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究竟是什么?

如题所述

在许多佛经上说,伏藏也存在于禅定之中。禅定是佛教术语。“禅”是外不著相(不执著一切境界相是禅),“定”是内不动心。

  禅者“佛之心”,当下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外境不起攀缘染著,自内照而不昏沉无记是也。

  禅定,又名“三昧”,所谓“念佛三昧,三昧之王”。“禅”、“定”亦即“止”、“观”,止是放下,观是看破。禅定是指“心一境性”,让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外禅内定,专注一境。禅定必须先由“入静”开始,而到“至静”,才

  能达到“寂静”,此时已经是忘我的境界,从“身空”、“心空”而进入到虚空法界。然而坐禅要进入禅定的境界,也必须要具备“超越的精神”,才能突破一切生理、心理及潜意识的障碍。一般来说,禅定不一定能悟道解脱,但要悟道解脱却离不开禅定。

  对上根利智者而言,禅定并无一定之形式。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十字街头好参禅。”“如来于二六时中常起观照。”只要念念觉照,当下“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时时刻刻保任,修无修修,行无行行,修一切善而不执著所修之善,断一切恶且故不为一切恶所缚,当下这念心便是归于中道。

  禅定有六法,包括:

  静:缓和身心,消除紧张;

  定:专注不移,一心一意;

  止:摆脱杂念,头脑休息;

  观:一心观想,坚强意志;

  觉:感觉敏锐,思绪空明;

  同:无限可能,创意无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8
  禅定,是指摄受散乱的心专注于一境,而达到不散乱的状态。是修菩萨道者的一种调心方法,它的目的是净化心理、锻炼智慧,以进入诸法真相的境界。
  《六祖坛经讲话·坐禅品》云:“禅定者,外在无住无染的活用是禅,心内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谓外禅内定,就是禅定一如。对外,面对五欲六尘、世间生死诸相能不动心,就是禅;对内,心里面了无贪爱染著,就是定。参究禅定,那就如暗室放光了!”
  一般来说,禅定不一定能悟道解脱,但要悟道解脱却离不开禅定。在佛教三学“戒、定、慧”的三个阶段中,禅定是从“戒”至“慧”的桥梁,是修菩萨行所必经过程的手段,目的是开启智慧,获得究竟的解脱。
第2个回答  2014-02-26
那次半夜12点,我骑单车抛锚在大山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但一点情绪都没得。算是一种态度吧,对人事,对生活的态度。追答

可以说是一种态度,但亦不可言说是一种怎样的态度,任何一种说法只能作方便指示

第3个回答  2014-02-27
是一种,身静,心静,意境的状态,一种连自己的身体都感觉不到,没有任何想法和念头,感觉自己一切都停住了的状态,是想要达到内心完满,看透世间,想要达到开悟的第一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4-02-26
你看见别人拿起刀杀人,你明明白白是什么一会事却没生起善恶的念头(不生一念)那也是一种禅(外不着相),你遇上了大麻烦却没有因麻烦而胡思乱想而应对那也是一种定(内亦不乱)。
相似回答