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朝要把湖广行省划分为湖南和湖北?

如题所述

湖广本就是指的湖北和湖南,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设置的行中书省,一开始管辖区域较大,到了明清时期,湖广就只管辖湖北和湖南,但是称呼并未改变,明朝时期为一级行政区“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清朝时期便是“湖广总督”的称谓。

那么湖广行省在清朝时期为何会被划分成湖南和湖北?

地区因素

因为当时人们只知湖广,对南北的划分并不是很清晰,后来随着湖南的不断发展,南北之间的区别逐渐明显,湖广的称号便越来越不合适,于是到了清朝时期,最终还是被分开,以“南北”二字更改,湖广南部为湖南,北部为湖北。

加强统治

清朝入关之后,管辖了湖北地区,然而湖南地区则被南明控制,后清朝统一,发现明朝弊端,省份区域过大,不利于管辖,于是对一些大省进行分化,而湖广行省就是其中一个,除了湖广,还有江南省份被划分成江苏和安徽,陕西被划分成陕西与甘肃。

这些都是在康熙年间所进行的,公元1664年,以洞庭湖为界限,以北为湖北,以南为湖南,湖北的省会定在武昌,湖南则在长沙,同时,清统治者还设立巡抚,巡抚之上设总督,这样便加强了管理。

经济发展

其实分开湖广,据说早在顺治时期就有这个想法,因为常年的战乱,大多百姓都逃生而放弃耕种,众多土地荒芜,以至于清朝经济发展缓慢,因此顺治时期就已经开始推行屯田开荒。

湖广地区要因地制宜,湖广地区幅员辽阔,如果统一实施有难度,于是决定分开屯田,这样在其他事务上也方便管理,这样可以提升经济的发展。

人口因素

既然湖广地区幅员辽阔,就意味着人口众多,因为明朝初期的时候,统治者采取了招抚流亡、放还奴隶、劝课农桑等有利于经济恢复的政策,全国人口迅速上升。人口多就难以控制,倘若发生变动,很难在第一时间控制。湖广起事还是比较容易的,要知道湖广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的说法,当时流行一句话“湖广熟,天下足”,可见湖广的地位之重,将湖广分开可谓是一举多得。

至于怎么分化,当时是有三个方案可供参考的;

长江为界限

以河流为分界线一直是很多国家都推崇的方法,也是简单而且有效的,但是因为考虑到管理问题,最后放弃了,因为长江河道形成的侵蚀作用是巨大的,如果由两个省份各自管辖,很有可能会出现放任不管的情况。

以澧水为界限

不过这样看来,对湖北省比较有利,这里有太多的湖泊,而湖南则失去了一些有价值的平原地区,所以是一种不公平的方案。

以洞庭湖为界限

这也是最好的方案,现如今湖南湖北就是以这个为界限的。

无论怎样,清朝统治者将湖广行省分为湖南和湖北,也是有着多方面因素考虑的,只是那时候满清比较重视湖北的发展,湖南真正雄起也是在民国之后,尤其是近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3
清军入关后,湖广省其实就分裂了,所以等到完全掌权后,要区分满人和汉人,就急需要管理,才把湖南和湖北拆开来。
第2个回答  2020-04-03
因为清朝是外来民族入主中原,他们认为现有的行政规划上,湖北地区范围太大,容易滋生地方势力,所以就将湖北省划分为湖南湖北,这样便于控制。
第3个回答  2020-04-03
因为这两个地方的人口增长实在是太快了,所以他们必须要分开来管辖才能更好的发展。
第4个回答  2020-04-03
当时这两个地方很大,为了稳固皇权和通知,所以分割了,避免有起义反抗发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