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译文

请大家多多帮助!

菜根谭(全文附译文)
1.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
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大意】
一个坚守道德规范的人,虽然有时会遭受短暂的冷落;可那些依附权势
的人,却会遭受永久的凄凉。大凡一个胸襟开阔的聪明人,能重视物质以外
的精神价值,并且又能顾及到死后的名誉问题。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
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2.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
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大意】
一个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阅历虽然很短浅,但是所受各种社会不良习惯
的感染也比较少;一个饱经事故而阅历很广的人,各种恶习也随着增加。所
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与其讲究做事的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
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点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3.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
使人易知。
【大意】
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般光明,没有一点不可
告人之事;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才学像珍珠美玉一般珍藏,绝对不
轻易让人知道。
4.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
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
知而不用者为尤高。
【大意】
权利和财势,以不接近这些的人为清白,接近而不受污染就更为清白;
权谋术数,以不知道才算高明,知道而不使用就更为高明了。
5.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
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大意】
一个人的耳朵假若能常听些不中听的话,心里经常想些不如意的事,这
才是敦品励德的好教训。反之,若每句话都好听,每件事都很称心,那就等
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剧毒之中了。
6.和气致祥,喜神多瑞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
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大意】
在狂风暴雨的天气中,连飞禽都感到哀伤忧虑;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
连草木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和祥之气,
而人间也不可以一天没有欢欣之气。
7.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
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大意】
美酒佳肴和大鱼大肉都不是真正的美味,其实真正的美味只是那些精茶
淡饭;标奇立异,超凡绝俗的人,都不算人间真正的伟人,其实真正的伟人
只是那些平凡无奇的人。
8.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
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大意】
恰如我们每天所看到的,天地好像一动也不动,其实天地的活动一时一
刻也没停止。早晨旭日东升,傍晚明月当空,可见日月昼夜都在奔驰,可在
宇宙中,日月的光明却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一个聪明睿智的君子,平日闲暇
时胸中要有一番打算,以便应付意想不到的变化,忙碌时也要做到忙里偷闲,
享受一点生活中的乐趣。
9.静中观心,真妄毕见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
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大意】
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自己独自静静坐着观察自己的内心,才会发现自
己的妄心全消而真心流露,当此真心流露之际,觉得精神十分舒畅,应用自
在之机油然而生;若这种真心能常有该多好,可希望之心偏偏难以全消,于
是心灵会感觉惭愧不安,到最后才幡然悔悟而有改过向善的意念出现。
10.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大意】
被当政者垂恩重用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从政时不可过分贪恋权
位,应抱有“见好就收”、“急流勇退”的态度;不过有时遭受小小的挫折,
反而使人走上成功之路,因此遭受不如意的事打击时,千万不可罢休,不再
继续奋斗。
11.澹泊明志,肥甘丧节
蔾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澹泊明,
而节从肥甘丧也。
【大意】
能够忍受吃粗茶淡饭的人,他们的操守多半都像冰一般清,纯玉一般沌
白;而讲求穿华美衣服、吃山珍海味的人,他们大多都甘愿作出卑躬屈膝的
奴才面孔。因为一个人的志气要在清心寡欲的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而一个
人的节操都在贪图物欲享受中丧失怠尽。
12.眼前放得宽大,死后恩泽悠长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恩惠要留流得久,使人
有不匮之恩。
【大意】
一个人眼前待人处事的态度要放得宽厚些,只有如此才不致使你身旁的
人对你有不平的牢骚;至于死后留给子孙与后人的恩泽,则要把眼光放得很
远,才会使子孙万代永远怀念。
13.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
乐法。
【大意】
在狭窄的路上行走时,要留一点余地给别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好菜时,
要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安全的方法。
14.脱俗成名,超凡入圣
作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得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功夫,灭除得
物累便超圣境。
【大意】
要想成为一个很会作人的人,并不是要懂得什么高深的大道理,只要能
摆脱世俗的利欲就可跻身名流;要想求到很高深的学问,并不需要特殊的秘
诀,只要能排除干扰、宁静心情的杂念就可超凡入圣。
15.义侠交友,纯心作人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大意】
跟朋友相处时,必须抱着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而作人处事也要存着一
颗天真无邪的赤子之心。
16.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大意】
追求名利时不要抢在他人之前,进修德业时不要落在他人之后;当享受
物质生活时不要超过自己的身份地位;当修养品德时,不要达不到自己所能
达到的标准。
17.退即是进,与即是得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
根基。
【大意】
为人处事以遇事都要让一步的态度才算是最高明的人,因为让一步就等
于是为日后进一步留下了余地;而待人接物以抱宽厚态度的人为最快乐,因
为给人家方便就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础。
18.骄矜无功,忏悔灭罪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过一个悔字。
【大意】
即使有世间最伟大的丰功伟绩,也承受不了一个骄矜的“矜”字所起的
抵消作用;即使犯了滔天大罪,只要能作到一个懊悔的“悔”字,就能赎回
以前的过错。
19.完名让人全身远害,
归咎于己韬光养德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
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大意】
不论如何完美的名气和节操,都不要一个人自己独占,必须分一些给旁
人,只有如此,才不会惹起他人的怨恨而招来灾害,从而保全生命的安全;
不论如何耻辱的行为和名声,也不可完全推到他人身上,自己一定要承担几
分,只有如此,才能掩藏自己的智能而多一些修养。
20.天道忌盈,卦终未济
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
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
【大意】
不论作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就是不要做得太绝,这样造物的上帝不会
嫉妒我,甚至于最愿与人恶作剧的鬼也不会伤害我。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达
到尽善尽美的地步,一切功劳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即使不为此而发生内
乱,也必为此而招致外患。
21.人能诚心和气,胜于调息观心
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
间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
【大意】
任何家庭都应该有一种真诚的信仰,任何人的生活都要有二种不变的原
则。一个人如果能保持纯真的心性,言谈举止自然温和愉快,就能与父母兄
弟相处得很融洽,比用静坐调护身心还要好上千万倍。
22.动静合宜,道之真体
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气
象,才是有道的心体。
【大意】
一个好动的人就像乌云闪电,霎时就会无影无踪,又像风前的残烛孤灯,
摇曳不定忽明忽暗。一个喜欢清静之人,如熄灭的灰烬,又像丧失了生命的
枯木,生命力消失。可见过分的变幻和清静,都不是合乎理想的人生观,只
有在缓动的浮云下,平静的水面上,才能看到鹞鹰飞舞、鱼儿跳跃的景观,
用这两种心情来观察万事万物才算是具有崇高道德的人。
23.攻人毋太严,教人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
【大意】
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接受,不要伤
害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希望太高,要顾及到对方是否
能做到。
24.净从秽生,明从暗出
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跃彩于夏月。因
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
【大意】
粪土里所生的虫是最脏的,可一旦化为蝉却只饮秋天洁净的露水;腐败
的野草本不发光,可一旦孕育成萤火虫以后,却可在夏天的夜空中发出耀眼
的光彩。由此而知,洁净的东西常常从污秽中产生,明亮的事物常常在黑暗
中出现。
25.客气伏而正气伸,妄心杀而真心现
矜高倨傲,无非客气;降服得客气下,而后正气伸。情欲意识,尽属妄
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大意】
一个人之所以会有矜气高傲的无理态度,都是由于受外来血气的影响,
只要把这种外来的血气消除,光明正大刚直无邪的气概才能出现。一个人的
所有欲望和想象,都是由于虚幻无常的妄心所造成的,只要能铲除这种虚幻
无常的妄心,善良的本性就会显现出来。
26.事悟而痴除,性定而动正
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常以事
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大意】
酒足饭饱之后再回想美酒佳肴的味道,这时所有的甘美味道已全部消
失。房事满足之后再回味性欲的情趣,那男女之间鱼水之欢的念头已全部消
失。因此如常能事后悔悟,来做另一件事的开端时的参考,那就可消除一切
错误而恢复聪明的本性,这样做事就算有原则,一切行为自然都合乎义理。
27.轩冕客志在林泉,山林士胸怀廊庙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大意】
身居政职的人,要保持一种隐居山林淡泊名利的思想;身为平民居住在
田园中的人,必须要胸怀治理国家的雄心壮志。
28.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大意】
人生在世不必勉强去争取功劳,其实只要没有过错就算功劳;救助人不
必希望对方感恩图报,只要对方不怨恨自己就算知恩图报了。
29.作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是无以济人利物。
【大意】
尽心尽力去做事本来是一种很好的美德,但如果过分认真而使心力交
瘁,就会使精神得不到调剂而丧失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本来是一
种高风亮节,但如若过分清心寡欲,对社会人群也就没有什么贡献了。
30.原谅失败者之初心,
注意成功者之末路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大意】
对于一个事业失败而感到心灰意懒的人,要使他恢复当初奋发上进的精
神;我们对于一个事业成功而感到万事如意的人,要观察他是否能永远维持
下去。
31.富者应多施舍,智者宜不炫耀
富贵家宜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贱其行矣!如何能享?聪明人宜
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
【大意】
一个富贵家庭待人接物应宽大仁厚,而很多人却刻薄无理,这种人虽身
为富贵之家,可他的行径却与贫贱人相同,这如何保持富贵的身分呢?一个
才智出众的人,本应谦虚有礼不露锋芒,可许多人反而夸耀自己的本领如何
高强,这种人虽表面聪明,其实他们的言行与无知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那
样,他的事业到头来又如何不败呢?
32.居安思危,处乱思治
居卑而后知登高之为危,处晦而后知向明之太霭;守静而后知好动之过
劳,养默而后知多言之为躁。
【大意】
先站在低矮处然后才知攀登高处的危险性,先在阴凉处然后才知过分光
亮的地方会刺眼睛,先保持宁静的心情然后才知道喜欢活动的人太辛苦,先
保持沉默心性然后才知道话说多了很烦躁。
33.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圣超凡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
【大意】
一个人能丢开功名富贵的权势思想的左右,就可超越庸俗的尘世杂念;
一个人不受仁义道德等教条的束缚,就可以进入超凡绝俗的圣贤境界。
34.我见害于心,聪明障于道
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藩屏。
【大意】
名利欲望未尽会杀害我的心性,自以为是的偏私和邪妄是残害心灵的毒
虫;歌舞女色未必都会妨碍人的品德,只有自作聪明的人才是破坏道德的最
大障碍。
35.知退一步之法,加让三分之功
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
三分之功。
【大意】
人情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道路是崎岖不平的。因此,当你遇到走不
通的路时,必须明白退一步的作人方法;当你事业一帆风顺时,一定要有把
好处让三分给他人的胸襟和美德。
36.对小人不恶,待君子有礼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大意】
对待品德不端的小人,抱严厉的态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于不憎恨他
们;对待品德高尚的君子,抱恭谨的态度不难,难的是对待他们有礼。
37.留正气给天地,遗清名于乾坤
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淡泊,遗个清名在
乾坤。
【大意】
人宁可保持纯朴、无机诈的本性而屏除后天的聪明才智,以便保留一点
浩然正气还给孕育灵性的大自然;人宁可抛弃俗世的荣华富贵而过着清虚恬
静的生活,以便留一个纯洁高尚的美名还给孕育本性的天地。
38.伏魔先伏自心,驭横先平此气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大意】
要想制服邪恶必须先制服自己内心的邪恶,自己内心之恶制服之后,一
切其他邪恶自然都不起作用。要想控制不合理的横逆事件,必须先控制自己
容易浮动的情绪,这样所有外来的横逆之事自然不会侵入。
39.种田地须除草艾,教弟子严谨交游
教弟子如养闺女,最要严出入谨交游。若一接近匪人,是清静田中下一
不净的种子,使终生难植嘉禾矣!
【大意】
在家教导子弟,要像养一个大闺女那样,必须严格管束他们的出入和所
交的朋友。万一不小心接交了坏人,就等于在良田之中播下了坏种子,这样
的孩子就一辈子也没出息了。
40.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
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大意】
关于欲念上的事,绝不要依靠职务之便,而苟且占为己有,一旦贪图非
分的享乐就会坠入万丈深渊;关于义理方面的事,绝不要由于畏惧困难,而
产生退缩的念头,一旦退缩就要与真理正义有千山万水之隔。
41.不流于浓艳,不陷于枯寂
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
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大意】
一个心胸豁达的人,不但要求自己的生活丰足,对待别人也要讲究丰足,
因此他凡事都讲究气派豪华。一个欲望淡泊的人,不但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
就是对待别人也很淡薄,因此他凡事都表现得冷漠无情。所以一个真正有修
养的人,日常的爱好,既不过分奢侈,也不过分刻薄吝啬。
42.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
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固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一动气,
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铸。
【大意】
别人富有我坚守仁德,别人有爵禄我坚守正义,所以一个有守有为的君
子决不会为统治者的高官厚禄所收买。人的智慧一定能胜大自然,意念可转
变受到蒙蔽的气质,所以一个有才德的君子决不会向命运低头。
43.立身要高一步,处世须退一步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灌足,如何超远;处世不退一步处,
如飞鹅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大意】
立身处世若不能保持超然的态度,就好像在泥土里打扫衣服,在泥水里
洗灌双脚,又如何能出人头地呢?处理人世事物若不抱多留一些余地的态
度,就好比飞鹅扑火,公羊用角去顶撞篱笆,哪会使身心感到愉快呢?
44.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
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
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
【大意】
求学问一定要除掉杂念,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从事研究;如果立志修养品
德却又流于功名利禄,必然不会有什么高境界的真实造诣;如果读书只是在
吟咏诗词方面感兴趣,那一定会显得浮浅而没有什么心得。
45.真伪之道,只在一念
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咏,金屋茅舍非两
地也。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
【大意】
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仁慈之心,连以慈悲为怀的维摩诘和屠夫刽子手的
本性也都相同;世间到处都有一种合乎自然的真正的生活情趣,连富丽堂皇
的高楼大厦与简陋的茅草屋也没什么差别,可惜人心经常为情欲所封闭,因
而就使真正的生活情趣错过,结果造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局面。
46.道者应有木石心,名相须具云水趣
进德修道,要个木石的念头,若一有欣羡,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
云水的趣咏,若一有贪著,便坠危机。
【大意】
凡是进德修业、磨练心性的人,必须有一种木石般坚定的意志,若对外
界的荣华富贵有所羡慕,那就会被物欲所困惑;凡是治理国家、服务人群的
政治家,必须有一种宛如行云流水般的淡泊胸怀,假如一有贪婪名利的念头,
就会陷入危机四伏的险恶深渊。
47.善人和气一团,恶人杀气腾腾
吉人无论作用安详,即梦寐神魂无非和气;凶人无论行事狼戾,即声音
唉语浑是杀机。
【大意】
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不论言行举止都极镇定安详,甚至就连睡梦的神情
也都洋溢着一团和气;反之一个性情凶暴的人,不论做什么事都手段残忍狠
毒,甚至就连在谈笑之间也充满了恐怖的杀气。
48.欲无祸于昭昭,勿得罪于冥冥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受病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
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
【大意】
肝脏感染上疾病,眼睛就看不清,肾脏染上疾病,耳朵就听不清。病虽
生在人们所看不见的内脏,但病的症状必然发作于人们所能看见的地方;所
以君子要想表面上没有过错,必须从看不到的细微处下功夫。
49.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唯平心者,
始知多心之为祸。
【大意】
一个人的幸福莫过于无事牵挂的了,一个人的灾祸没有比疑神疑鬼更可
怕的了。只有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人,才知道没有事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那
些经常心如止水的人,才知道多心病是最大的灾祸。
50.处世要方圆自在,待人要宽严得宜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
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大意】
当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时,待人接物应严正刚直;当政治黑暗天下纷乱时,
待人接物应圆滑老练;当国家行将衰亡的末世时期,待人接物就应刚直与圆
滑并用。对待善良的君子要宽厚,对待邪恶的小人要严厉,对待一般平民大
众应宽严互用。

共有50句,太多因打不下,有望供参考~(@^_^@)~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24
【 菜根谭 】

【原文】

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

【译文】

责备别人的过错不可过于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承受。

教诲别人行善不可期望太高,要顾及对方是否能做到。

【原文】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情怡性;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译文】

尽心尽力做事本是一种好的品德,但如果过分认真而致心力憔悴,就会使精神得不到调剂而丧失生活乐趣。

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本是一种高尚情操,但如过分清心寡欲,就对社会人生少有贡献。

【原文】

人情反复,世路崎岖。

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译文】

人情冷暖变化无常,人生道路崎岖不平。

因此当你遇到走不通的路时,必须明白退一步的做人之法;当你事业一帆风顺时,要有礼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

【原文】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译文】

要制服外在的邪恶,必先制伏自己内心的邪恶;自心的邪恶降服之后自然安稳不动,那么一切外在的邪恶自然不起作用。

要控制外来的横逆之事,必先控制自己浮动的情绪;自己的情绪控制以后自然不会心浮气躁,那么外来的横逆之事自然不能侵入。

【原文】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受病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

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

【译文】

肝染上疾病,眼睛就看不见;肾染上疾病,耳朵就听不清。

病虽生在看不见的内脏,但症状却发作于能见的地方。

所以君子要想表面没有过错,必须从看不见的细微处下慎独功夫。

【原文】

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

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译文】

如果家人犯了什么过错,不可随便大发脾气,更不可以冷漠的态度置之不理。

如果所犯过错不好直说,就借其他事情暗示以使之改正;如果无法立刻使他悔悟,就耐心等待时机再殷殷劝告。

因为谆谆善诱,就像春风一般能消除冰天雪地的冬寒,就像暧流一般能融化冻如石块的严冰。

充满和气的家庭才是模范家庭。

【原文】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

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译文】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那周围所接触到的全是有如针炙医药般的事物,在不知不觉中会使你敦品励行,把一切毛病治好。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无忧无虑的顺境中,那就等于在你面前摆满了刀枪利器,在不知不觉中使你的身心受到伤害,走向失败之途。

【原文】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译文】

不要轻易责难他人所犯的小过,也不要随便揭发他人生活中的隐私,更不要对他人以往的错处耿耿于怀。

这三大做人的原则,不但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也可以避免意外的灾祸。

【原文】

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

【译文】

用人要宽厚,而不可太刻薄;如果太刻薄,即使想为你效力的人也会设法离去。

交友要选择,而不可太泛滥,那此善于逢迎献媚的人就会设法接近。

【原文】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

【译文】

在动乱局势中,要把握自己,站稳立场,才不致于被狂涛巨浪所吞噬。

处身于姿色艳丽中,要眼光辽阔,把持情感,才不致于被美色所迷惑。

当事情发展危险时,要急流勇退,以免陷入泥中不能自拔。

【 菜根谭 】

【原文】

事稍拂逆,便思不知我的人,则怨尤自清。

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译文】

事业不顺而身处逆境时,就应想想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这样就不会怨天尤人了。

事业如意而精神松懈时,就应想想那些比自己更强的人,这样就自然振奋起来。

【原文】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译文】

不要在高兴时,不加考虑,随便对人许诺;不要在醉酒时,不加控制,不要在疲劳时,放任疏懒,做事有始无终。

【原文】

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路。

【译文】

嘴是心的门户,如果门户防守不严,家中机密就会全部泄露。

意志是心的腿脚,如果意志不坚,就会摇摆不定走上邪路。

【原文】

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责己者,求有过于无过之内,则德进。

【译文】

对待别人要宽厚,当别人犯过错时,要像他没犯过错一样原谅他,这样才能使他心平气和地改正过错。

要求自己要严格,应在自己无过错时,设法找出自己的过错,如此才能使自己德业进步。

【原文】

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

如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

【译文】

当性欲烈火般燃烧时,只要想一想生病的痛苦情形,欲火立刻变成一堆冷灰。

当功名利禄蜂蜜般甘美时,只要想一想走向死地的情景,名利就会味同嚼蜡。

所以一个人要经常想到疾病和死亡,也可以消除罪恶之念而增长德业之心。

【原文】

人情听莺啼则喜,闻蛙鸣则厌,见花则思培之,遇草则欲去之,但以形气用事。

若以性天视之,何者非自鸣其天机,非自畅其生意也。

【译文】

人之常情,听到黄莺婉转就高兴,听到青蛙呱呱就讨厌;看到花卉就想栽培,看到杂草就想铲除。

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喜怒爱憎来判除。

其实按照生物的天性来说,黄莺悦耳也好,青蛙烦人也好,都是在抒发它们的情绪;不论花朵的绽放,也不论杂草的生长,何尝不是在舒展它们的生机呢?

【原文】

发落齿疏,任幻形之凋谢;鸟吟花开,识自性之真如。

【译文】

人到老年,头发牙齿逐渐稀落,这都是自然现象,大可任其自然退化而不必悲伤。

从小鸟的歌唱和鲜花的盛开,来体认永恒不变的本性,才是最豁达的人生观。

【原文】

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

【译文】

一个内心充满欲望的人,能使平静的心湖掀起汹涌波涛,即使住进深山老林也无法平息。

一个内心毫无欲望的人,即使在盛夏酷暑也会感到凉爽,甚至住在闹市也不会觉得喧嚣。

【原文】

古德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

吾儒云:“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

人常持此意,以应事接物,身心何等自在。

【译文】

古代有一位高僧说:“竹影在台阶上掠过,可地上的尘土并没有飞动;月轮越过池水,可水面上却没留下痕迹。”

儒家一位学者说:“不论水流如何急湍,只要心情宁静,就听不到水声;花瓣虽然纷纷谢落,只要心情悠闲就不会受到干扰。”

如能抱这种态度待人接物,那么身心该有多么自由自在。

【原文】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译文】

对于一切荣光和屈辱都无动于衷,永远用安静的心情欣赏庭院中花开花落。

对于所有升沉和得失都漠不关心,冷眼观看天上浮云随风聚散。

【原文】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译文】

隐伏很久的鸟,一旦飞起必能飞得很高;一棵早开的花木,败落时凋谢得很快。

只要明白这种道理,既可以免除怀才不遇的忧虑,也可以消解急于事功的念头。

【原文】

今人专求无念而终不可无,只是前念不滞后念不迎。

但将现在的随缘打发得去,自然渐渐入无。

【译文】

如今的人一心想做到心中没有杂念,可是始终作不到。

其实只要使以前的念头不存心中,未来的事情不去忧虑,把握现实将目前的事情做好,自然使杂念慢慢消除。

【原文】

把握未定,宜绝迹尘嚣,使此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以澄悟吾静体。

操持既坚,又当混迹风尘,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

【译文】

当意志还不坚定,尚无把握之时,应远离物欲环境,以不见物欲诱惑,不使人心迷乱,这样才能领悟纯洁的本色。

当意志坚定、可以自我控制之时,就多跟各种环境接触,即使看到物质诱惑,也不会使心迷乱,借以培养自己圆熟质朴的灵性。

【原文】

释氏随缘,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

盖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则万绪纷起,随遇而安则无入不得矣。

【译文】

佛家主张凡事都要顺其自然,一切不可勉强;儒家主张都要谨守本分,一切不可妄贪。

这“随缘”、“素位”四字是为人处事的秘诀,像飘浮的气球是渡过人生之海的工具。

人生的路途遥远渺茫,如果任何事情都求尽善尽美,必会引起很多忧愁烦恼;如果凡事都能安于现状,到处都有悠然自得的乐趣。

参考资料:http://www.dfg.cn/gb/zhhy/whdc/09-jxl-03.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