人们用来洗脸以达到增白的效果,但人们很快发现汞对人体的危害性,已经被化妆品界拉入“黑名单”。长期使用含重金属的化妆品可能产生色素沉淀,诱发过敏性皮炎、皮肤癌,甚至导致毁容。

5、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硫酸钠是一种表面活性剂、清洁剂和乳化剂,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妆品以及工业洗洁剂中,几乎存在于所有洗发水、头皮治疗药物、染发剂和漂白剂、牙膏、沐浴露和清洁剂、彩妆粉底、洗手液、衣用洗涤剂和浴盐中。

6、甲醛。

甲醛由于亲水性好、杀菌效率高、价格低廉等因素,常被充当化妆品中的防腐剂,如洗发香波、沐浴露、头发定型剂、指甲油等。低浓度的甲醛主要会造成皮肤过敏、咳嗽、多痰、恶心等,同时,甲醛能够抑制汗腺分泌,使皮肤干燥。另外,甲醛对还可能使人体肝、肺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出现异常。

7、二苯甲酮。

许多防晒霜、唇膏和其他标有防晒系数(SPF)的化妆品均含有二苯甲酮和水杨酸辛酯,这些成分可能造成荷尔蒙分泌异常。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二苯甲酮可能与女性早熟、男性低精子活性不孕症等相关。研究人员表示,二苯甲酮是一种常见的防晒成分,可以有效抵抗阳光中的有害紫外线。

防晒霜以及其他含有二苯甲酮的美容产品可以被皮肤吸收,并且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液中,二苯甲酮会模仿雌激素的功能,从而导致女性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增加。研究人员还发现,夏季防晒霜用得多的女性尿液中二苯甲酮含量明显更高。

8、甲苯类。

指甲油、香水、发胶、发蜡中基本都含甲苯。研究证明,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甲苯,可能会刺激到眼睛或上呼吸道,具体表现为头痛、困倦、眩晕等症状。

9、矿物油。

矿物油和凡士林等通是许多化妆品中的基本成分,而它们的基本组成都是化石燃料。粉底液、卸妆液、保湿水等化妆品中通常都含有矿物油。

因为矿物油不溶于水,所以很多化妆品制造商宣称可以锁住水分,起到保湿的作用。但矿物油覆盖在皮肤表面会严重阻碍毛孔的呼吸,时间一长堵塞的毛孔自然会出现红肿、炎症甚至黑头。

10、云母。

云母、石英(水晶)、滑石、奈米二氧化钛这些成分如果被用于粉饼或者喷雾中可能会产生危害,因为其细小的颗粒状很容易被人体吸入,对肺部产生影响。长期下去,可能造成肺部疾病,如尘肺病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化妆品不是越天然越好 专家教你看懂成分表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化妆品十种成分很危险

第2个回答  2019-09-18

按国家相关法规要求,化妆品成分表所显示的主要成分,以1%为界,原则上按所含剂量的多少降序排列。加入量大于1%的成分,按加入量从多到少排列,越在前面的成分,代表其含量越高;加入量小于和等于1%时,可按任意顺序排列。

有些主打中草药成分的化妆品,其产品成分标识表非常长,动辄几十、上百种物质,但所宣称的植物、天然概念,大部分都是一种概念性原料,添加量很低。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中药、植物成分,往往都有很深的颜色和强烈的气味,如果那些性状外观依然为乳白色或透明状的产品,基本可以判断相关成分添加量很小。

另外,根据化妆品成分排序来判断成分添加量的做法很难立住脚。因为品种不同,主要成分的添加量就有很大差别,只能根据降序排列规律得到一个相对多少的概念,而很难判断出绝对的量。如化妆水,其90%的含量都是水,其他成分含量很少;膏霜状产品,其水含量就会低一些。

扩展资料

化妆品成分表中的“神秘成分”:

1、维生素A:口服具有维持正常视觉的功效,化妆品成分表中常将其标为视黄醇、视黄醛。

2、维生素B3:具有强化表皮保湿屏障的作用,还可以调节皮脂分泌、提亮肤色、淡化细纹,化妆品成分表中常将其标为烟酰胺。

3、维生素B5:可以增强皮肤的含水能力,达到保湿的作用,化妆品成分表中常将其标为泛醇。

4、维生素C:可以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化妆品成分表中常将其标为抗坏血酸。

5、维生素E:与维生素C一样,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化妆品成分表中常将其标为生育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专家教你看懂化妆品成分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化妆品不是越天然越好 专家教你看懂成分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18

先说明一点:护肤品成分表是按含量多少排序的,成分含量越靠前,含的浓度就越高。反之,越低。但是,成分含量浓度在2/1分割线下的,首先排序可以乱排。其次,不管再贵再好的成分,都属于可以不用考虑的存在,对肌肤的改善效果微乎其微。

一、通过成分表大概了解一款化妆品

1、凡是表述正规的全成分表中都存在2个重要的“参照物”,那就是防腐成分和胶质成分,而这两类成分在配方中的浓度绝对不会超过1-2%,所以可以依照它们来作为有效成分含量多少的判断标准。

2、如果一款产品中植物提取成分排在卡波姆、黄原胶、苯氧乙醇这些防腐剂和胶质之后,那它所起到的作用就基本可以被忽略,因为成分表的含量是从高到低排列的,可以把它理解称为一种宣传概念或是噱头。

反之,如果植物提取成分在成分表中的位置远远前于防腐剂和胶质,那添加了这个浓度植物提取成分的保养品就基本可以起到成分本身诉求的护肤作用。但是有些成分不是越多越好,比如:透明质酸,越多可能越容易搓泥,所以它可能复配乙醇。

二、相应功能对应的化妆品成分

1、选择保湿化妆品成分表中应含的成分

透明质酸、银耳提取物、聚谷氨酸、甘油、丁二醇、神经酰胺、牛油果树、矿油(高纯度)、尿囊素、矿物元素等。

2、选择美白化妆品成分表中应含的成分

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烟酰胺、曲酸、氨甲环酸、光果甘草提取物、熊果苷、377馨肤白(国际专利成分)等。

3、选择抗衰老化妆品成分表中应含的成分

视黄醇及其衍生物、烟酰胺、胜肽、氨基酸肽、玻色因、神经酰胺、大豆异黄酮、酚类等。

4、选择抗痘化妆品成分表中应含的成分

羟基酸、水杨酸、辛酰水杨酸、过氧苯甲酰、杜鹃花酸、葡萄糖酸辛、烟酰胺、白柳树皮提取物等。

5、选择舒缓化妆品成分表中应含的成分

积雪草苷、神经酰胺、没药醇、卵磷脂、牛油果树、洋甘菊提取物、芦荟汁、甾醇、罗甘等等。

三、化妆品中可能引起肌肤不适的常见成分

1、香料

水杨酸苄酯、合成茉莉、肉桂醇、羟基香芽醛、丁香酚、秘鲁香膏、香料混合、薰衣草油、薄荷油、冬青油等。

2、防腐剂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咪唑烷基脲、卡松CG、季铵盐15等。

3、色素

对苯二胺、苯二胺衍生物、立索尔大红、耐晒黄G、赤藓红、喹啉、吖啶等。

扩展资料:

挑选化妆品原料注意事项

1、广泛性:前面说过,原料越来越多,应该说凡是对人体皮肤、毛发、指甲等外部器官有清洁、保护、滋养、治疗和美化作用的物质都可以被选用。

2、有效性:选用的原料应该在化妆品中发挥确实有效的作用。

3、针对性:化妆品的品种很多,应根据化妆品最终体现的效果有针对性地选择原料。

4、配伍性:化妆品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多元体系,它要求原料在复配体系中有良好的配伍性质,从而确保体系物理化学体系性质稳定。

5、原料的特殊性:部分化妆品具有特殊的功能和疗效,他们是通过加入有特殊功效的原料而实现的,这就需要根据特殊的作用去选择。

6、原料的时效性:化妆品既是日常生活必需品,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消费品。要求化妆品原料也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原料的选择也要有时代的特征、潮流的特征和高科技的含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妆品原料

第4个回答  2019-09-18

一、相应功能对应的化妆品成分

1、选择保湿化妆品成分表中应含的成分

透明质酸、银耳提取物、聚谷氨酸、甘油、丁二醇、神经酰胺、牛油果树、矿油(高纯度)、尿囊素、矿物元素等。

2、选择美白化妆品成分表中应含的成分

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烟酰胺、曲酸、氨甲环酸、光果甘草提取物、熊果苷、377馨肤白(国际专利成分)等。

3、选择抗衰老化妆品成分表中应含的成分

视黄醇及其衍生物、烟酰胺、胜肽、氨基酸肽、玻色因、神经酰胺、大豆异黄酮、酚类等。

4、选择抗痘化妆品成分表中应含的成分

羟基酸、水杨酸、辛酰水杨酸、过氧苯甲酰、杜鹃花酸、葡萄糖酸辛、烟酰胺、白柳树皮提取物等。

5、选择舒缓化妆品成分表中应含的成分

积雪草苷、神经酰胺、没药醇、卵磷脂、牛油果树、洋甘菊提取物、芦荟汁、甾醇、罗甘等等。

二、化妆品中可能引起肌肤不适的常见成分

1、香料

水杨酸苄酯、合成茉莉、肉桂醇、羟基香芽醛、丁香酚、秘鲁香膏、香料混合、薰衣草油、薄荷油、冬青油等。

2、防腐剂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咪唑烷基脲、卡松CG、季铵盐15等。

3、色素

对苯二胺、苯二胺衍生物、立索尔大红、耐晒黄G、赤藓红、喹啉、吖啶等。

扩展资料

化妆品成分表中的“神秘成分”其实是一些专业术语,这些专业术语往往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但事实上,这些成分并没有那么“神秘”,其中很多都是维生素的“别名”:

1、维生素A:口服具有维持正常视觉的功效,化妆品成分表中常将其标为视黄醇、视黄醛。

2、维生素B3:具有强化表皮保湿屏障的作用,还可以调节皮脂分泌、提亮肤色、淡化细纹,化妆品成分表中常将其标为烟酰胺。

3、维生素B5:可以增强皮肤的含水能力,达到保湿的作用,化妆品成分表中常将其标为泛醇。

4、维生素C:可以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化妆品成分表中常将其标为抗坏血酸。

5、维生素E:与维生素C一样,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化妆品成分表中常将其标为生育酚。

因此,消费者并不需要对这些成分望而生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你能看懂化妆品的成分表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