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膜水稻秧盘的腽度.是多少?

如题所述

水稻育秧,出面前最高温度不要超过32度。出苗后不要超过28度,2.5叶期不要超过25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7
温度控制在 25 度-30 度之间。
第2个回答  2019-04-17
总结了水稻大棚盘育苗技术规程,包括秧苗标准、大棚育苗选址及要求、建棚、棚内置床处理、营养土配制、种子处理、适期播种、大棚盘育秧管理等内容,以期为水稻大棚盘育苗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为机插秧的配套技术,水稻大棚盘育苗技术使用钢筋作为棚架,通过增加大棚的高度和宽度扩大空间,从而缓冲棚内温差,方便农民在棚内育苗和管理作业[1]。该技术与目前推广的小拱棚育苗技术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现将水稻大棚盘育苗技术规程总结如下。
1 秧苗标准
催芽播种秧龄为35 d。插秧时叶龄为3.0~3.2片。插秧期株高13~15 cm。单株茎基部宽2.0~2.2 mm。百株鲜重大于15 g,干重大于4.0 g。小苗整齐一致,个体间差异小,无枯叶,无病害,成苗率高,单位面积苗数均匀。根白、根粗、根量大,盘结的好,形成毯状秧苗,起秧时不散落。
2 大棚育苗选址及要求
2.1 选址
大棚育苗地在选址上,要求以地势高燥、平坦、土质肥沃、盐碱轻的园田、高地、闲置空旷地为宜,且要求育苗地靠近电源、水源,灌溉水非常方便。在水稻田里育苗,要选择地势高的地方。为了方便运送各种物质和育苗材料,育苗田要相对集中,通行方便,建棚后要留有充分的空地[1]。每5 m2育苗田可插667 m2水田,按此比例计算确定大棚建设面积。
2.2 要求
大棚育苗场地四周要挖排水沟,沟深0.8 m,沟宽1.5 m,两棚之间要挖小排水沟,沟深0.3 m,与围沟相通,及时排除降雨积水。在围沟与外排水接近的地方安装水泵,防止降雨排水不畅浸灌秧田,降低沟内水位。
3 建棚
3.1 建棚规格及棚架要求
建棚规格可根据水田面积和育苗地情况因地制宜来确定,长度一般不限,但不宜过长;宽度为6.5~7.0 m;高度为2.2~2.5 m。棚架从地面起往上1.5 m处不要有太大弧度,弧度越大与棚内夹角越小,温度越低,靠棚布近的秧苗生长越慢。
3.2 扣棚膜与压线
为防止靠棚边处温度低,方便上下布,大棚通风炼苗不靠地面,一般距地面1.5~2.0 m处。一般采用常用的幅宽1.8 m的农膜,顺大棚底脚处埋入20 cm,上面还剩1.6 m左右,正处在通风口的部位。顶部也用同样的棚膜,计算好宽度后,把几幅棚膜在下边粘在一起,扣在棚顶,要与下面的通风口处重叠30 cm,同时要在大棚的两头留出作业通道。扣棚后要及时用线绳压膜,顺棚架放绳,每空一压,将线绳紧系牢,防止大风吹坏[1]。
4 棚内置床处理
固定的育苗地最好秋季翻(旋)耙,没能进行秋季翻(旋)耙,也要在春季建棚前进行,力争土壤细碎。棚内放盘的置床要整齐一致,特别是小范围内不能出现高低现象,避免因置床含水量不同而发生病坏苗,同时还要捡出置床上的根茎。置床整平后进行镇压,力争土壤表面平整紧实,摆盘时可与土壤紧密接触。大棚内要铺设作业道,方便作业。6 m宽的大棚顺中间铺1条作业道。作业道宽30 cm,可用红砖横摆(24 cm),也可用水泥方砖。
5 营养土配制
客土要求在大豆田和玉米田等旱地取土,选择盐碱较轻、质地疏松、土质肥沃、无草籽、无残茎的土壤。但取土地块必须为未施用过除草剂的地块,水稻土也可取用。客土要秋季采集,经冬季冻融,基本风化晒干,方便加工和使用。客土数量按加工好的干土计算,每盘需备土3.0 kg,按照330~375盘/hm2计,至少备土1 125 kg/hm2。客土,特别是水稻土和春季采集的客土中土块较多,一定要用碎土机粉碎。客土粉碎后要过筛,筛除根茎、砾石等杂物。盘育苗要用优质农家肥配制营养土,改善营养土结构。目前市场壮苗剂生产厂家多,品种比较多,养分含量和使用量都不同,没有统一使用标准,参照说明书使用。营养土由客土、农家肥、壮苗剂(化肥)按比例混拌而成。每盘用客土3.0 kg、农家肥1.0 kg、壮苗剂25 g或根碧多,或育苗按375盘/hm2计,需要客土1 125 kg/hm2、农家肥375 kg/hm2、壮苗剂9.375 kg/hm2,将3种材料混拌均匀即可。
6 种子处理
6.1 选种
种子要求:种子发芽势85%以上,发芽率在95%以上,水分小于14.5%,其他各项指标都要符合国家一级良种的要求。用盐水选种,用比重1.13的盐水选种,即50 kg水加12 kg盐,充分溶解后,放入种子搅拌,待秕粒浮在水面时将其捞净,然后捞出种子放在清水中洗2遍,机插秧盘育苗种子必须进行脱芒,除掉种子上的小枝梗,提高播种质量。
6.2 浸种消毒
泡种前选晴好天晒种2~3 d。浸种和消毒时间要求都比较长,因此不宜分开做,可同时进行。种子所带病菌中重点防治的是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防治恶苗病,可采用25%的米鲜胺乳油2.0 mL,或10%的浸种灵乳油2.0 mL,对水3 000~5 000倍,浸种消毒5 kg种子。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可在上述药剂的基础上加18%杀虫双水剂,对水300~500倍消毒。浸种消毒时,药液要淹过种子,水温保持15 ℃以上,浸种消毒5~7 d,消毒后要洗净种子。
6.3 催芽
浸好的种子上堆后,先喷洒温水,促进种堆温度上升。温度升高后,要及时翻动种子,保持种子温度在30~32 ℃,做到上下温度一致,内外温度一致,种子间受热均匀,经1~2 d种子就开始破胸露白,露白后的种子要从堆上撒开,降低温度,温度保持在25 ℃,当种子芽长达到1.0 mm时,催芽结束,在室内常温下进行晾芽[2]。

7 适期播种
7.1 播期与播量
机插秧盘育苗播种量大,秧苗生长期密度大,秧龄期短,适插期短,一般秧龄30~35 d,超过35 d后秧苗素质急速下降,因此播种期一定要与插秧期衔接好,要以插秧期定育苗期。根据插秧机负担的面积,搞好后期播种,保证都插上适龄秧[3]。
千粒重在25 g以下的品种每盘播干籽100 g,千粒重高的大粒型品种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但不能超过10%。秧盘内径长×宽为58 cm×28 cm,播种面积1 624 cm2,千粒重以25 g计,100 g种子为4 000粒,1 cm2播种子2.46粒,插秧机秧爪取秧面积为1.55 cm×1.61 cm或1.75 cm×1.61 cm,面积分别为2.49 cm2和2.81 cm2,如果成苗率按80%计算,每穴插秧苗数可达4.9 株和5.5株,完全可以满足插秧要求[4]。
7.2 播种方法
7.2.1 人工播种。目前机械化插秧使用的育秧盘有塑料硬盘、塑料软盘和钙塑纸盘。钙塑纸盘因质地软,育出的秧苗规格不符合机插秧要求,因此机插秧盘育苗要选择塑料硬盘和塑料软盘。大棚内留出作业道后,秧盘顺大棚方向横摆或顺摆都可以,秧盘要摆齐,靠紧,置床不平的要用细土找平,保证盘底部与置床紧密接触,防止置床不平,装土时塑料软盘变型或苗期管理时失水过快,影响盘育苗秧苗质量。将配好的营养土装入到秧盘中,每盘大约装3.0 kg,刮平后盘内土深度2.5 cm左右。装土最好选择一个合适的容器,保证每盘装土基本一致。人工播种一次播种不均,要反复进行几次撒种,力求单位面积上种子数量一致,一般要确保1 cm2有种子2.3~2.5粒。种子播完后要在上面盖1层营养土,一般覆土厚度0.5~0.8 cm,需要营养土1.0 kg。要将种子盖严,不能有露种现象。大棚盘育苗人工播种在摆盘、装土、播种、覆土等作业过程中,受置床宽度影响,每一项作业全部结束后再进行下一项作业会造成操作非常不便,保证不了中间部分作业质量,因此可分段作业,在摆盘一定宽度时进行装土、播种、覆土,然后再进行下一轮摆盘等作业。覆土后盘内要浇足水,盘土表面稍有积水,盘内营养土全部润透,盘底部稍有渗水。封闭灭草,用60%丁草胺乳剂175 g对成300倍液,喷施秧田。用丁扑粉剂封闭灭草,要按说明书下限剂量使用,防止产生药害。
7.2.2 人工半机械化播种。人工半机械化播种是人力使用播种车进行播种的形式,播种车宽度为1.2~1.5 m,长度相当置床3 m宽度,由2个人操作。秧盘装土后,2个人抬起播种车放在上面,作业道上的人推,拉一次播种车上的装置,种子均匀播在秧盘上,然后抬起播种车进行下一次播种。此种播种法比人工播种均匀,但效率不高,其后的覆土等作业都同于人工播种法。
7.2.3 机械自动化流水线播种。此种播种法只适用于塑料硬盘,一次流水线作业就完成了装土、播种、覆土、浇水过程,而且播种质量好,效率高,1 h可完成400盘,播种后的塑料硬盘就可摆放在大棚内的置床上,药剂封闭后进行正常管理。机械自动化流水线设备在播种前要进行调整,作业时要勤检查,保证各项作业符合要求,装土的厚度保持在2.0~2.5 cm,播种量湿种120 g,不漏播,不聚堆,播种均匀。覆土时种子要盖严,浇水后盘内营养土全部湿润,盘底稍有渗水。
8 大棚盘育秧管理
8.1 温度调控
为促进快出苗、出齐苗,播种后到小苗1.5叶前主要是提湿保温,堵好大棚作业通道,排除棚外沟内积水,提高棚内温度[5]。棚内温度不超过32 ℃时一般不用通风,1.5片叶以后要注意通风炼苗。大棚增温比较快,棚内容易出现高温,2.5叶前白天温度控制在30~25 ℃,2.5叶后至插秧期控制在22~25 ℃。为确保棚内温度一直符合小苗生长要求,应适时进行通风,拉开大棚两边1.5 m高处的农膜重叠位置农膜,通过调节通风口大小,控制气温的升降。温度高时可拉大通风口,温度低时可拉小通风口。
8.2 肥水管理
如果采用多功能水稻壮苗剂配制的营养土,则一般不需追肥,因为多功能水稻壮苗剂配制的营养土养分齐全,可保证小苗3.0片叶的正常生长。在插秧前追1次送嫁肥即可,每盘用硫酸铵100倍液喷洒,并喷清水冲洗,以免发生肥害。如果小苗2.5叶后出脱肥现象,则说明配制的营养土养分不足,因此可根据脱肥情况及时进行追肥[5]。
大棚盘育苗的水分管理上,以缺水浇水(喷水)、不缺不浇、只浇不灌、见湿见干为原则。播种后密闭大棚,以利于温度增加;尽量少浇水,因为盘内水分散失的比较慢;随着棚内的温度增高,秧苗生长加快,要适时进行通风炼苗,此时棚内水分蒸发较快,应适量增加浇水的次数。一般小苗缺水的症状为:盘内营养土明显变白发干,小苗叶片卷曲,早晚叶尖没有吐水,此时需及时浇水,且要浇透,浇至盘内土润湿,盘底稍有水渗出为宜,不宜用灌水方式进行补水。
8.3 病害防治
大棚盘育苗主要病害是青立枯病,防治上,调好温度防止秧苗徒长,并选用对口药剂及时进行防治。壮苗剂一般含有杀菌消毒的药剂,播种时也不需拌种和对营养土消毒。但小苗1.5~2.5叶时,如遇低温寒潮天气,抗性下降,极易感病。在此种天气条件下,要及时用药防病,可用3%恶甲水剂200倍液,喷洒200个秧盘,喷洒药液时要注意盘干湿情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