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白痢怎么治

如题所述

按照发病原因,小猪白痢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针对发病原因的治疗,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一、细菌性白痢的治疗

由于仔消化机能的减弱等不利因素和因母乳头不清洁或乳汁过少,仔猪喝了带有粪尿的污水感染细菌而发生的下痢。

粪便稀薄,呈淡黄色或瓦灰色,带有气泡和黏液,有的混有少量血液,这种白痢的粪便气味特别腥臭。

治疗方法:

(1)用黄连素注射液,每只仔交巢穴注射2毫升,每天2次,连续2天;

(2)口服土霉素,按每千克体重5克,日服2次,连服2天。

二、寒湿性白痢的治疗

主要是由于气候的突变,寒冷侵袭,栏内阴暗潮湿,仔猪肚子受凉而发生下痢,粪便淡黄或绿色,稀薄无臭味。

治疗方法:

(1)清凉油擦仔猪肚脐,每日2至3次;

(2)用鲜马尾松叶0.5千克切细煎水分2次喂母猪。

(3)鲜艾叶炒焦研末,按每头5~8克的用量,用红糖水调成糊状,用勺子送入仔猪舌根部,每日1~2次。

三、贫血性白痢的治疗

由于母体弱,泌乳量不足,使仔猪因营养不良发生下痢。

患此类型病的仔猪,皮肤及可视粘膜呈苍白色,粪便呈灰白色。

治疗方法:

(1)用10%葡萄糖注射仔猪交巢穴,每日1~2次,每次2毫升,连续注射2~3天;

(2)陈荞麦炒熟,让仔自食;

(3)用野生鲫鱼煮熟喂母,每次0.5千克,连续3~4次。

四、脂肪性白痢的治疗

由于母乳汁过浓,乳内脂肪含量过高,仔食后消化不良而发生白痢。

粪便呈糊状,粘稠,带黄白色,有腥臭味。

治疗方法:

山渣、麦皮、陈皮、六曲、龙胆草按每头仔各服10克的总量,共研细末过筛,分3次调成糊状,日服1次。

仔猪白痢的预防措施

1.保温消毒。在母猪产前3天,清扫整个猪圈,并且进行全面消毒,特别是母猪产床的消毒工作,以及产后仔猪的保温措施。

2.净化母猪。在母猪产前3天,用白头翁散拌料饲喂母猪,连喂3天。如果母猪产前有便秘,食欲差的现象,用3%的小苏打拌料饲喂母猪。

3.补铁补硒。在仔猪3日龄,口服土霉素1mL,注射右旋酐铁素1mL,另一边亚硒酸钠维生素E约1mL。

4.防疫工作。仔猪母猪出生后,或母猪产前,对其进行疫苗免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2

仔猪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10日龄左右仔猪发生的消化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排灰白色粥样稀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高而致死率低。猪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过量繁殖是本病的重要病因。

预防上,一是改进母猪产前和产后的饲养管理,产房应保持清洁干燥。二是仔猪应提早开食,以促进其消化器官的发育。三是母猪产前15~30天应注射大肠杆菌苗。治疗可选用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肌肉注射,或内服土霉素粉或氟哌酸,连用3天以上。

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9
一.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病)
(一)综述
又称初生仔猪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当大肠杆菌进入仔猪肠道后,便利用菌毛吸附在肠粘膜上,藉此定居增殖,产生大量肠毒素,使仔猪脱水拉稀。特征为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并迅速脱水。
大肠杆菌抗原复杂,有O、H、K三种抗原;血清型多,有几千种;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
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取决于它在小肠粘附、定植、增殖的能力和它产生毒素的能力,粘附因子或纤毛决定细菌定植的能力,一旦发生细菌定植,就会因毒素的产生而导致腹泻,最重要的粘附因子是F4(K88ab、K88ac)、F5(K99)、F6(987P)。
发病日龄早,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发病急、症状明显、死亡率高。
无季节性,但寒冷时发病率较高,产房潮湿,卫生条件不好时发病率更高,一个猪场一旦发病很难根除。
主要是消化道感染,带菌母猪为主要传染病。
(二)临症
水样稀粪,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凝乳小片和小气泡。
病猪口渴,吃乳减少,脱水、消瘦、昏迷、衰竭。
(三) 病理
肠粘膜充血、水肿,甚至脱落。
肠壁变薄,松弛,充气,尤以十二指肠最为重要,肠内容物呈黄色,有时混有血液。
心、肝、肾有变性,重者有出血点或凝固性坏死。
(四) 预防
1.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管理;加强新生仔猪的护理。
2.药物预防(初生后12小时内口服敏感抗菌素)。
①增效磺胺甲氧嗪注射液,5×l0ml。仔猪生后在 第一次吃初乳前口腔滴服0.5m1,以后每天两次连续3天。如有发病猪继续投药,药量加倍。]
②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每支10X2m1,8万IU。仔猪生后第一次吃初乳前口服1万IU,以后每天两次连服3天, 如有猪发病继续投药。
3.微生物制剂预防:如促菌生、调菌生、乳康生、康大宝等通过调节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从而抑制大肠杆菌。
4.利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方法是对妊娠母猪在产前30天和15天接种,疫苗选择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大肠杆菌K88、K99和987P三价灭活菌苗或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天灭活苗,以通过母乳使仔猪获得保护。
(五) 治疗
应采取抗菌、止泻、助消化和补液等综合措施。
抗菌:安普霉素、硫酸链霉素(每kg体重10mg,一天2次)、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甲砜霉素、阿莫西林、泻痢停、克痢王等都可应用。
1.硫酸庆大霉素每次5~10mg/kg体重口服,每日2次,连用2~3天;
2.庆大霉素每次4~8mg/kg体重口服,每日1次,连用2~3天。
止泻:鞣酸蛋白,内服,每次2~5克。或药用碳, 内服,每次10~25克。
助消化吸收:食母生、小苏打、胃蛋白酶等。
补液:口服葡萄糖生理盐水及多维。葡萄糖生理盐水的配方:1000ml水中加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
二.仔猪白痢(迟发性大肠杆菌病)
(一) 综述
又名迟发性大肠杆菌,是仔猪在哺乳期内常见的腹泻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
特征为病仔猪排乳白色或灰白色腥臭稀粪,发病率较高而致死率不是很高,但仔猪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病因复杂,尚不能完全肯定,一般认为猪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过量繁殖是本病的重要原因,现已证实,猪轮转病毒是仔猪白痢的病原之一。
本病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10~20日龄发病最多。7日龄以内,30日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诱发和加剧仔猪白痢病的因素也很多,如因母猪饲养管理不当、猪舍卫生不良,膘情肥瘦不一、乳汁少、浓稀变化太大,无季节性,或者天气突然变冷,湿度加大,阴雨或保暖不良,都会诱发白痢病的发生。此病如果条件较好,医治及时会很快痊愈,死亡率较低,条件不好可造成仔猪脱水瘦弱死亡。
(二) 临症
仔猪突然拉稀,同窝相继发生,排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黄白色,腥臭、糊状或浆状粪便。
仔猪精神不振,畏寒,脱水,吃奶减少或不吃,有时见有吐奶。
一般病猪的病情较轻,及时治疗能痊愈,但多因反复发作而形成僵猪,严重时,患猪粪便失禁,1周左右死亡。
(三) 病理
病死仔猪脱水,消瘦、皮肤苍白。
胃粘膜充血、水肿,肠内容物灰白色,酸臭或混有气泡。
肠壁变薄半透明,畅粘膜充血、出血易剥脱,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常有继发性肺炎病变。
(四) 防治
应采取抗菌、止泻、助消化和补液等综合措施。
抗菌:安普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甲砜霉素、阿莫西林、泻痢停、克痢王。如1.痢菌净按每公斤体重每次10~15mg口服, 每日2次,连用2~3天;
2. 硫酸庆大霉素每次5~10mg/kg体重口服,每日2次,连用2~3天
止泻:鞣酸蛋白。
助消化吸收:食母生、小苏打、胃蛋白酶等。
补液:口服葡萄糖生理盐水及多维。葡萄糖生理盐水的配方:1000ml水中加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
预防:菌苗预防效差。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