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需要陪孩子做作业吗?

据说妈妈陪孩子写作业孩子反而会产生抵触心理,你觉得应该陪孩子做作业吗?

据说妈妈陪孩子写作业,孩子反而会产生抵触心理,你觉得应该陪孩子做作业吗?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刚开学的孩子,妈妈最好陪他写作业。

因为孩子刚进入学校,还不能很快适应学习的内容,这时妈妈或者其他家长,可以陪他写作业,为他解答疑难问题,不要让他在起跑线上,就困难重重,从而产生厌学心理。总之,一个好的开端,是孩子爱上学习的重要环节。

次之,在陪孩子写作业的同时,不断培养他的独立性。

妈妈陪孩子做作业,目的就是能让孩子学习得更好,并慢慢成长。随着学习的不断进步,他就会逐渐独立。

当他经常能独立地写好自己的作业,并得到家长的鼓励,就会有了更多的信心,从而能够变得真正独立了。这时候,孩子会主动地向妈妈提出,不要妈妈陪自己写作业了。

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孩子的积极努力。

再之,没有时间陪孩子写作业的妈妈,可以先让孩子自己写作业,然后帮他检查修正。

孩子写作业时,可以让他把会写的先写好,不会写的先放在一边,等妈妈忙完,再帮孩子解决难题。

无论多么忙,做父母的一定要抽时间看看孩子的作业,给初学习的孩子鼓劲。孩子会感觉到父母对学习的重视和对自己的爱,从而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对孩子有效的陪伴,是最好的投资,胜过美食和金钱。陪伴是爱,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所以,只要有可能,妈妈尽量陪着孩子写作业,直到他长大了,不再需要陪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4
其实现在很多家长都有“陪读”的经历,每天要花费很长时间陪孩子写作业。但我们的辛苦却换不来孩子的好成绩,最后只落得一个“唠叨的妈妈”称号,这一切不怪孩子,只因为你没找对方法!

所以别再对孩子说“我这么辛苦,都是因为你”,这些抱怨徒劳无功。

不愿意给孩子贴上“不专注”“自控力不强”的标签,我们想,我们的孩子大概就是需要更多一些的训练。事实上,只要耐心坚持训练,她就能慢慢变得专注。家长的信心、耐心是非常重要的。

训练的过程,是教会孩子方法,授人以渔的过程。家长必须认识到这么做是有长远好处的,不要怕烦。

训练方式是:当孩子放学时,一定和她聊几分钟,了解:

1. 今天各科作业的量有多少?

2. 各科作业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觉得难?你打算怎么下手搞定这个难点?

(后来这个问题也演变成:这科的作业是体力活儿还是脑力活儿——所谓体力活儿就是指类似抄写生词之类的,这种作业我们都让她放到精力不济的时候去做)

3. 今天计划先从哪一科开始做,为什么?比如精神好就从难点开始搞定,精神不好就先干“体力活儿”
第2个回答  2019-07-24
陪孩子写作业不能笼统说陪还是不陪,需要用辩证思维来看待这个问题,结合我做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经验,我总结以下方法:

  首先,陪孩子写学业要视孩子年级而定。小学一年级孩子受识字量少的制约,不能独立读题,需要家长陪伴,到二年级时可以逐步放手。很多家长常忽略孩子不能独立独题而产生的学习畏难情绪,总是责怪孩子不停地喊妈妈,结果态度和语气都不好,很容易指责之下让孩子气急闹情绪。

  其次,从陪伴到放手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陪伴期,家长坐在孩子旁边,关注孩子写作业情况;第二个阶段为渐离期,即不坐在孩子旁边,只要在孩子目光所及范围内就可以; 第三个阶段为放手期,是大人在家里做自己的事,孩子写自己的学业,不必出现在孩子视野里。这三个阶段各具体需要多长时间没有定数,要看家长与孩子的配合情况。如果妈妈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构建不好,恐怕你很难信任孩子,孩子也不愿意听从妈妈的安排。

  

  再次,三个阶段逐步放手理由。第一个阶段是为了解决孩子因为不能独立读题需要辅助的需要,第二个阶段是为解决孩子写学业总离开书桌或干与学习无关之事的监督管理需要,第三个阶段是为了避免大人不在家里,孩子过度玩耍而不写作业的监督管理需要!从陪伴到放手,意味着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呈现渐进过程,是为让孩子在学习上逐步走向独立的过程,妈妈们绝不能嫌麻烦而直接放手。

  最后,要明确培养孩子写作业的好习惯。妈妈可以把孩子一次写作业分为三个阶段,即写作业前的准备阶段,认真专注写作业阶段,写完作业的收纳整理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培养孩子养成有规律、有节奏、完整做事好习惯的需要。写作业前准备阶段,要把写作业过程中孩子经常随机干的无关事解决掉,如孩子写作业过程中的上厕所、喝水、削铅笔、随意和大人说话、随手翻看课外书、随时中断写作业满房间乱跑等。认真专注写作业阶段,需要培养孩子认真读题、规范书写笔答题、检查,重点为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解题思维和方法步骤。写完作业后的收纳整理也很重要,避免孩子写完作业后往桌上一扔就不管了,还得靠大人给孩子收拾书包。

  

  可以说,陪孩子写作业是一项技术活,绝不是只坐在孩子旁边陪伴那么简单。每一个阶段,家长都要利用孩子写作业之外时间去训练,理性的家长会制定一份孩子学习习惯养成计划表,有了明确的计划,每天坚持落实计划培养内容,相信通过一年级时的陪伴,会为后续的渐离和放手打下基础,也正应了一句话:现在的陪伴,是为了以后的不陪!
第3个回答  2019-07-24
回想我读书时代,父母算是盯的比较死的,自然也不会放过陪我做作业这块,我记得中考高考的时候,我妈妈能陪我一起熬到凌晨一两点。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当时我很不理解,因为小学幼儿园陪做作业,我可以理解因为那时候不会的,我父母还会解答,而中学水平的知识他们已经达不到了。
但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当我们还小的时候,是没有自律性,毕竟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好的事,让一个孩子独自去学会,不免太难了。

父母们都不愿意给孩子贴上“不专注”、“自控力不强”的标签,但是事实想要孩子学会自觉性学习还是需要更多一些的训练。只要耐心坚持训练,他就能慢慢变得专注。而这段期间家长的信心、耐心是更加重要的。
第4个回答  2019-07-24
不要陪写作业,而要一起学习!

也就是说,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不需要家长尤其是妈妈盯着看,妈妈乃至爸爸只需要也在旁边一起看书、学习就可以了。

陪孩子写作业大家都知道,一个是看了自己来气,再一个就是效率太低:一方面妈妈会对作业过程中的问题,随时发现问题,孩子感觉是在指令和监视之下做事情,写作业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成年人也是一样,如果你的老板盯着你做事情,那估计你都很难有什么思路了。另一方面孩子因为妈妈在身边,会时不时的住开个小差,或者找妈妈聊天,聊着聊着时间就过去了。

在我孩子小学低年级阶段经常发现这样的问题。孩子很会通过一些所谓学习上的引子把话聊开了,等妈妈发现上当已经迟了。

后来,我和妻子想了个办法,在他做作业的时候,我和妻子都看书、学习,只回答和作业有关的事情,其余作业的好坏、质量由孩子自己负责。这样孩子写作业的效率无形中就提高了。

至于作业的好坏,其实不要太关注是能拿A+ 还是 B-,只要是孩子自己做的,不是在“监工”的一路监视下完成的,孩子就会对作业产生使命感。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在事前提出要求、事后进行检查。

对于一些反复犯的错误、出现的问题,绝不姑息。比如字迹潦草、或者一些低级错误,就要认真的打屁屁了。不一定要下手多重,而是要让孩子感觉到对于作业字迹、细致程度这些底线问题,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

另外对于“家长看了特别来气”的情境,家长需要了解一个心理学原理:知识诅咒。知识诅咒出现在很多教育场景下,最显著的比如驾校的教练在教成年人开车,就是一种知识诅咒情境。教练认为很简单的事情,普通人因为没有这个体验却无论如何无法做好。想想你的孩子也一样,不要觉得一切都简单地理所应当。

家长可以用如下方法建立孩子自主写作业的习惯

1、和孩子一起建立时间规划表。

写作业时间可以放到放学后到爸爸妈妈下班的时间段。这个时间内越早写完就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或玩耍。

2、适当提醒。

孩子对于时间基本没什么概念,建立时间规划后肯定会因为贪玩儿而忘记。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要着急,而是应该适当提醒,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语气和孩子交流。

3、形成责任感。

即使多次提醒,有些孩子最终还是会忘记。那么就要让孩子建立起对作业的责任感。孩子要认识到,家长不会整天跟着他屁股后面要作业,因为写作业这件事,必须识孩子自己负责,自己解决。

如果睡前孩子才想起来,那么可以给出他三个方法,一个是马上写,一个是明天早上写,最后是明天和老师道歉后补写。总之这些结果都要自己去面对。

一些自觉的孩子可能会选择马上写,另一些则可能干脆不写,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发脾气,哪怕是补写,孩子向老师道歉的时候就是真正面对自己错误、负起责任的那一刻。补写作业也会让孩子记得不要再拖延。

这种“忘写”作业的情况可能不止一两次,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可能会反复发生。毕竟好的习惯不会马上就形成。孩子主动积极的完成作业,很快就可以享受到完成作业的好处和乐趣,慢慢的反复几次就能最终把独立自主的写作业习惯固化下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