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是唐朝著名大臣,为何却对君王说不想当忠臣?

如题所述

魏征是唐朝著名大臣对君王唐太宗李世民说不想当忠臣,是因为历朝历代的忠臣都是敢于像帝王冒死直谏,最后虽然获得了忠臣的美誉,但是都被帝王给杀死了,而帝王因此也落下了残暴的恶名,罪过国家因此也没落了。所以魏征不想做忠臣只想做良臣,良臣是会和帝王齐心协力把国家治理得更好的,并且两人能够共享盛世。

魏征认为历朝历代的忠臣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敢冒死直谏的,比如龙逄、比干等人,但是这样的后果往往是被帝王以触犯龙颜而被杀害,帝王也因此被世人称为残暴,因此国家走入衰败,而那个忠臣最终得到的仅仅是忠臣的美誉。另一种忠臣就是对帝王的一切都言听计从,比如蒙恬、扶苏,不论好坏,无论那个君王做的决策是对的还是错的,是英明的还是愚昧的,都会被那个所谓的忠臣给奉承,这样导致朝局越来越不安稳。

魏征他不认为他属于那两种忠臣中的任何一种,也不想做那样的忠臣。而魏征提出的忠臣论其实也是在提醒李世民不要做那两个忠臣的帝王,因为只有愚昧糊涂的帝王才会造就忠臣,而一个英明的帝王成就的是良臣。

唐太宗对于魏征的忠臣和良臣论思考了好几天之后问魏征,作为帝王怎么做才可以是英明的,怎么做是愚昧糊涂的?魏征告诉唐太宗说积极听取每一个人的意见,并且正确的对待每一件事,这才是明君所为。如果仅仅听取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的意见,那就很容易犯错,则很容易是愚昧的君王。上古时期尧帝就走到人们当中去,亲自查看民间疾苦,并且垂询他们的想法,所以才知道了有异族苗人在作恶。

因此魏征说不想做“忠臣”,其实真正的忠臣才是良臣那样为国家为君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4
因为忠臣就是忠于皇帝,无论皇帝是英明还是愚昧,不论对错,都一味迎合皇上。
第2个回答  2020-03-14
魏征是唐朝著名大臣,却对君王说不想当忠臣,因为他的意思是说忠臣往往都没有好下场。
第3个回答  2020-03-14
魏征是唐朝著名大臣,之所以却对君王说不想当忠臣的,是因为他觉得当忠臣非常的累。然后没有人支持。
第4个回答  2020-03-14
因为在魏征看来,忠臣是那些不管皇帝是好还是坏都忠于皇帝,而良臣是忠于国家高于忠于皇帝,其实就是告诫唐太宗要做个好皇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